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严重错误家长怎么教育(大部分家长一直在犯这样的错)
孩子犯严重错误家长怎么教育(大部分家长一直在犯这样的错)「拜託,吃一口就好了。」朋友使出哀兵政策。「我不喜欢吃。」孩子持续抗拒著。「宝贝,你吃一点青菜好不好?」一位朋友问他的孩子。「我不要。」孩子大力地摇著头。「吃一点就好了,你最近吃太少绿色青菜了。」
亲子对谈中,把希望孩子去做的话语后面加上疑问句,除了口语习惯之外,其实是带有尊重的意味,因为遵循「孩子跟大人一样,都是独立个体」的基本概念,所以询问孩子的想法,尊重他的意愿、同理他的心情并倾听他的心声。
现在的爸妈重视亲子沟通,也尊重孩子的意愿,因此很多事情会询问孩子意见「好不好」,甚至变成常用的口头禅。但若牵涉到身体健康或是会影响他人的行为等,必须予以规范的事情,就不能问好不好,这样反而让孩子有讨价还价的空间。遇到必须禁止的事,就请用直述句,别再用询问句了。
亲子情境:爸妈追著孩子喂饭
我的朋友们大都有孩子了,每次聚会时,几乎都直接办在家裡,採用一家带一道菜的模式,让整个餐桌摆满了美食。也因此在用餐时刻,我发现不少爸妈会端著碗盘、挟著菜,拿给孩子们吃。
「宝贝,你吃一点青菜好不好?」一位朋友问他的孩子。
「我不要。」孩子大力地摇著头。
「吃一点就好了,你最近吃太少绿色青菜了。」
「我不喜欢吃。」孩子持续抗拒著。
「拜託,吃一口就好了。」朋友使出哀兵政策。
「我不要,就是不要吃。」孩子说完立刻跑走了。
「回来......」朋友追逐他的孩子去了。
待朋友放弃追小孩之后,我问他:「你是否希望他可以把青菜吃下去?」朋友点点头:「是啊。」「既然这是你觉得他一定要做的事情,为什么要问他?这不是给予他拒绝的机会吗?」我看著他反问。「嗯......」朋友不知该如何回答。
(换个角度想)询问反而给孩子拒绝的理由
「饼乾明天再吃可不可以? 你刚刚已经吃很多了。」
问了可不可以,但内心是不淮孩子现在吃饼乾。
「要不要戴上安全帽呢?」
问了要不要,但内心是觉得一定要戴安全帽。
「你的蛀牙这么严重,想不想去看医生啊?」
问了想不想,但内心是认定蛀牙太严重,一定要去看医生。
「后面有人在等著盪鞦韆,我们去玩别的好不好?」
问了好不好,但内心是希望孩子可以马上下来,换其他人来玩。
当听到「好不好」、「可不可以」、「要不要」、「想不想」的问句,回答当然有同意与拒绝两种。然而,爸妈却不想听到孩子回答「我不要」这类的拒绝答案,一听到就生气地对孩子说:「什么不可以,就是可以!」「为什么不要?」「已经蛀得这么严重了,还说不想去!」接下来开始一连串的说服,直到孩子百般不愿地点头答应为止。
只可惜孩子听不懂反话,因此他们脑中肯定有著大大的问号:「不是你问我的吗?我说出了我的想法,为什么你要再问一遍、骂我或不断地说服我呢?」
亲子对谈中,把希望孩子去做的话语后面加上疑问句,除了口语习惯之外,其实是带有尊重的意味,因为遵循「孩子跟大人一样,都是独立个体」的基本概念,所以询问孩子的想法,尊重他的意愿、同理他的心情并倾听他的心声。
然而,有些家长很容易在后果发生后,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他便祕,谁叫他都不吃青菜。」「我也不想让他的蛀牙这么严重,是他不想要看医生的。」
孩子就是孩子,是个「尚未成熟的人」,需要爸妈的教导与引导,太过于尊重就是放纵,太过于自由就是放任。所以对待孩子的教养与态度,要给予有规矩的自由,务必做到「尊重而非放纵、同理而非溺爱、倾听而非顺从」。
踩在规矩之上的行为,不要再问孩子了,请给予直述的肯定语句即可。
这样说就解决了!给孩子直述的肯定句
「因为你最近青菜吃太少了,等一下要把我给你的青菜吃完。」
「刚刚已经吃过很多饼乾了,明天再吃吧。」
「如果你不戴上安全帽,我们就不会出门去玩。」
「你的蛀牙又在痛了,我们一定要去看医生。」
「后面有人在等,我们从鞦韆上面下来吧。」
与安全健康相关、是否影响到他人权益等,只要是夫妻俩讨论出来且一致的规矩,当孩子碰到了,我们的对谈方式要先给予直述的肯定语句,也就是「我们希望你怎么做」+「原因」。
不过,我们一说出肯定句,孩子不见得就乖乖听话照做,他还是会说:「为什么?」或是「我不要」。此时,切勿跟孩子说「没有为什么!」或是「我没有在问你要不要,给我去做!」,而是要与孩子进行下一个最重要的步骤。
如果是有讨论空间的,让孩子知道我们会「给予缓衝,但目标不变」;假使是没有商量馀地的,那就请「转移目标,但坚持到底」。
给予缓衝,但目标不变:
「因为你最近青菜吃太少了,等一下要把我给你的青菜吃完喔。」
「我不要吃青菜啦。」
「至少要吃两大口,没吃完就不能出去玩。」
「后面有人在等了,我们从鞦韆上面下来吧。」
「我不要,我还要玩。」
「那么我们再盪十下,如果你还不下来,爸爸一定会抱你下来。」
重点在于让孩子以看得到的目标来慢慢接受,而非一次就强迫他接受。
转移目标,但坚持到底:
「刚刚已经吃过很多饼乾了,明天再吃吧。」
「我不要,我现在就想吃。」
「不然你吃海苔好啦,但就是没有饼乾。」
「你的蛀牙又痛了,我们一定要去看医生。」
「为什么? 我害怕去看牙医。」
「只要你看牙医成功了,我们去吃你爱吃的寿司。」
换个可以接受的事物来替代,或是採用鼓励的方式来转移念头,引导孩子一起坚持地朝著目标前进。
跟著泽爸一起练习亲子沟通
要求孩子一定要做的事,我们要说直述的肯定句:
句型: 「等一下要吃完青菜喔。」
句型: 「要骑车出去玩,一定要带上安全帽。」
句型: 「我们要从鞦韆上面下来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