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有必要读名校吗(宋博士谈教育系列)
博士有必要读名校吗(宋博士谈教育系列)3)智力成本(得有达到博士毕业的成果);2)资金成本(读博期间收入较低);类似湖南邵阳学院、河南邢台学院的操作在全国不是个例。博士是最高学历教育,对于博士毕业是有严苛学制与毕业标准;因此获得博士学位是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具体包括:1)时间成本(3-8年);
最近水博士与假博士等相关事件在网络上成为热点,包括但不限于:
1. 北大教授陈春花: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知室联合创始人、新华都商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其所就读的“爱尔兰欧洲大学”,仅用一年时间便获得了博士学位,被质疑为“学历工厂”。据网上资料查询,“爱尔兰欧洲大学”实际是一个私人注册公司,文凭并不被爱尔兰教育部承认。
2. 2022年湖南邵阳学院花费1900万元引进23名批量生产的菲律宾博士(菲律宾亚当森学院),这23名博士都是邵阳学院已经在职的教师;据网上资料查询,菲律宾亚当森学院属于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客户定制提供博士学位的学历工厂;邵阳学院这种操作已经不止一次了;
3. 2022年河南邢台学院一次引进13名韩国博士,这13名博士也应该是邢台学院的已经在职的教师;据网络上资料查询判断,操作应与湖南邵阳学院如出一辙;
类似湖南邵阳学院、河南邢台学院的操作在全国不是个例。
博士是最高学历教育,对于博士毕业是有严苛学制与毕业标准;因此获得博士学位是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具体包括:
1)时间成本(3-8年);
2)资金成本(读博期间收入较低);
3)智力成本(得有达到博士毕业的成果);
付出这么多成本,当然也有有一定的收益,但不一定成正比,包括:
1)某些职位的门槛;某些职位要求具有博士学位:例如高校教师、三甲医院的医生、研究所的研究员、科技公司的高级研究员等;
2)职称评审的优势;高级职称评审等;
3)职位升迁的优势;例如党政部门官员的提拔等;
虽然博士有这么多收益,但付出成本也很大;那就必然存在部分人并不想通过正常付出来获得博士学位,获取对应的收益,这种途径包括
1)“假博士”,这里的“假”指博士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是假的,比如《围城》里的方鸿渐,北大教授陈春花;著名的职业经理人,曾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唐俊;随着互联网信息越来越公开,一度泛滥的“假博士”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2)“真的假博士”,这里“真”指的是博士学位证书是真的,这里的“假”是指博士培养与毕业条件并不满足真正的博士培养与毕业标准,包括如下情况:
2.1)早年风行的在职博士,大量被党政官员,企业高管滥用,包括上课、考试、论文撰写都找人完成;如果看到某些党政官员,企业高管的简历中存在获取在职博士的经历,那么其人品可能存疑了?(当然也有也有少部分在职博士是满足真的博士培养条件与毕业水平的),正因为在职博士大量被滥用现在基本不招收在职博士了。
2.2)降低培养和毕业条件的“学历工厂”产出的“水博士”,比如前面提到邵阳学院、邢台学院等。这里“学历工厂”来源于东南亚,韩国、欧美等,这里面有的是个人行为,有的属于单位主导;如果纯粹的是个人行为,只能说个人投机专营,道德水平下限过低,对社会的危害有限;如果是单位主导,这种危害就更大了,特别是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单位,高校以及代表高校的校长、书记、院长起码的有正确的三观;要给培养的学生树立榜样,传递正确的三观。看看邵阳学院的回应,就知道这些高校领导们有多毁“三观”了。
一个人想成为富翁,也应该通过正常的途径,来获取财富;而不是走捷径,加入偷盗团伙,通过偷抢去获取财富;
同样,一个高校想提升办学水平与办学档次,也应该通过正常途径,来提升办学水平与办学档次;而不是走捷径,通过与“学历工厂”合作批量生产“水博士”或引进“水博士”。
前者大家都明白,正常人都不会去做,因为东窗事发后的代价太大;
后者大家也都明白,但还是有人去做,因为即使东窗事发了,也不会付出什么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