最好的教育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所有伟大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所有伟大的教育)为了帮孩子摆脱枯燥的学习,爸爸一有时间就陪他们玩成语接龙游戏,孩子们也因此认识了一百多个成语,几个孩子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班级前列。更难得的是,每天练完字,爸爸还会继续陪孩子阅读、辅导作业,无论晚上多晚睡,第二天早上总能准时早起陪女儿晨读。一个爸爸,带着四个孩子、两张桌子,人手一张书法纸,正在认真地低头练字。大女儿写道德经,二女儿写千字文,小女儿写三字经,最小的儿子练控笔。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只有安静的陪伴和守护。
再好的妈妈,也不能替代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
要知道,爸爸积极参与的童年,有治愈孩子一生的力量。
作者 | 蓝精灵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令人羡慕不已:
一个爸爸,带着四个孩子、两张桌子,人手一张书法纸,正在认真地低头练字。
大女儿写道德经,二女儿写千字文,小女儿写三字经,最小的儿子练控笔。
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只有安静的陪伴和守护。
更难得的是,每天练完字,爸爸还会继续陪孩子阅读、辅导作业,无论晚上多晚睡,第二天早上总能准时早起陪女儿晨读。
为了帮孩子摆脱枯燥的学习,爸爸一有时间就陪他们玩成语接龙游戏,孩子们也因此认识了一百多个成语,几个孩子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班级前列。
评论区中,网友们清一色的为爸爸点赞:
更有网友直呼:这样的陪伴,比赚一沓钞票给孩子来得更实在、更有意义!
教育专家孙云晓曾说:
“童年的陪伴是孩子幸福的源头,任何物质都撼动不了陪伴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在孩子的童年里,最令他们骄傲的从来不是给他买的玩具有多贵,送他上学的车有多酷,而是爸爸陪他去了几次动物园,踢了几场足球,陪他做了几次学校的手工。
爸爸的每一次陪伴,都会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记忆里,成为是他们内心最富足的宝藏。
一个孩子真正的富养,不是物质的堆砌和赚钱的多少,而是爸爸是否给予最用心的陪伴。
父亲的重要性,妈妈永远替代不了
作家刘继荣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测试。
第一部分的题由孩子作答:
“父母中,谁教会你系鞋带,谁带你放风筝,谁告诉你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
第二部分的题由家长选择:
“孩子的心事会告诉谁,孩子的性格与谁相近,谁为孩子鼓掌最多……”
育儿路上大包大揽的刘继荣,看着儿子和自己的答案都是清一色的“妈妈”,她心生甜蜜,以为自己是满分的“超人妈妈”。
不曾想,她竟只得了可怜的50分。
评语更是一针见血:“ 您的孩子,严重缺乏父爱,这将会影响孩子的心态,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
确实,她的孩子不仅内向,还很胆小。
她如梦初醒,开始放手让孩子跟着爸爸去踩水坑、晒太阳、草地打滚、爬树、抓鱼……
短短几周,孩子就变了,不再怕黑,不再怕虫子,也不再动不动就哭了。
就像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的,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爸爸妈妈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
作为妈妈,总是有太多的小心,太多的不许,却也把孩子保护成了温室里的花朵。
而爸爸带娃或许粗犷,但却在闹作一团中释放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磕磕绊绊中长成了坚韧不拔的青松。
所以,孩子的成长路上,再好的妈妈,也代替不了爸爸的角色。
1个好父亲胜过100个老师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尔弗说: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巨大,会一点一滴地渗入孩子的血液,嵌入孩子的灵魂。
央视名嘴撒贝宁在谈到自己的成就时,曾说:
“人生的路虽长,但关键的只有那么几步,如果不是父亲的及时引导和陪伴,我的发展不会这么顺利。”
小升初那年,撒贝宁因为0.5分之差没考上重点中学,因此一蹶不振。
父亲担心他被成绩“禁锢”,二话不说就带着他去旅行,陪他认识知识以外的世界,并鼓励他:
“你只是没发挥好,机会还是有的。男子汉大丈夫,咱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退缩不前!”
在父亲的启迪下,撒贝宁重新振作了起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
从那以后,撒贝宁不仅拥有了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拥有了面对失败时从头来过的勇气。
这就是父亲带给孩子的力量。
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曾说:“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老师。”
好父亲,是孩子成功人生的导师,会在孩子需要时,指引出正确的人生方向,塑造正向的三观和坚毅的品格,帮他们在曲折的人生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父亲缺位,孩子一生“缺钙”
李玫瑾教授曾讲过这么一个案例。
山东一位爸爸,为了给儿子一个好的物质条件,在儿子出生后就外出打工了。
转眼十来年过去,父亲还在上海打拼,公安局的电话却打来了。
原来他的儿子在上海车站行窃,被人抓住了。
由于孩子才12岁,警察未作处理。爸爸把儿子领回家后,只是恨铁不成钢地教育了他一番,又匆匆外出打工了。
公安局第二次电话打来时,爸爸在南京打工,结果儿子在南京车站偷窃被抓了。
爸爸不禁疑惑:为什么放着好好的书不读?跑这么远的地方来偷?
男孩淡淡地瞥了一眼父亲,转头就对警察和盘托出:我在这个车站偷了×次,一共偷了×钱,按照法律规定,我不能判刑,但是我可以被少管所管教两年。
警察听完惊了,不辩解,不求轻罚,反而一心想进少管所,为什么呢?
李玫瑾教授解释,男孩这是向爸爸宣战:让你到处挣钱,你能到哪挣钱,我就到哪挣钱!
其实,在孩子内心,需要的不是钱,而是父亲的陪伴。
父亲,不是一个称呼,也不是一个“取款机”,而是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项儿童教育机构调查显示:
中学辍学的青少年中,71%来自没有父亲的家庭;
青少年自杀群体中,63%来自没有父亲的家庭;
青少年杀人犯中,72%来自没有父亲的家庭。
可见,父亲缺位,孩子一生“缺钙”。
那些缺失的父爱,最终都变成了孩子成长路上爬不出的坑。
父亲的言传身教
就是最好的学区房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很多父母为了给孩子上好学校,倾其所有买学区房,生怕孩子落后,结果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家庭教育。
其实,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长的底色,优秀的根源。
深圳有一位爸爸,女儿正在上初一,成绩中等偏下。
为了帮助女儿逆袭,他决定改造自己。
首先,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放学后保证10-15分钟的交流,沟通女儿白天学到的知识点,让女儿感觉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另外,他还决定陪女儿再上一次初中,女儿的教材和练习册他全备了一套,每天陪着女儿一起学,还坚持起得比女儿早,睡得比女儿晚。
除此之外,爸爸还戒掉了网游,追剧,刷视频,棋牌酒友,就为了一心一意陪女儿学习。
休闲时间,爸爸就陪着女儿阅读各种课外读物,一起聊书。
在爸爸的陪伴下,女儿期中考试挤进了班级前15,进步了10个名次,年级排名进步200个名次,可谓进步飞快!
心理学家曾总结出这样一个现象:
同样的一句话,如果由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妈妈的50倍。
在家庭教育方面,爸爸的优势确实比妈妈更大,对孩子更能起到榜样作用。
所以,爸爸们,别再说自己每天忙着赚钱,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了。
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学区房。
陪伴孩子终身成长
是父亲一生中最重要的使命
范津在《家庭教育·我的故事》中写到说:
“父亲最大的使命,不是制造一个生命,而是去陪伴一个生命,让他在爱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想要践行好自己的使命,做个合格的父亲,爸爸要做好以下三点:
1. 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
习惯的好坏,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孩子未来好与不好,关键就在爸爸。
中国科学教育研究院曾做过一个调查:
缺少父亲陪伴的家庭,承担教育的母亲或者祖辈更容易出现心软,包容,姑息迁就等现象,缺乏原则性,孩子的自律性因此更差。
想要孩子优秀自律,爸爸就要做好表率,从小为孩子培养好习惯。
- 每天关掉电视,安静地陪孩子阅读30分钟;
- 陪孩子一起做家务,鼓励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帮助孩子调整规律的作息时间,让他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状态。
当习惯根植在孩子的内心久了,就能凝结出无穷的力量和坚实的毅力,对抗繁重的学业和生活中的挫折,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过关斩将、勇往直前。
给孩子金山银山,都不如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2. 陪伴孩子运动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知识教育,也需要好的体育教育。
在生理上,爸爸的大脑前区和后区连接性强,运动神经更发达;
力量、活力、运动天赋、冒险精神等等,大多比妈妈更好。
由爸爸身体力行,率先树立好良好的运动榜样和态度,孩子更能体会到运动的意义所在,才会获得更多收获。
放下父亲的架子,和孩子踢一场足球,比一场仰卧起坐,哪怕只有10秒的平板支撑,孩子也能从中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学会从困难中站起来。
陪孩子运动,操练的不仅是强健的体魄,还有健全的人格。
两者皆有,孩子才能在长远的学业竞争中坚持下来,在未来的人生走得更远更稳。
3. 定期和孩子谈心
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指出,高频率的交谈能让孩子更聪明,不仅促进亲子关系,也促进孩子的社交能力。
放下手机,定期和孩子谈谈心,唠唠家常,对爸爸和孩子来说,都是双赢的。
爸爸们可以和孩子谈梦想,谈学校发生的趣事,甚至谈对方的小秘密,哪怕是互相讲段笑话,只要爸爸认真回应和倾听,孩子就能从中感受到爸爸传递出来的能量和满满的爱。
正如心理学家李松蔚说的:“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你把他们从那个世界里拽出来,而是父母走到他们那个世界去。”
如果小时候,爸爸不用心聆听孩子的小事,长大后,孩子也不会跟爸爸讲他的大事。
最后,分享一个前几天看到的一个新闻。
校门口,男孩东张西望找家长,爸爸在路口的时候就一直朝他挥手,却一次次被无视了。
直到爸爸走到儿子跟前,近在咫尺,儿子也愣是半天没认出来。
原来爸爸在外务工,和儿子有半年多的时间没见面了,这才疏远了。
看完心酸不已。
孩子的成长宛如一条单行道,完全不可逆,而父母和孩子又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离别。
仔细算算,我们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长,错过了就再也弥补不回来了。
所以,有空了,回头看看自己的孩子吧!
哪怕每天只是几分钟的沟通谈心,几分钟的玩耍嬉戏,也胜过所有华而不实的物质补偿。
不要让爸爸,只是孩子记忆里的一团模糊黑影。
十年后,你不会因为少一小时工作而后悔,却会因为没多陪孩子一小时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