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华德福与传统教育结合(郑州郊外的华德福)

华德福与传统教育结合(郑州郊外的华德福)这也是芥子学园感到遗憾的地方,现在他们的师资和校舍,都只能保证八年制的华德福教育,一直想扩容高中部,但面临诸多难题。七年后,三个孩子变成十个:奕歌留校;张丽红的女儿进入四十七中九年级,备考101高中;赵欣然的儿子去成都华德福高中部求学,其他孩子也各有归宿。华德福教育强调生命力的培养,让孩子通过自我教育,成为他(她)自己,做一个更会生活而不是善于应试的人。可是,部分家长会担心,孩子在十八岁那年考不上“211”和“985”,人生将变得更加艰难。这一年9月,芥子学园五位创始人之一的张丽红,让女儿从公办小学二年级退学,入园学习。张丽红做主班老师,按人智学课程设置,从一年级重新学起。除了上述两个孩子,还有一位学生是热心家长赵欣然的儿子。三个孩子,就组成了芥子学园一年级。

一场《仲夏夜之梦》,宣告郑州最早的一场华德福教育试验落幕。在郑州北郊,芥子学园第一批毕业生用这场舞台剧,告别了七年朝夕相处的时光。

除了一位孩子因故未来,其他九位十四岁孩子,经过四天排练后,在6月30日登台表演两个小时。自由的精灵、追求完美的莱散特、挑战自我的第米屈利斯、胖胖可爱的郝米亚………灵魂如此多彩,不能受困于世俗的教条和苛求。《仲夏夜之梦》,正与华德福教育理念契合。

散场后,十位孩子也将各奔东西:有五位将远赴成都华德福读高中,四位将回归公立高中准备三年后的高考。还有位自闭症孩子奕歌,则留在学校做校工。

近年来,华德福教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知悉。在孩子接受遭遇早期一入华德福,便意味着与传统公立教育分道扬镳。父母们一般会比较欣赏华德福教育赋予孩子们的自由和温暖,这是他们在成长期很少享受到的。但另一方面,父母们担心,一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摒弃传统教育的评判坐标,孩子将在人生的航程中迷路。

华德福教育强调生命力的培养,让孩子通过自我教育,成为他(她)自己,做一个更会生活而不是善于应试的人。可是,部分家长会担心,孩子在十八岁那年考不上“211”和“985”,人生将变得更加艰难。

这一年9月,芥子学园五位创始人之一的张丽红,让女儿从公办小学二年级退学,入园学习。张丽红做主班老师,按人智学课程设置,从一年级重新学起。除了上述两个孩子,还有一位学生是热心家长赵欣然的儿子。

三个孩子,就组成了芥子学园一年级。

七年后,三个孩子变成十个:奕歌留校;张丽红的女儿进入四十七中九年级,备考101高中;赵欣然的儿子去成都华德福高中部求学,其他孩子也各有归宿。

这也是芥子学园感到遗憾的地方,现在他们的师资和校舍,都只能保证八年制的华德福教育,一直想扩容高中部,但面临诸多难题。

奕歌现在身高已经到了1米8,在孩子们的建筑课、手工课和烘焙课上帮忙,是孩子们最信赖的朋友。奕歌独特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成为很大的一个优点。只要他答应帮忙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大家挖红薯窖,请他挖5桶土,他必须挖够5桶才罢休。

在校园里见他喊一声“奕歌”,他就会停下来转身望着你,如果喜欢你,会主动跟你交流,告诉你他看到了“你的颜色”,是紫葡萄,还是粉红葡萄。如果不喜欢你,他会选择离开。在特需孩子中,奕歌的发展已经超乎家长的期望。

回归传统教育的孩子,也感到很兴奋。张丽红一直主张让女儿去成都读华德福高中,但她自己选择进入四十七中。她喜欢画画和音乐,目前跟读九年级,目标是考进106高中。八年里,妈妈就是老师,小班里只有九个同学,这似乎无法满足小姑娘对集体生活的社交需求。

“我从公立学校的大门口路过,大哥哥看了我一眼,觉得好幸福啊,我们班小男生太幼稚了。”刚进入四十七中不就,女儿跟张丽红分享她的感受。张丽红知道,女儿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就像一滴水终将汇入大海,会拒绝孤独感。

班主任曾对张丽红女儿做过单独面试,比较认可她的思维。在张丽红看来,体制内的老师也“很清醒”,他们明白公立教育的利弊,也知道人智学教育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刚入学那几天,一放学回家,女儿就很兴奋,“妈妈,我们上体育课的时候,好幸福啊,一千多号人呢。”她还积极地参与校园音乐和排演活动,“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在母女的闲聊中,女儿认为公立学校的孩子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枯燥和无趣,她认为母亲对他们可能有偏见,“我的同学们各方面能力也都很强”。

随着初三课程日益加量,女儿现在开始有点烦闷。“我自己也是老师,那种节奏真是很吓人。”张丽红每次参加家长会,老师基本都会通报分数,并吩咐应考指南,一切都是着考分而去。

现在,女儿写作业到晚上11点以后才能入睡,早上4点半又自己爬起来学习。饶是如此,她没有后悔回归公立学校。

她明年能考上106高中吗?张丽红觉得“够呛”,但她并不是太纠结这个。

八年搬了四次家

张丽红更看重女儿独立、自信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早在十年前,她就能想到今天的状况。

芥子学园有五位创始人:张丽红、张思云、陈锦玉、梁迎旭和张妍,他们都是妈妈。是共同的教育探索,让她们视华德福为终点站,成就了芥子学园。

张丽红的教育探索,最早从蒙特梭利开始。2006年,女儿三岁多了,面临入托。为寻找更好的教育方式,张丽红浏览了所有最热的育儿经。当时,儿童教育家孙瑞雪在宁夏实践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提出“爱和自由”,张丽红深陷其中,奔波于蒙特梭利初级、高级教师培训及各种工作坊。

初学无畏,2007年,张丽红在南阳路华林都市家园,开办了一所蒙氏家庭幼儿园,践行“爱和自由”。现在想来,张丽红很汗颜,“胆儿可真大”。

很快,张丽红陷入瓶颈,面对幼儿园孩子的冲突和家长的矛盾,找不到答案的张丽红陷入了自我否定:我到底是谁?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2008年,被孙瑞雪培训班的一位同学带着,参加了华德福工作坊,张丽红和妈妈们一起聚会,为孩子们搞节日庆典。最初的体验只是好玩,至于人智学,完全空白。

2009年4月,美国春之谷的Cris老师在郑州开讲六天的人智学课程,张丽红一下子被震撼了。“生命仿佛被照亮,第一次真切又温暖地触摸到自己,‘我到底是谁?’这个问题仿佛得到了答案”。于是,张丽红报名了四川成都的华德福1-3年级强化培训班,从此再也没回头。

2009年9月1日,芥子心家(幼儿园)在二十一世纪社区开办。前一天晚上,赵欣然等家长志愿者为第二天开园收拾帮忙,已经晚上8点多,义工们筋疲力尽,教室还是一片狼藉。第二天一开园,开学典礼却井井有条,原来老师们忙了一个通宵。

2010年,芥子心家的小学部和特需班,以及第二个幼儿园班在鹿港小镇开班。随着生源的扩大,鹿港小镇别墅区的业主投诉也开始增多,被驱赶的芥子心家将小学部、特需部搬到了21世纪社区,五十个孩子,租用了三楼整层。

在随后的两年多里,芥子心家的班级分散在二十一世纪社区和鹿港小镇。城市的扩展让芥子的自然体验式教学设想搁置,分散两处也诸多不便。

2013年,芥子学园整体搬迁到惠济区东赵社区,幼儿园、小学部、特需部合而为一。东赵社区的芥子学园,租用的场地之前是一个墨场,脏、乱程度需要彻底开荒式清洁。挖开泥土,刮出染黑的土质,清扫荒草,重新规划种植,安放原木户外设备………

2015年春天,逾百人的芥子学园亟需更大的办学场地,荥阳广武镇张河村原荒废的广武三中成为首选,临近黄河滩涂,林地密度高,荥阳文化积淀也很深厚,孩子的地理、历史、建筑、泥塑课程直接就可以就地取材,租种的二十亩芥子农场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天然教学基地。但是搬迁意味着将离市区更远,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软硬件短板需要补齐,一百多个家庭的工作生活轨迹也需要调整。好在这六年间,芥子学园的家校连接一直在加强,家长和老师共同克服种种困难,推着学校向前走。

八年间,搬迁了四次,但芥子学园的生源基本稳定。家长和老师们共同的感触是,最初,他们为了给孩子寻找更好的教育,找到了华德福,然后家长被引领成长,家庭被滋养,使得芥子学园成为一个以儿童教育为圆心的社群。

即使远离主城区四十公里,大人和小孩们心中,也会燃起希望和自信。

中原最大华德福学校

现在,芥子学园拥有八个年级,幼儿园部、小学部、特需部,学生约150人,专职教师30人,兼职教师10人,除了校园,配套还有三十亩的芥子农场为教学基地。

课程设置日渐成熟,人智学将小学的孩子的发展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一二年级是梦幻的年纪,还没有入世;

三四年级是逐渐清醒的时刻,在黑白、是非之间摇摆,一会是魔鬼一会是天使,大量的手工课、建筑课和体力类的课程会安排给他们,帮助他们实实在在落地,贴近生活;

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清醒,探索真实世界的欲望非常强烈,黑白画、历史教学都会加入,让孩子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

在日常授课中,芥子学园按人智学分为主课和艺术学科科目。主课所有的教学板块都由主班老师完成,配班老师辅助工作,或者同时担任艺术学科类科目,如泥塑、园艺、手工、湿水彩、烹饪等。

“生活即教育,我们培养有生命力的孩子。”张丽红说。

在园内,上午8:30至10:30是主课时间,以三周或四周为一个单元,按版块教学,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版块。11:00至12:30为两节艺术、学科科目,围绕主课内容设置,下午1:45至2:45为艺术体验课。三年级以上的孩子下午也会增加两节主辅课。

午餐孩子们在学校吃饭,每个班级有值日生,负责把孩子们的餐具用托盘送到教室,老师带领同学餐前感恩,午餐结束后收拾餐具,照顾环境。

每年的寒暑假,是芥子学园老师们最繁忙的时段。频繁的外调和培训,去北京,去成都,去广州甚至台湾,他们期望不仅要将华德福教学在中国落地,还试图立足中国文化,进行华德福的中国化尝试。

“老师的教学大纲都是非常鲜活的,有图景的,不是简单的信息复制。”张丽红说:“老师先要完成自我教育,通过人智学的滋养,老师和家长成为孩子生命力的榜样。”

现在,芥子学园幼儿园师生配比1:5,小学部师生配比1:6,相比传统学校,已是非常奢侈。同时,芥子学园还开办有内训班,用于华德福师资储备。理论上,华德福教师门槛更高,要求必须尊重学生们源自不同个性的感知力,授课也没有固定教材,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要掌握知识,还必须更用心,这使华德福老师的成长之路,远比公办学校老师艰辛。在帮助学生成为他们自己之前,老师们都必须先成为自己。

生命在倔强成长

芥子学园的师生比虽然秒杀传统学校,但是校园硬件设施似乎过于“乡土风”。

12月1日,暖冬午后,荥阳广武镇张河村芥子学园,在校门口照壁后,三年级孩子正在上体验课,每人一堆,分拣黄豆,“我这有个虫子”,呼喊声立马招来了一群同学围观、议论;南侧操场,煤土跑道环绕的枯黄色草皮上,四年级孩子们分组踢足球;二楼五年级教室空无一人,学生们已到达三门峡,开始地理课程的游学,他们将按走向游历一遍河南境内的黄河,领会春秋战国、秦汉、唐宋的历史;绕过操场,到达后院,是酣睡着的幼儿园孩子们,他们刚刚完成了每周一次的远足:背着水壶,徒步走到黄河滩涂边的小树林,爬树、采摘,来回三四公里。

这是一个粗看很简陋的校园:三年级教室门口挂着一把麦子,由芥子农场里孩子亲手种植、收割的;四年级教室外绳子上挂着很多葫芦,刚从操场西南角菜园里采摘;每间教室墙壁涂着不同彩绘,黑板画各不相同,课桌摆放形状各异——半圆环形对称、扇形或者八卦形散射摆放;幼儿园里有一间土胚房,红砖、泥胚做墙,红瓦配茅草为顶,木椽子房梁俱全,是今年上半年三年级建筑课程,孩子们一砖一瓦亲手盖起来,交付幼儿园做室外玩耍玩具房。

芥子学园幼儿园教室内,所有的教具都尽量自然材质,羊毛娃娃、原木板、捣蒜臼、手工缝制的棉布大公鸡…….“自然生命力的东西”才能给孩子力量。教室入口换鞋处,小抽屉里整齐排列着一堆原木,外形各异,每个孩子都有一块,也都有砂纸,在整个学期,孩子们会打磨自己的这块原木,从毛糙到光滑,露出树的纹理。

教室东墙的一角,摆放着一张小桌子,摆放着玩偶,是孩子们的四季桌,一个红黄渐变的晕染布,成斗篷状挂垂,代表着秋冬渐变的季节。

在传统教育内,知识的传授是第一位的,感觉和情绪往往会被忽略。孩子们很早就被社会化,接受分数的量化评判。成为尖子生,当学霸考上名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获得让人艳羡的收入,就是所谓“成功”。

在芥子学园内,老师和家长们每一天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天赋灵性的人类,孩子们生命的价值,何以被发现并被尊重?那么多孩子们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但那真的是他们的本来面目吗?

更深入下去,孩子们在进入成年以后,如果还延续被教育阶段的思维,极力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而不是做心中的自己,他们这一生,价值又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让芥子学园的150多个家庭的父母们感到焦虑。他们是传统教育的优胜者,但在人近中年之后,重拾对于“生命”的思考,让他们为孩子选择了一条看上去颇有风险的窄路。

你是需要“更成功”的孩子,还是“更快乐”的孩子?他们的选择越来越坚定。

“快乐”的背面,便是自由散漫。芥子学园也在不断纠偏,拿第一届毕业生来说,教育管理就有些宽纵偏软之嫌。教委会目前已达成共识,将在后续教学中不断修正这点。

今年暑假,芥子学园的教师赴台湾培训,专赴磊川华德福实验学校取经。同时,学园所在地、荥阳光武镇的房地产开发方兴正艾,他们的校址也发生了变数。半年多来,教委会和家委会一直在联手寻找合适的地块,想扩建校区,共建家校一体的华德福社区。

芥子学园搬来广武已经快三年了,园方自筹近100万元加固了老教室、新建了幼儿园,平整杂草,新栽树苗,彩绘教室,并购置课桌板凳。家长们则捐赠了操场上的秋千、幼儿园的滑梯等器具。三年来,陆续的硬件投入将近300万元,其中200万元是借款,70多万元是家长们的捐赠。

在传统教育体系下,教师们拼命挤压学生们的时间和脑力,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学生们每晚写作业到午夜,只为在下一次评比中拿到更好的名字。家长们则拼尽全力争抢更好的学区房,支付更贵的课外辅导费。

在芥子学园,时间则仿佛慢了下来。逃离传统教育,或许会付出一些代价,但似乎很难得的是,老师和家长们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华德福与传统教育结合(郑州郊外的华德福)(1)

芥子学园不少孩子感知生命的坚韧,从一条流浪狗那里开始。刚搬来广武三中那一年,暂住在老校园的一条流浪狗生下一窝狗仔后,不知所踪。师生们把狗仔送养给附近村民,留下了其中一条,取名“来福”,用奶粉喂它一点点养大,放它在学校里看家护院。一到课间,孩子们都会喊“来福”过来玩耍,只要小手一摸上去,“来福”就会四脚朝天,露出肚皮。

郑州越来越大,但这么快乐的孩子和狗,却越来越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