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孙瑞雪书籍推荐(儿童教育学家孙瑞雪)

孙瑞雪书籍推荐(儿童教育学家孙瑞雪)不知道这段话是否能在孩子们心中奏效,但却让无数焦虑的父母感到非常受用。因为,基于这段话,我们在抓孩子学业的时候就能从心理上减轻许多愧疚感——我现在要你学,是为了成全你将来的“自由”。我在很多父母的朋友圈里读到过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那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最近做了一次家长沙龙,在分享教育心得时,一位妈妈自豪地说,“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为了让她养成学习的自律性,我要求她把每天的碎片时间也利用起来。比如上学放学等红绿灯的时候,可以拿出手卡来巩固知识……”她的发言结束后,其他家长纷纷报以赞许的掌声。我却不禁心中一颤:一个6岁的孩子就已经失去了时间的自由,她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效率”,这究竟是教育的成功,还是教育的悲哀呢?我想起儿童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大陆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

孩子是慢慢长大的,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在这个缓慢的过程里,孩子将带着父母一起领略世界的最美一面。

文 / 心理姐

字 / 5000

适读人群 / 8岁以下儿童家长

最近做了一次家长沙龙,在分享教育心得时,一位妈妈自豪地说,“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为了让她养成学习的自律性,我要求她把每天的碎片时间也利用起来。比如上学放学等红绿灯的时候,可以拿出手卡来巩固知识……”

她的发言结束后,其他家长纷纷报以赞许的掌声。我却不禁心中一颤:一个6岁的孩子就已经失去了时间的自由,她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效率”,这究竟是教育的成功,还是教育的悲哀呢?

孙瑞雪书籍推荐(儿童教育学家孙瑞雪)(1)

我想起儿童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大陆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创办人孙瑞雪写的一本书叫《爱和自由》,在这本书里谈到了什么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其实,真正的爱不是把“我”认为正确的方式强加给“你”,让“你”成为我希望中的样子;而是充分尊重“你”作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有权利成为“你”希望中的自己。

01 裹着精美包装的“我要你学”——孩子的时间是这样被占领的

我在很多父母的朋友圈里读到过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那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不知道这段话是否能在孩子们心中奏效,但却让无数焦虑的父母感到非常受用。因为,基于这段话,我们在抓孩子学业的时候就能从心理上减轻许多愧疚感——我现在要你学,是为了成全你将来的“自由”。

不得不说,我们这届父母比老一辈讲“情怀”。因为我们懂得聪明地把孩子最反感,也是自己小时候最讨厌的那句“学吧,我都是为你好!”裹上一层看似更体面、更精美的包装。

孙瑞雪书籍推荐(儿童教育学家孙瑞雪)(2)

“当社会普遍存在某种现象,我们就要关注其合理性。”无需细心观察,我们就能注意到现在的早教班、启蒙班、辅导班开的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而家长们也是充分发扬了“比学赶超”精神,不惜时间、不吝金钱、不辞辛苦地为孩子报名各种教学机构。目的只有一个:为孩子能够拥有“可以自由选择”的未来增添筹码。

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应该被理解的。现在的社会,竞争实在太激烈了。而我们大多数普通人都吃过“小时候没好好读书”的亏:大部分已婚的80后、90后正过着平庸而疲惫的生活。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衰老和迷茫却不敢停下脚步的人生都是每天必须面对的挑战。

而除了这些压力之外,更无奈的是我们心中还留有对“诗和远方”的残念。于是,这些尚未完全熄灭的“火焰”都化作了“不甘心”,让我们在有了孩子之后无数次地慨叹——世界属于优秀者。对于一个“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的平凡人来说,知识和学历将决定TA未来的高度,以及是否有能力过上理想的生活。

所以,即使我们的一生将要这样“佛系”地过下去,也绝不能让孩子从起跑线就开始“输”。我们要倾尽所能帮助他们过上那曾经向往的更自由、更美好的生活。到那个时候,我们就算主动住进养老院,也要怀一颗开明之心放他们飞得高高、远远……

正是这份“自我感动”让我们理直气壮地把可爱的“蜗牛”们赶上了高速公路。一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放学之后还要上四五个兴趣班;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除了上课之外全年无休地上辅导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孙瑞雪书籍推荐(儿童教育学家孙瑞雪)(3)

02 属于“蜗牛”的自由,就是随心所欲地“慢”

为了明天的自由,牺牲今天的自由,这笔账在许多家长眼中很划算。但是我们似乎一直忘记了最关键的一环——“蜗牛”们究竟怎么想。我们听到过他们的心声吗?或许没有。因为如果一个孩子根本没有感受过真正的自由,他又如何知道自己身处“温水”之中呢?

不过,即使孩子依然接受着我们的“安排”,没有用言语表达过拒绝,也并不代表我们正确、我们真正理解孩子。因为,你要知道“一颗小树不会说话,但它会通过打蔫的叶片向你倾诉”……

频繁眨眼睛的涂涂

儿童面对“压力”时的行为反应

涂涂是幼儿园小班年纪最小的孩子,但是他懂得最多。小小的他不仅已经掌握了很多汉字,还会做加减运算。最厉害的是,他已经能够流利背诵几十首古诗词了!他的父母很自豪,幼儿园也以他为荣。只是,涂涂一直有个让大家烦恼的毛病——总是频繁地眨眼睛。

涂涂的父母带他四处求医,大人、小孩都吃了不少苦头,但始终没看出个所以然。最后,他们找到了我。通过几次了解,我发现孩子的问题源于“心理压力”。在取得初步结论之后,我邀请涂涂妈妈跟我一起关注孩子的微妙变化(以下与咨询相关的内容从略):

当妈妈要求涂涂背诵古诗词或算算数的时候,孩子的眨眼次数高达103次/分钟;当妈妈因为涂涂的“学习表现”不够好而发脾气时,孩子的眨眼次数竟更快了,变成137次/分钟;当妈妈陪伴涂涂随意玩耍时,孩子的眨眼次数明显降低到89次/分钟。

起初,涂涂妈妈对此并不认同,因为她不相信这么小的孩子会有什么“压力”,她认为一切只是巧合。但是为了孩子,她还是愿意尽力配合,并且尝试改变。我们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除正常送幼儿园之外,停掉孩子的一切课外“学习”。家长每天陪孩子充分地运动、玩耍,并保证情绪稳定,不批评、惩罚孩子,睡前亲吻、抚摸孩子,让他与妈妈贴近入睡。涂涂妈妈把行动落实得很好,三个月后,涂涂眨眼频率基本回归正常。

孙瑞雪书籍推荐(儿童教育学家孙瑞雪)(4)

涂涂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其实,追根溯源还是因为父母的“高度焦虑”。高焦虑引起高要求和高情绪反应(比如:生闷气、发脾气),而年龄越小的孩子对父母的情绪反应越敏感。虽然他们总是好像“哭完就忘了”,但事实上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成年人的“焦虑”。在他们小小的思想中也存在着由父母给予的种种压力,只是他们年龄太小根本无法识别那种“令人难受”的感觉是什么,加之表达能力的制约,使他们只得把不好的感受变成各种怪异的行为表现出来。

写不出作文的睿睿

失去生长空间的创造力

睿睿上小学3年级了,他有一位负责任的妈妈,还有一位当了一辈子教师、严谨自律的姥姥。睿睿每天的生活都被“计划表”安排得紧张有序。从早起跳高“长个子”,到放学后上辅导班、做作业、做姥姥为他“量身定制”的试卷,再到睡前练字……睿睿的每小时、每分钟都被家长认为“有意义”的内容填满。

可学习成绩优异的他还是遇到了一个大难题——离开作文模版,自己写不出作文。几个月前,睿睿在期中考试做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时,竟然因为一个字都写不出而当场情绪崩溃,大哭了起来。老师把这个情况反映给了睿睿妈妈,于是睿睿妈又在睿睿的计划表中硬塞了一个“每日习作”的内容。

这下,睿睿家“鸡飞狗跳”的日子开始了。每晚临睡前,睿睿妈都会“斗志昂扬”地辅导孩子写作文,但孩子却始终“不开窍”,还没写几个字就嚷嚷着困了要睡,如果妈妈还不让步他就又开始崩溃大哭。于是,教育陷入恶性循环:孩子越写不出来,妈妈越逼迫;妈妈越逼迫,孩子就越写不出来。睿睿的睡眠时间也因此严重“缩水”,上课时经常哈欠连天。

孙瑞雪书籍推荐(儿童教育学家孙瑞雪)(5)

为什么聪明的睿睿写不出作文?因为写作需要创造力,但睿睿的创造力没有生长空间。他的全部时间都被家长的“规定动作”挤占,而创造力恰恰需要在大量的“自选动作”中发展。著名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说,我们成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扮演成上帝,尤其当儿童在做些“不对”的事情时,成人会急切地想给他改正。

睿睿妈妈就是这样一位家长,她希望孩子的成长能在她的精心安排下按部就班、精准高效地进行。但她忘记了,所谓“成长”是孩子自己的成长,他要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通过自己的双手触摸,通过自己的大脑思考。然后,再把这些亲身实践得来的“丰富感受”慢慢内化为自己的发展。但是很可惜,睿睿妈妈并没有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因此睿睿也成了一个“没有表达欲望”、“不会自主创造”的孩子。

给“蜗牛”慢下来的自由

如果你也认可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那么请把慢下来的自由还给那只你最爱的“蜗牛”。告诉自己:与其催促、心急,不如抱定一颗温柔的耐心静候孩子的成长。渐渐地,你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小蜗牛”并不慢,他们的发展就像和缓的溪流,看似静悄悄的,实则从无止息——那是汇入江海之前能量在蓄积;那是变做浪涛之前梦想在轻吟……

孙瑞雪书籍推荐(儿童教育学家孙瑞雪)(6)

把时间还给孩子,帮助他们成为“自己”:3个尊重 2个等待 1个给予

相信涂涂和睿睿的父母和全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都是爱孩子的,只是有时因为“爱而不得其法”,反而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呢?孙瑞雪老师在《爱和自由》这本书里给了我们答案,我把它总结为“3个尊重 2个等待 1个给予”(3 2 1法则):

3个尊重

1、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瑞雪老师在书中说道“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心理成长的核心是什么呢?是感觉体验。我们的孩子不是通过外界教给TA一个数字“1”,然后再经过反复练习才记住了它。而是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指,吃掉许多葡萄中的一颗,为不小心飞走的气球大哭……这些很具体的感觉体验才知道了“1”的含义。

我们要做的是尊重(而不是违背)孩子天然的成长规律,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通过触觉、味觉、视觉、听觉、嗅觉的真实体验去认知和感受世界。不要在那些可爱的“神经元”跃跃欲试地寻找连接时“残忍”地剥夺它们的机会,用“学习和记忆书本知识的能力”来简单粗暴地衡量“成长”的价值。

2、尊重孩子的个性独特

创造力是什么?在心理学领域,个性等于创造力。而个性又是什么?瑞雪老师告诉我们,“个性就是我们对世界的独特感受(独特的思维状态)”。因此,好的教育应该能让孩子的独特个性得以自由发展,而不是用同一个思路、同一个模式造就很多相似的人。许多家长会不由自主地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标杆,找出自家孩子的“差距”。其实,我们对孩子的美好发现得远远不够,他们本是一群创造力惊人的“天使”。

3、尊重孩子的独立发展

蒙特梭利说,“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我们如何培养一个独立的孩子?首先是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并且留意:这份爱是“无条件的”。比如,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告诉他“虽然你做错了事,应该认真改正。但是,这并不影响妈妈对你的爱。”其次是“教育孩子”而非“强迫孩子”。时刻记得:即使作为家长,我们也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利。真正的教育是分享经验、陪伴体验、引导兴趣,而不是安排学习的内容。

孙瑞雪书籍推荐(儿童教育学家孙瑞雪)(7)

2个等待

1、等待孩子从“重复”中学习

“孩子的感觉、思维、智力、思想的最初发展需要的时间比较多,而且需要多次反复。”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经历:孩子总是重复做同一件事情,一本书讲了很多遍还要再听;一个问题回答了很多遍还会再问;一个游戏做了一次又一次,没完没了……每当这个时候,家长的“耐心饼干”就会被吃光,认为孩子在浪费时间做毫无意义的事。

其实,孩子是通过不断地重复来建立实物到概念、具体到抽象的连接的。这件事虽然看似消耗时间,但却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缺乏“重复”,孩子的思维就得不到训练,今后他将在组织、概括、总结、归纳等知识架构的能力上出现问题。为此,我们要给孩子多些时间,耐心等待他们的“无数次重复”。

2、等待孩子“连续不断地成长”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不愿意拿出耐心来静待花开。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割裂了孩子“连续不断”的成长。著名儿童教育学家皮亚杰说,“儿童认知发展是连续的 按固定顺序进行 一个跟着一个出现 没有什么阶段会突然出现 也不会跳跃和颠倒 先后次序不变 前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形成后一个结构的基础 所有的儿童都一样。”

所有的父母都期待培养出“有潜力”的孩子,但是时间被安排、占用、剥夺的孩子由于无法按照自然的节律“连续发展”,出现了“智能被过度开采”、“潜力提前枯竭”的现象。因此,等待孩子“在喜欢什么的年纪就尽情地去做什么”是家长的智慧。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孙瑞雪书籍推荐(儿童教育学家孙瑞雪)(8)

1个给予

给予孩子最需要的成长环境

我们建议家长给予孩子一个“有生命的成长环境”。因为,每一个生命的自然状态都是开放的、流动的、自由的:

在6岁之前,家长要为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创造条件,多带他到世界中去体验。比如,到树林中观察植物;从泥土中寻找昆虫;在空地上拍打皮球……甚至陪孩子一起钻到桌子下面说悄悄话。你所能想到的或想不到的一切体验都能帮助孩子探索、成长。在这个阶段,尽量不要把孩子“限制”在学习桌旁边,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在6岁以后,虽然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接受“抽象概念”的能力,但家长还是要鼓励孩子从“经验”中学习;给他们以“试错”的机会;悦纳(愉悦地接纳)他们的“不规范”和“不完美”;欣赏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信地成为“自己”。

写在最后:

最后,我想用一幅思维导图总结这洋洋洒洒5000多字。

孙瑞雪书籍推荐(儿童教育学家孙瑞雪)(9)

瑞雪老师在书的最后写道,“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这并不是我们以往认为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可以按自己的意志,执行自己的计划,你的计划不被任何人破坏。”

亲爱的父母,当我们牵着“小蜗牛”去散步的时候,请把时间交还给TA,并用所有的爱说出那句:孩子,请你大胆地成为自己!

(期待在留言区听到每一个可爱的“成长故事”,让学习和交流成就智慧父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