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 状元试卷(古代的高考)
古代科举考试 状元试卷(古代的高考)旧的“贵族体系”被“文官体系”替代,“世卿世禄”被“察举征辟”代替。中国的历史由“分封建国”走向“中央集权”。它是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起源;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世界的“用人观”秦扫六合,废分封,立郡县,历时近千年的封建贵族统治被终结了。
一百多年前的新文化运动,科举制度成为了广受抨击的“封建遗毒”。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科举制度所代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思想,又有着超越时代的先进性。直到今天,地球上的部分国家仍然没有这样公平的“考试制度”,而中国在一千多年前就诞生了如此先进的选拔制度。
从中国科举制度的开创、发展、流传过程来看,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创了用考试来公平选拔人才的先河,它对古今中外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是现代考试制度最重要的源头;
它是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起源;
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世界的“用人观”
秦扫六合,废分封,立郡县,历时近千年的封建贵族统治被终结了。
中国的历史由“分封建国”走向“中央集权”。
旧的“贵族体系”被“文官体系”替代,“世卿世禄”被“察举征辟”代替。
新体制最大的特点便是职位不再世袭,草民可以通过推荐获得官职。同时官职不再是终身制,而是干满固定的期限就会调动。这样,世袭的各地贵族领主变成了流动的地方行政长官,行政长官又由秦朝中央政府任命和罢免,统治者变成了一种“职业”。
汉承秦制,经过400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拔制度。
向考试制度过渡 :“九品中正制”三国时期,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度”。它本应是一种改良,通过分级,将察举制进一步“规范”。然而,随着三国魏晋时代世家大族的兴起和皇权的衰落,世家大族成为了选官制度的操纵者。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世家大族对官僚制度的操纵表现为重门第,轻才德。
这就会导致官僚军阀化、贵族化,会导致官僚制度的腐败、治理能力的低下,造成前所未有的社会动荡。
果然,晋朝统一后不久,北方出现“八王之乱”,紧接着农民起义,内附的胡人也相继叛乱,中国历史进入了“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的大试错时期。
经过长达300余年的漫长试错,时间来到隋唐。
有了历史的漫长试错,隋唐的决策者们掌握了变革任职制度的经验,并且通过加强中央集权,获得了进行这种变革的充分条件,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 隋唐:从粗陋到定型
隋唐早期的考试制度还较为“粗陋”:时间上不固定,临时安排举行,且考试内容、格式、评分标准也比较随意。
直到唐高宗李治时期,对科举考试的考试内容、试卷格式、评分标准、录取程序等具体规定基本固定下来,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唐高宗李治-武则天时期科举正式形成
唐代的科举,参加考试的程序还比较简单。官办学校出来的学生叫做“生徒”(现在日本也还在使用这个称呼),由地方举荐的非官学学生叫“乡贡”。生徒通过官学的毕业考试获取参加大考的资格,乡贡通过州、县的资格考试,即“乡试”获取参加大考的资格。获取资格的学生,便可参加礼部举行的考试,即“省试”。省试通过以后,就算“准官员”了,可以进一步参加吏部举行的铨试,真正获得官职。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科举开始发挥它的作用,成为了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途径,延缓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 宋明清:不断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
北宋在基本继承唐制的基础上,对科举进行了进一步改革。首先是进一步扩大了录取名额,将考试作为选拔官员的最主要途径;其次是进一步完善了“防作弊”措施,建立起弥封(糊名)、誊录、回避等原则。至此,科举制度成熟定型。至少在形式上,已经与现代考试大致无二了。
在流程上,北宋和明清进一步“正规化”、“标准化”。北宋在“乡试”、“省试”的基础上,增加了“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将原来下放到吏部的“分官考试”收拢起来,形成了三级考试。
明清时期的科举经过不断的演变,形成了童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五级的复杂考试程序,选拔流程的大部分节点被公开化和标准化,甚至连考试内容、格式也规范为了“八股文”。
明清时期的科举,进一步加强了考试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增加了考试的公平性,但这种过度的标准化开始表现为对思想的禁锢。
科举-近代考试的传承美国学者罗纳德·S·苏,在书中说:
几乎所有的西方学者都没有注意到当今世界现存的高级公务员制度起源于中国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中国对这一制度的影响,而它往往被西方学者所忽视。我们认为,中华帝国的科举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传播,并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实施和发展行政精英制度的基础。毫无疑问,美国公务员竞争考试的特点主要受英国的影响,而英国的公务员制度则来源于中国
科举制度与现代考试之间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传承,其精华是“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精神。
新中国的各种考试也吸取了科举考试制度的这一精华,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考试来分配教育资源,而不是通过主观性极大的“推荐”和“察举”。
没有公平的教育和社会流动,就难有科学技术、艺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在古今中外均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深深影响着欧洲乃至世界的“用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