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最牛教授(追忆武汉大学原校长齐民友)
武汉大学最牛教授(追忆武汉大学原校长齐民友)武汉大学官方资料显示,齐民友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留校任教,1979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首届博士生导师,1982年7月至1988年4月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1988年4月至1992年10月担任武汉大学校长,2000年光荣离休。齐民友1930年2月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从1948年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后,一辈子都在珞珈山上度过。齐先生走得很突然,学生和家人说,他一生钟爱数学,晚年时光也全心铺在翻译英文数学著作上,一天在电脑前常工作超过八小时,为推动中国的数学学科进步贡献了最后一丝力量。齐民友教授从助教到武大校长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吴江龙
桌上的清茶似乎还有温度,房间里的古典音乐似乎余音未了,电脑前那位潜心专研的老先生,却不在了。
8月8日,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民友,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2岁。
齐先生走得很突然,学生和家人说,他一生钟爱数学,晚年时光也全心铺在翻译英文数学著作上,一天在电脑前常工作超过八小时,为推动中国的数学学科进步贡献了最后一丝力量。
齐民友教授
从助教到武大校长
齐民友1930年2月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从1948年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后,一辈子都在珞珈山上度过。
武汉大学官方资料显示,齐民友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留校任教,1979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首届博士生导师,1982年7月至1988年4月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1988年4月至1992年10月担任武汉大学校长,2000年光荣离休。
生长在战争年代,齐民友的求学路注定崎岖。他在回忆录中曾介绍,儿时跟着父亲逃难到了成都,因为家里生活困难,为了能省学费,父亲在哪个中学教书,他便跟着到哪去读。也正是在中学时代,在教数学的父亲影响下,齐民友爱上了数学。因肺病休学一年期间,他还在做父亲借来的英文教参《平面三角学》书上的题目。
齐民友非常喜欢罗素的一句名言,“数学是这样一门学科,我们永远不知道它说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它说的是否正确。”他认为,学数学关键在于兴趣,第一要热爱这门学科,第二要敢念自己认为很了不起的书,不要怕困难。于是,他从大学期间开始便执着于挑战“看不懂”的书。
齐民友早年登记照
1952年,齐民友从武汉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因为他是思想进步的党员,被安排在政治辅导处宣传科当科长,并非专任教师。他还在数学系辅导习题,担任华罗庚的助手孙本旺教授的助教。后来,孙本旺被调去参与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齐民友便硬着头皮顶上了他走后的教师空缺,由此走上了教学岗位。
1988年,58岁的齐民友成为武汉大学校长。武大官方评价他:在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间,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人才培养方面,强调多措并举,在加强基础理论人才培养的同时,通过试验班的形式培养人才,尝试通过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来培养研究生。在他任期内,武汉大学的各项指标不断攀升,各方面的工作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具有远见的数学家
“没有现代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这是齐民友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出自他1991年出版的专著《数学与文化》。
这句话也是齐民友长期坚持对科学精神的思考和探索,关注数学对于人类文化影响的真实写照。
齐民友是我国著名的偏微分方程专家,在偏微分方程算子理论、Fuchs型和奇异偏微分方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在20世纪50至60年代,齐民友在退化双曲型方程初值问题的适定性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进一步研究了Fuchs型偏微分方程,提出Fuchs方程的指标和指标方程的概念,并给出其哥西问题的正确提法。20世纪80年代,他出版专著《线性偏微分算子引论》,成为偏微分方程研究方向的主要学术著作之一。
齐民友出席学术论坛
为了大力发展中国的数学学科,自1978年起,齐民友和王柔怀先生等其他老师一起在我国组织了“拟微分算子和Fourier积分算子的研讨班”,老师们当时被学术界称为“偏微分方程敢死队”,填补了当时的学术空白,为我国偏微分方程理论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得知齐民友病逝的噩耗,复旦大学李大潜、陈恕行、洪家兴等三名院士第一时间发来唁电。陈恕行、洪家兴院士表示:“齐民友为中国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逝世是我国数学界的重大损失。”
李大潜院士叹息:“珈珈山失去了一座镇山之宝,中国数学界失去了一位具有遠见卓识且成就斐然的数学大师。”
和蔼可亲的老先生
齐民友还是一名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原院长陈化,是齐民友带出的第一名博士生。作为“大弟子”,陈化教授和齐民友朝夕相处五十载,他对恩师的评价是:宽厚待人、与时俱进。
“老师对学生很严格,但他从不发脾气,总是给大家很宽松的环境。”陈化教授说,齐民友和学生在一起从不摆架子,讨论学术时总是和同朋友交流一般。陈化从教后,时常回想起恩师的一段话,“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操的个体。因此,当好一个老师,不但要求他用自己的思想情操去感化学生,更需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塑造一个人。”
1999年陈化(左一)和齐民友(左二)等人合影
陈化教授说,齐民友特别支持学生自己的想法,从不阻止学生学自己感兴趣的事。齐民友醉心于数学基础理论研究,但他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应用领域。他的很多毕业生,都在与数学相关的其他领域做出了一番成就。
齐民友曾寄语学子:“人只有把自己的一生与伟大的事业合为一体才能得到真正的价值,如同一滴水注入大海就永不会干涸一样。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兴旺,就是我们面对着的伟大事业。”
耄耋之年笔耕不辍
对于生活中的齐民友,陈化觉得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简单。
齐民友不抽烟、不喝酒,几乎没有任何物质追求。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听听古典音乐。
陈化每次到齐民友家里,老师都坐在电脑前,身旁摆着一本厚厚的英文数学原著,还有一盏清茶。陈化说,老师已经不知道用坏了多少台电脑,他在耄耋之年仍坚持每天工作数小时,忙的时候更是一坐近十个小时。
离休以后,齐民友笔耕不辍,继续关心数学教育改革。他撰写了《世纪之交话数学》《重温微积分》,翻译出版了Hermann Weyl撰写的《数学与自然科学之哲学》、Tristan Needham著的《可视的复分析》,与其兄胡乐士合译了罗伯特·卡尼格尔著的《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主持翻译了Morris Kline主编的《现代世界中的数学》。
“老师一生没去过英美国家留过学,但他的英语造诣非常高,而且对哲学、历史、宗教等专业领域都非常熟悉。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有国际权威数学家来中国讲学,当时还需要现场做中文直译,大家最高兴地是由齐民友来做翻译,因为他总是能翻译得恰到好处!”陈化说,齐民友翻译的著作中,最庞大的工程是《普林斯顿数学指南》(三卷本)。
齐民友编译的《普林斯顿数学指南》
这部1600多页的巨著,由全球顶尖数学家共同完成,几乎介绍了现代纯粹数学的所有领域。2010年,开始这项工作时,齐民友已经年过八旬,他说,希望他的工作能“使得读者了解数学家在21世纪开始的时候为之拼搏的思想是什么,并且以可能吸引人们来做这件事。”
四年后,译作出版时,曾有人问齐民友稿费是否可观。他说,扣完税其实只有4万多,但这件事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国家的工资把我养活了,我总得做些事情。”
上个月,陈化还去过老师家里。当时齐民友还思维清晰,仍在认真重读麦克斯韦尔的电磁理论,兴趣盎然地学习量子纠缠、多宇宙模型等最新的科学进展,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那时,他正在应邀翻译康托的名著,每天仍坐在电脑前工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