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吼叫是伤害还是纠正(家长总对孩子大声吼叫)
对孩子吼叫是伤害还是纠正(家长总对孩子大声吼叫)父母经常大声教育孩子,其实无非就是想要震慑住孩子,让他不要再闹了,不要再继续调皮捣蛋了,然而这种做法却会起到反作用,甚至会吓到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心理存在恐惧,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唯唯诺诺的,不愿意直面父母,什么人都信不过,慢慢的也就会变得懦弱软弱。2、喜欢逃避,遇事懦弱1、不爱说话,变得内向朋友家小孩子以前是一个话痨,嘴里面不闲着,见到谁都说话,就像个小自来熟一样,虽然有时可能会觉得有些吵,但是这也正好体现了小孩子活泼的性格。可是后来从朋友开始吼孩子以后,她就开始慢慢变得内向了,原本说话不断的孩子,开始变得欲言又止,一副很委屈的样子,也开始不太愿意和外人交谈了,常常一个人把自己堵在角落里,不与人接触,曾经活泼好动的孩子就像是变了个人一样。
现在这个时代,由于80、90后的父母们普遍缺乏育儿经验,所以面对孩子的哭喊打闹,家长们只能选择用吼来解决掉孩子的顽劣性格。
我朋友的孩子现在就处于这个多动顽皮的年纪,我朋友初为人母,20多岁,对于孩子的事情真的是一窍不通,她也拿自己的孩子束手无策,每次都要抓着自家孩子去吃饭,否则孩子就满地乱跑,还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气得我朋友每次都要大声呵斥孩子,孩子才能安静一会。
就这样时间一长,朋友发现自己家孩子有了一些变化,她发现自家孩子的反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好像都没有其他孩子好,为此朋友曾经想到了一份曾经读过的来自哈佛大学的一份研究,说父母长期对孩子吼叫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
父母对孩子吼叫,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呢?
1、不爱说话,变得内向
朋友家小孩子以前是一个话痨,嘴里面不闲着,见到谁都说话,就像个小自来熟一样,虽然有时可能会觉得有些吵,但是这也正好体现了小孩子活泼的性格。
可是后来从朋友开始吼孩子以后,她就开始慢慢变得内向了,原本说话不断的孩子,开始变得欲言又止,一副很委屈的样子,也开始不太愿意和外人交谈了,常常一个人把自己堵在角落里,不与人接触,曾经活泼好动的孩子就像是变了个人一样。
2、喜欢逃避,遇事懦弱
父母经常大声教育孩子,其实无非就是想要震慑住孩子,让他不要再闹了,不要再继续调皮捣蛋了,然而这种做法却会起到反作用,甚至会吓到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心理存在恐惧,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唯唯诺诺的,不愿意直面父母,什么人都信不过,慢慢的也就会变得懦弱软弱。
而由于性格软弱自然就会变得软弱无能,而由于这种性格就会导致孩子遇到困难就会退缩,当抉择来到面前的时候,他就不敢迈出那关键的一步。
3、喜欢讨好别人,阿谀奉承
一次严厉的训斥,就会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非常大的创伤,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了,觉得自己在父母这里得不到足够的关爱了,孩子会越来越自卑,于是就会想着讨好父母,而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他就会变得喜欢讨好别人,慢慢就会变成一个阿谀奉承的人。
既然这种教育方法有这么多漏洞,那么要如何教育才能教育好孩子呢?
1. 与孩子融洽地相处
首先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要先摆正心态,不要把架子放得太高,要学会和孩子平等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就能避免很多问题,也能和孩子和平融洽相处,同时孩子也会变得更加听话。
2. 学会与孩子心平气和讲话
其实有些事情,并不需要大吼大叫,好好说话解决就可以了,可是家长非要疯狂地大喊大叫,同时也吓得孩子哭哭啼啼的,美好的家庭就这样变成了修罗场。
如果父母能够做到稳定自己的情绪,当孩子犯错或者不听话了的时候,能够及时坐在孩子对面,积极解决问题,心平气和的去商量解决办法,这可就比大喊大叫管用得多,而且也不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3.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其实父母跟孩子的矛盾,多是来自于各自世界观的不同,而这种差异会造成父母与孩子生活中的诸多分歧。
这个时候,父母就会觉得孩子还小,很多事情不明白,而父母成熟稳重,所以希望通过打骂让孩子来让孩子听话,可以学着理解孩子,这样沟通的问题就会少很多麻烦。
好了,说了这么多,也就是想让各位家长明白,教育孩子不要凭感觉,还是要考虑孩子的感受,这样教育孩子才能得心趁手,否则自己生气不说,还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