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有什么博物馆可以参观(兰州大学博物馆)
厦门大学有什么博物馆可以参观(兰州大学博物馆)同时,这些疑问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省博看不到的“宝贝”?兰州大学第一张毕业文凭“长”啥样、兰州大学首张毕业照是哪一年拍的……
经历1年时间的闭馆修缮,
兰州大学博物馆在百十年校庆前夕惊艳亮相。
重新布展后开放的博物馆有哪些亮点?
又有哪些是国博、
省博看不到的“宝贝”?
兰州大学第一张毕业文凭“长”啥样、
兰州大学首张毕业照是哪一年拍的……
这些疑问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同时,
动物生态标本展厅中的
大熊猫、金丝猴、雪豹、朱鹮……
在全国高校博物馆位居前列的庞大的动物标本群,
每天都精神饱满地面对观众,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观感冲击。
校史展厅:叙述百十年名校风雨征程
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相比于更加现代化的昆仑堂(图书馆),毗邻而建的一座形似展翅高飞之苍鹰的建筑看上去很低调,它就是收藏着23万件特别馆藏文物的兰州大学博物馆。
“别看它颜值很内敛,但绝对是一家土豪高校博物馆,内涵很丰富!”馆内负责讲解的大二学生刘畅这样打趣道。
走进博物馆一楼的校史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主题墙,正中间刻着兰大校训:“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左右两边的文字是国立兰州大学首任校长辛树帜先生撰写的《三山堂记》铭文节选:“立上庠,邦之央。作三堂,育元良。萃彦英,自四方。逮边疆,固金汤。瞩天山,瞻贺兰,抚祁连。追前贤,朴且坚,亿万年。”
校史展厅主题墙
走进萃英门,是兰州大学现存最早的建筑——至公堂的复原场景。至公堂——兰大起源的标志性建筑,是甘肃贡院的中心建筑,中间的一幅照片是1914年甘肃公立法政学校法律别科毕业纪念照,也是学校第一张毕业照。
兰州大学第一张毕业生合影
至公堂右侧展厅里一张泛黄的毕业文凭格外醒目,这是兰州大学最早的毕业文凭,上面标注的时间为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毕业文凭上详细地记录着该生所修的课程、分数、任课教师及家庭情况。这个展柜内陈列的是该校从甘肃官立法政学堂到兰州大学时期的印章,包括学校的印章和校长私章。
兰州大学第一张毕业文凭
兰州大学各时期印章
1909年2月,清政府学部批准甘肃法政馆改为甘肃官立法政学堂,校址为省城西大街。甘肃官立法政学堂的成立,标志着百年兰大的正式诞生。同时也为当时贫困落后、民智未达的甘肃引入了现代文明之光,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28年,甘肃法政专门学校与甘肃中山学院合并成立兰州中山大学。1931年改称为甘肃大学及甘肃学院。1944年,学校升格为国立甘肃学院,实现了由省立向国立的历史性转变。1945年12月4日,西北三学院合并(国立甘肃学院,西北医学院兰州分院以及西北师范学院)为国立兰州大学,并任命著名教育家辛树帜为国立兰州大学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1月8日,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发任命通知书,正式任命曲正为兰州大学首任校长。这份通知书原件是由曲正的家人在兰州大学百年校庆时捐赠给兰大的。
毛泽东主席给曲正校长的任命书
1953年10月,政务院要求综合性大学由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至此,兰州大学成为高教部14所直属综合性大学之一。
……
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面积810平米的校史展厅,图片、出版物、奖状、奖牌、手稿、教学仪器等应有尽有,它们以各种形式呈现兰州大学1909年至今110年的光辉历史和不同领域的发展历程,生动记录了兰州大学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奋进历程。
钱伯初教授第一届国家教学名师奖
著名历史学家赵俪生教授的手稿
动物生态标本展厅:“凝固”的珍奇生态动物园
早在1946年,兰大生物系师生就开始收集整理制作动植物标本。经过70余年的发展,该校共有21万号生物标本。
走进展厅,这里的动物各个栩栩如生,细腻地展现了动物微妙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狼的眼睛璀璨有神,似乎刚刚盯住了猎物;亚洲黑熊屈起两只前爪,一脸无辜和呆萌……
首先看到的是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这两只是石鸡,它也是我们“巴铁”巴基斯坦的国鸟。这只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抓住了一只小野猪,它的身上有黑色的斑纹或者环纹,形状似古代的铜钱,这是金钱豹名字的由来。
大石鸡标本
甘肃并非只有黄土,陇南地区也有江南的秀丽景色。展区另一侧,是“秦岭四宝”之一羚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的前半部分像牛,后半部分尤其是尾巴特别短小,像羚羊,所以叫羚牛。远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草原雕,它正在瞄准猎物,准备捕猎,而它瞄准的猎物便是獐。而在獐的那边是一只狍,狍与大部分动物不同,狍子见到人不会跑,反而会好奇地盯着人,猎人称它们为“傻狍子”。
兰州大学“骆驼驾驶证“
草原雕标本
梅花鹿标本
金钱豹标本
这是一只亚洲黑熊,它嗅觉和听觉十分灵敏,但视力却很差,所以被称为“黑瞎子”,趴在树上的是它的幼崽,这只黑熊正在好奇地看着树上的金丝猴。
亚洲黑熊标本
树上的三只国宝金丝猴,金丝猴爸爸占据了树枝的有利地位,正在警戒;金丝猴妈妈正在从树上下来寻找食物;金丝猴宝宝趴在树枝上,等着爸爸妈妈的归来。
金丝猴标本
还记得在校史展厅看到的骆驼驾驶证吗?据说兰大师生几乎每人都有一本,而且都有自己的专属坐骑。这不,展区另一侧,骆驼和蒙古野驴也在展示之列。据介绍,蒙古野驴是典型的荒漠动物,耐冷耐热耐饥耐渴,善跑善嗅善听善观。骆驼可以几十天不喝水,并且自带“中央空调”,能够适应冬季的严寒和夏季的酷热。
蒙古野驴标本
家骆驼
展厅另一侧是森林生态系统,它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之一。国宝大熊猫就生活在这一区域,以文县为主。大熊猫几乎完全以竹子为生,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的素食主义者,偶尔也会捕捉小动物,比如竹鼠。一只站在石头上的大熊猫正在搜寻竹鼠,当做饭后点心。大熊猫喜欢喝水,常常在清泉流水附近活动,当附近没有水源的时候,会走很远的路去找水喝,一旦找到小溪河流就不停的喝水,一直喝到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走不动了,就躺下睡觉,睡醒才继续赶路,这种现象叫做“醉水”。
大熊猫标本
这只是国宝朱鹮,这也是甘肃省发现的第一只朱鹮。朱鹮属于濒危动物,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有一个朱鹮保护区,它们在这里得到了保护,繁衍生息。
转身继续向前走,这里有一只马鹿,为什么叫作马鹿?因为它属于鹿类,但体型酷似骏马,所以称其为马鹿。提到它,人们常常会响起一句成语——指鹿为马。
有“地球之肾”美誉的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景观之一。在荒漠湿地展区,俗名鱼鹰的普通鸬鹚吃饱了,在枯木上舒服的晾着翅膀,酷似一枚黑色的十字架。白鹈鹕站在岸边悠然的休憩,放松着自己的喉囊。戴着黑帽子的夜鹭和身着花衣的池鹭是两种小型的鹭类,站在岸边的枯木上沐浴着阳光。大白鹭振翅欲飞,身姿曼妙,曲线动人。优雅的大天鹅在水中悠游,成双成对,它们象征着爱情。黑翅长脚鹬在浅水区踱步,像是踩着高跷。还有戴着黑帽子的是夜鹭,穿着花衣服的为池鹭,都属于体型较小的鹭类。站在树干上是两只普通鸬鹚,正跃跃欲试准备捕捉水里的鱼。这只鸟是鸟类中的大胃王,鹈鹕,它有一个巨大的喉囊,这使得它头重脚轻,走路时像企鹅一样摇摇晃晃、笨拙可爱......
荒漠湿地
荒漠湿地
与荒漠湿地毗邻的是高寒湿地。同样是湿地,但与荒漠湿地相比,高寒湿地的景观和生物种类存在很大不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在自己的巢边矗立,它是唯一一种在高原繁殖的鹤。赤麻鸭是体型较大的鸭类之一,它的巢在远处的峭壁上,飞到这里是为了觅食,不久还要返回,继续孵卵。赤麻鸭的亲戚翘鼻麻鸭尚未觅得佳偶,孤独的站在岸边梳理羽毛,它们美丽的外表和鲜艳的颜色让人过目不忘。
最后映入眼帘的是区域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疏矮小,个别地区常年覆雪。但并不是生命的禁区,在这里生活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如高原之舟——牦牛,野牦牛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为青藏高原特有种。它们四肢强壮,被毛浓密;舌头上长有一层肉齿,可以轻松地舔食雪下的苔藓地衣等食物。藏野驴是所有野驴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堪称高头骏驴,其前肢内侧的圆形黑色胼胝体极为醒目,易于辨认,它们都是适应高寒环境的典型代表。近年的野外调查表明,野牦牛数量在3-5万头左右;藏野驴的数量预计达到10万头,保护效果较显著。白唇鹿是一种古老的物种,是我国珍贵特产动物,被视为“神鹿”。
青藏高原
北山羊、岩羊、盘羊是西北寒旱区的“三剑客”。北山羊的角长度可以达到家养山羊的十倍,迄今为止北山羊角长的最高纪录为1.47m,雄姿英发。盘羊的体型魁梧,角成明显螺旋状,扭曲一圈多盘在头两侧,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岩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种,身手敏捷,在悬崖峭壁只要有一脚之棱,都能攀登上去,从高处向下纵身一跃10多米不致摔伤,岩羊凭借这身本事在高山裸岩悬崖峭壁上讨生活,以最大限度地躲避猎食者以及人类的骚扰。
盘羊
盘羊身后有一只雪豹,正在追赶着它;前面这只雪豹放下了刚捕到的猎物,仿佛又有了新的目标。雪豹是雪山之王,是高原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据统计,目前野生雪豹的数量不足7000只,其中大约有40%分布在中国。雪豹以岩羊、北山羊、盘羊等高原动物为食,多数采取伏击的方式捕猎,行踪隐秘,令人着迷。
雪豹
瞧!这里还有一只岩羊,它刚刚躲过了雪豹的攻击,正在这里藏猫猫。
岩羊
黄河古象展厅:距今200万年前黄河古象亮相
1973年,举世闻名的黄河古象在甘肃省合水县境内马莲河河口被发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及兰州大学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挖掘和研究工作。该象学名为师氏剑齿象,因发掘于黄河流域,又称黄河古象,生活在距今200万年前。这具黄河古象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一具剑齿象化石,骨架完整程度在剑齿象亚科中实属罕见,它也是目前已知个体最大的剑齿象(高4.2米,长8米),为雄性象。
黄河古象
黄河古象全部骨架集中埋藏在12平方米范围内,前后左右清晰可辨,各部分骨骼彼此相连,这说明黄河古象被埋藏之后,未经搬运冲散,仍旧保持着它死前半立半卧的姿态。中科院及北京自然博物馆数位专家绘制的黄河古象生态环境复原图,也生动地再现了当时草木丰茂、万物勃发的壮丽画面。
这具黄河古象骨架为复制品,因为兰大参与了挖掘和研究工作,所以获得一具复制品。
兰大博物馆:没有镇馆之宝
据悉,兰大博物馆成立于2009年9月,馆藏各类藏品逾23万件,建筑面积为9600平方米,展厅面积近5000平方米。一楼设兰州大学校史展、黄河古象展厅,二楼设有动物生态标本展厅、历史文物展厅,三楼设古生物化石展以及临展厅。
藏品主要来源于学校百十年来的收集典藏、外单位的调拨和民间征集,尤其是校史展中的藏品,很大一部分都是学校自身所保存的校史资料和相关的古籍文物。各学院对于博物馆藏品的丰富也贡献了力量,如历史文物展中的部分藏品是由历史文化学院提供,古生物化石展中的藏品是由原地质系古脊椎动物研究室提供,而在动植物标本展中的动植物标本则全是由生命科学学院所提供。
校史展厅主题墙
兰大致力于把博物馆打造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到专业知识外,在博物馆还可走进兰大历史,触摸兰大脉搏,并开展相关学科的教学活动,从2009年9月开馆以来向全校师生以及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除校史展厅、黄河古象展厅、动物生态标本展厅外,其余几个展厅目前正在进行消防系统改造,预计明年开春开放。
“我们现在一般不提镇馆之宝,因为我们的动植物标本,化石,文物,校史藏品都是数代兰大人的不断积累的成果,对兰大人而言都是无价之宝。”兰大博物馆邓老师说。
博物馆开放时间及预约方式
1、正常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参观),
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2、预约方式:团体参观须提前预约,
电话:0931—5291285、8912906,
邮箱:xiaoshiguan@lzu.edu.cn,lzubwg@163.com。
联系人:魏老师。
文图丨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武永明 实习生王文亚
编辑丨蒋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