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研活动(铜川市第一中学教师符冬梅)

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研活动(铜川市第一中学教师符冬梅)把教材观点和公民意识有关的社会案例、时事政策结合起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八年级上讲授"礼貌礼仪"时,可以在校园礼仪部分讲"升旗仪式时的礼仪要求?",选取新修订的《国旗法》及《战狼2》举国旗过交战区的片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九年级上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这一知识点的讲授时,可以以每年一次的"国家宪法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宪法意识教育。1.有目的地选择与公民意识教育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建议老师不要被课本所束缚,让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不要让课程教学变得枯燥而乏味,或者学习停留于表面,无法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共鸣。因此,我们要重视法治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

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研活动(铜川市第一中学教师符冬梅)(1)

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法治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法律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素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

但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由于已有的法治知识过于枯燥,考试难度偏大,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或者道德部分的相关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受学生认知的限制,总是停留在道德层面,难以上升到法律高度。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重新调整教学方案与进度,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素养。所以,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优秀的榜样,然后从授课方式、教学方法上转变,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使其将来能够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更好地培养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我们在部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研究,初步形成了以下认识与策略:

一、结合社会热点展开教学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占位比较高,理论知识比较先进,紧跟时代,既有政治特色又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依然采用传统"灌输式"模式来开展教学,不仅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素养,还会打击学生学习这一课程的热情。所以,在教学中,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结合社会及法治热点来展开教学,让整个教学内容围绕社会,更具有时代气息、代表性,从而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

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这一内容时,恰逢新冠疫情爆发期间,这一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引用网上散布不良信息受处罚,贩卖假口罩被罚以及殴打医护人员被刑罚的案例,让学生在升华青春的同时树立底线意识,从而在触碰道德底线,违法问题上树立坚决不做的意识;在讲解八年级下册"公平正义的价值"过程中,适时引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美贸易战"等热点问题,让学生去讨论这一现象的公平与否?会产生什么影响?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学会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同时不做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事情……

二、 重视法治教学内容的拓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建议老师不要被课本所束缚,让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不要让课程教学变得枯燥而乏味,或者学习停留于表面,无法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共鸣。因此,我们要重视法治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都是和初中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专门法律,如果学生能熟知其中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则有助于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能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拓展相关法律知识就尤为重要了。

在七年级上册"友谊的力量""处理友谊的冲突"讲授时,除了让学生明白朋友的重要性,与正直、诚信、见识广的人交朋友以外,也要给学生补充《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关内容,让学生同时学会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在交友上面把握原则,学会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在法治规定的范围内健康成长;"网上交友新时空"的学习中,恰当拓展相关法律知识与案例,帮助学生学会遵守法律、遵守道德;"家的意味"要求学生掌握尽孝在当下,适当拓展《宪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关于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让学生更深层次认识到这不仅是传统美德、道德义务,更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从而更好地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三、 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公民意识

在《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提出,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公民意识,让学生拥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定位,了解权利义务的对应关系。《新课程标准》中也把"做负责任的公民"作为核心内容,强调提升学生的公民担当能力与意识,由此可见,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公民意识。

1.有目的地选择与公民意识教育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

把教材观点和公民意识有关的社会案例、时事政策结合起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八年级上讲授"礼貌礼仪"时,可以在校园礼仪部分讲"升旗仪式时的礼仪要求?",选取新修订的《国旗法》及《战狼2》举国旗过交战区的片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九年级上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这一知识点的讲授时,可以以每年一次的"国家宪法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宪法意识教育。

2.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公民意识资源,把握对接之处,展开有效教学

九年级上《做守法公民》要求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意识和行为,增强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这正是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以此为目标,使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养成护法、用法的能力,认识到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增强公民意识。

四、创设法治化生活情境

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来源于生活实际,最终又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它是生活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所以,我们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既能帮助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的点滴中有所感悟,升华情感,激发公民意识。

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依法维护权利"这一知识时,"宝马女司机"一案正热,用这一案例贯穿课堂,让学生换角色去体会、感受、讨论合理的解决方式,既学到了相关合法的维权知识,还能纠正许多生活中的错误维权方式,更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八年级上册"社会规则"的学习时,我们可以借用当下的"车让人"、"骑电动车戴头盔"等规则进入课堂,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不守规则的现象并分析其带来的危害,从中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

五、 注重法治社会实践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习的科目,更应该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我们不能把法治意识的培养仅仅局限在课堂内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注重开展实践教学,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同时培养良好的法治素养。近几年,我们做了不少在这一方面的探索:

1."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

每年的12月4日,国家宪法日这一天,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法治宣传手抄报,宪法知识竞赛,观看国家宪法日主题活动,"宪法宣传进社区"、"宪法在我心中的"主题演讲比赛等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悟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从而更好地捍卫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增强宪法意识。

2.参观庭审,"模拟小法庭"展演

充分利用人民法院审判庭关于普法宣传的机会,组织学生到审判庭亲自旁听审判过程,感受法律的森严与公正,从而更深切地认识到法不可违,增强守法意识。同时,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公正,我们选拔学生组建"模拟小法庭",编制庭审案例,排练庭审过程,请新区审判庭法官专业指导,并就此进行录制展演。让所有学生都能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明确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的道理。

3.法治安全教育专题讲座。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关注的问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确作为中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我们请专业人士进校园给学生进行普法宣传讲座,利用身边发生的案例及后果,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学会远离违法犯罪,培养较高的法治素养。

4.法治教育主题班会和家长公益讲座

我们利用"国家安全日""国家宪法日"等法治专题日,专门进行相应的主题班会,进行相应的理论探索与教育,初步让学生形成相应的法治意识;同时,利用家长委员会中公安部门个别家长,给学生进行家长公益讲座宣传,让学生从更多鲜活的案例中受到启发,增强规则与法治意识,不触犯法律的底线。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素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合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教育类刊物,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