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双高计划(三结合三协同三贯通)
教师队伍建设双高计划(三结合三协同三贯通)编辑:孙荣光审核:周玉森
2017年获批山东省立项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专业,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聊城大学文学院自2012年持续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由卢军教授带领的教学团队两获山东省本科教改项目立项,在《山东教育》《教育观察》等刊物发表相关教研论文十余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五年来,学院先后组织了近两千名师范生参加实习支教,深入基层乡村教育一线,有效缓解了当地师资匮乏的现状,赢得了地方教体局与支教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该院对标“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要求,课程改革以“语言学 文学 语文学”三科相结合、“大学-地方政府-中学”三方协同、‘见习与实训、实习与竞赛、研习与论文’为方法和路径,形成了“三结合、三协同、三贯通”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模式。 语言学 文学 语文学”的培养特色,注重将课程讲授、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实习与实训相配合,使学生在具备语言学和文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之外,还必须扎实掌握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与研究所需要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学院围绕着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组织专业核心与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实施,注重结合以产出导向驱动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价机制的改革,将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到新的台阶。
专业内涵建设显著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升。2018年至今,聊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有59人荣获省教育厅表彰的“山东省高校师范类优秀毕业生”称号,在全省33所师范类高校中位列第2。最近5年,该专业学生获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奖励22项,获校级师范专业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奖励161项。2016年来,汉语言专业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全国学生作文新奥赛、等各类赛事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00余项。
在实践教学中,文学院始终将师范生实践技能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心,业已形成了“见习与实训、实习与竞赛、研习与论文”相贯通的实践教学机制,并总结、整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近年来,“大学-地方政府-中学”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实现了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学院目前已建立起18个长期稳定的合作基地,为师范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条件。2012-2020年间,文学院近3000名师范生参加了聊城市财政困难县乡村学校实习支教工作,展现了良好的师范专业素养,受到当地教育部门、学生、家长的赞誉。同时,师范生对从教的使命感、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2017年来,文学院共有28名优秀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弘扬繁森精神,西部建功立业”的青春誓言,为西部文教事业奉献青春。2016年至今,该院重点培养的一专多能的公费师范生人数总计338人,其中9名优秀公费师范生推免为“硕师计划”研究生,培养了一批优秀农村中学后备师资队伍,为加强我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聊大贡献。
编辑:孙荣光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