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优质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
高一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优质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感受苏轼的旷达和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1.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态度。4.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5. 积累苏轼名句。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
2.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态度。
4.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5. 积累苏轼名句。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2.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感受苏轼的旷达和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
积累苏轼名句,导入新课。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晁错论》文
【简析】古时候那些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还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而毫不动摇的志向。说明志向坚定是成就大事的一个重要条件。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诗
【简析】荷花落尽,荷叶也枯萎了;菊花虽败,菊枝仍然傲霜卓立。两句诗借咏菊赞扬挚友风骨长存。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词
【简析】我将把那雕弓的弓弦拉得像一轮满月,朝着西北方向,射杀那凶恶的天狼——骚扰宋边境的西夏政权。表明了作者要为保卫国家杀敌立功的决心。
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词
【简析】孤雁飞来飞去,把寒枝都选遍了,也不肯在上面栖息,最后还是在荒凉寒冷的沙洲上落下。表现了作者宁可处境贫困,也不苟合于世的优秀品格。
5.腹有读书气自华。——《和董传留别》诗
【简析】只要有很深的学问,气质自然就会充满光彩。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词
【简析】人生在世,有悲愁也有欢乐,有分别也有团聚;月亮也是或阴或晴,或圆或缺,这些事情,就是在遥远的古代,也是难以周全的。
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诗
【简析】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是因为你置身于此山当中。两句诗透过自然现象,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词
【简析】只盼望大家都永远平安,远隔千里,共赏圆月。两句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
二、文学常识:
1.作者:
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诗、词、散文都有突出的成就。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佼佼者。而他最富于开创性的艺术贡献是词的创作。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苏东坡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诗二千七百余首,词三百四十余阕,文四千余篇。苏轼如同一块兀立不动的基石,支撑着中国文学史。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绘画”工枯木竹石。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2.词牌知识:
(1)词牌的内涵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种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词牌,这是因为各家叫法不同。
(2)词牌的分类
①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②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后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③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未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明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3.了解豪放派词:
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三、背景及解题
1.背景:
《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2.解题:
“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 。“赤壁怀古”——怀古诗。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目的还在于“写今”。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3. 名家点评:
(1)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词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
(2)题是怀古,意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开口“大江东去”二句,叹浪淘人物,是自己与周郎俱在内也。“故垒”句至次阕“灰飞烟灭”句,俱就赤壁写周郎之事。“故国”三句,是就周郎折到自己。“人生如梦”二句,总结以应起二句。总而言之,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周郎是宾,自己是主。借宾定主,寓主于宾。是主是宾,离奇变幻,细思方得其主意处。不可但诵其词,而不知其命意所在也。——清代学者黄苏
四、内容研读: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翻译全诗。
明确:
白话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二)诵读体味:
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节奏,画出朗读节奏,体味情感。
明确:朗读节奏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诵读提示:“~~”表示拖长音,“/”表示节奏停顿。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三)分析结构:
自读全词,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明确:
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
上阕咏赤壁,以写景为主,描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壮丽景色,引发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词的下阕主要刻画了周瑜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并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
(四)赏析上片
1.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写景有何特点?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写景特点:①境界阔大:“大”“千古”包容着时间和空间的广泛内涵;②风格雄浑:“东去”二字势不可挡,“淘尽”二字势不可回;③显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④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脉相承——历史的长河带走了一切,就是风流人物也不能幸免。对历史的咏叹升华为哲理的咏叹。
作用:“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2.思考,作者为何说“人道是”?
明确:
作者不去深究真正的赤壁在何处,而是将错就错,假托赤壁以抒胸怀。清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3.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
明确:
描绘出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的画面。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穿”以动写静,“堆雪”以静写动,“惊”“拍”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卷”“千”境界广阔。
4.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五)赏析下片:
1.思考,“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明确:
夸张、借代。
2.思考,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他心目中的英雄的?
明确:
周瑜形象特点:周瑜儒将风流,少年得志、春风得意、英俊潇洒、本领高超、扭转乾坤、从容镇定。
手法:先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以绝世美人为英雄作陪衬,使人物不仅有“雄姿英发”的一面,也有温柔缠绵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突出周瑜“少年得志、春风得意”的形象。“雄姿英发”是刻画周瑜形象的关键句,突出其英姿勃发的气质;“羽扇纶巾”描绘他的服饰装扮,现其儒雅娴静之风度;下阕“谈笑间”写其神态,突出他大敌当前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从容潇洒;“樯橹灰飞烟灭”与前面的“谈笑间”又构成了时间短而战绩丰的鲜明对比,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
3.讨论: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赤壁赋》中作者极力歌颂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最后几句的感慨有何关系?
明确:
明写史,写周瑜,实写苏轼对自身命运的关注:
人物 |
周瑜 |
苏轼 |
年龄 |
34岁 |
47岁 |
生活 |
幸福美满 |
屡遭不幸 |
外貌 |
英俊儒雅 |
早生华发 |
际遇 |
功成名就(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
壮志未酬(四十多岁 担任团练副使,虚职,无人赏识) |
小结:
作者没写刘备,是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小了;没有写曹操是因为曹操在这次战争中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既不符合前面雄壮的景物描写特征,其伤感与悲凉也会超越后文的“一尊还酹江月”。作者通过周瑜这一形象,可以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到作者本人,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六)鉴赏诗人形象:
思考:词中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明确:
华发早生,仕途坎坷,壮志难酬,功业未就,怀才不遇,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超然旷达,外儒内道的的诗人形象。
(七)鉴赏情感主题:
1. 探究思考:“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赤壁赋》中的哪些语句表达的情感有相似之处?联系全词内容及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此时悲观消极吗?
明确:
这两句与《前赤壁赋》中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有,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子与子之所共适”所表达的感情有相似之处。这是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同时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分析示例一: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表现出苏轼既执著于人生又超然物外,既深切地感受到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的痛苦,又力求自我超脱、消解痛苦的旷达。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分析示例二:
苏轼禀赋中,原来有一种积极用世之意。因此,在与周郎的对比中,表达了一种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带有一种消极苍凉的思绪。
分析示例三:
虽有壮志难酬的苦闷,在常人看来也有一些苍凉消极的思绪,但终究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的精神。
2.概括主题: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八)鉴赏艺术特色
1.讨论:《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怎样营造出一种豪放、壮阔的意境的?
明确:
先是描绘一幅雄伟奇峻的赤壁江山图;接着塑造了英姿勃发、才华过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古代英雄周瑜的形象;最后直抒“人生如梦”的苍凉慨叹,以及“一尊还酹江月”的豪举,融景物描写、人物刻画、情感抒发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和谐意境,不愧为“豪放派”的代表作。
2.思考,这首词是如何把写景、咏史、抒情紧密结合起来的?
明确:
①写景不离人,景是人物活动之景。对自然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
②咏史,写历史人物,表达了作者的向往和人生追求,更有作者对自身命运的关注,对自身经历坎坷、命途多舛的观照。如,用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作者的壮志未酬。
③景中含情,史中含情。直接抒情则是在与周瑜形象的对比(咏史)中,感到壮志未酬、华发早生后进行的。其抒发的感情含有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表现了作者的豁达、豪放的人生境界。
④烘托映衬手法的运用。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
(九)总结怀古诗词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1.怀古诗词特点:
明确:
(1)怀古诗常见情感:借历史古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抒发怀才不遇的感伤,寄寓忧国伤时的情怀 ,感慨昔盛今衰的兴替。
(2) 怀古诗常见结构及手法: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抒己志
手法:对比、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运用典故、借古讽今
2.鉴赏思路:
明确:
(1)读懂注解,弄清历史背景(作者“怀”什么“古”)
(2)知人论世,领会作者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3)深入分析,体悟作者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4)总体把握,分析艺术手法(对比、虚实结合、借古讽今)
五、拓展探究:
2017年,适逢苏轼980周年诞辰,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致敬苏轼的活动。孩子们在晨读时间吟诵苏轼的诗词,临摹苏轼的书法和画作,跟着《中国诗词大会》评委康震老师一起品读苏轼作品,观看纪录片《苏东坡》……随着对苏轼的了解越来越多,孩子们也产生了很多想法。利用假期,这些孩子自愿组成小组,以苏轼为主题进行研究,完成了23份研究报告,主题涉及《大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苏轼的朋友圈》《苏轼的心情曲线》《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等。连《人民日报》都惊呼:“厉害了,祖国的花朵!”
有人认为此举可大力推广,有人则认为不然。你如何看待,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 语言简洁。
明确:
示例一:赞同。
①丰富了诗词的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既学习了苏轼的诗词,又传承了传统文化,是一种教育创新。
③大数据分析苏轼,且各个学科之间融通,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力。
示例二:反对。
①这样做,无异于拔苗助长。
②从词频、苏轼喜欢的风景等入手研究诗词,只可能会注重形式而忽略实质内容。
③用现代视角解读苏轼,多了几分功利,少了几许古风。
六、课后作业:
将《念奴娇•怀古》改写成一篇散文。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