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至善学院名师进校园(达德书院荣获陕西)

至善学院名师进校园(达德书院荣获陕西)达德书院的文化及助学活动被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多次报道。达德书院的“模式”创新了公益活动的形式,树立了公益助学、文化育人的典范,成为慈善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 书院院长由西北大学教授王有红博士担任,特聘安康博物馆施昌成馆长为安康分院名誉院长,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国庆教授为首席导师。王娅莉为执行副院长,余霞、杨久成、黄志顺、胡子新为副院长。书院采取定期授课、网络教学、自学和学术沙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设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西方文化比较、中国古代哲学史、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10余门课程,共计500学时。书院招收的学员为两年制“体制外”研究生,不收取学员任何费用。2015年,书院招收第一批研究生,学员有公务员、教师、医生、企业家等。几年来,陆续招收了四批学员,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和公益活动方式。 书院以学习为主,2015-2019年,书院面授200课时以上,网络学习、自学、读书沙龙300课

至善学院名师进校园(达德书院荣获陕西)(1)

慈善公益报(王亚丽 本报记者 钟伟)日前, 在陕西“2019阳光爱心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项目总结暨表彰大会上,达德书院荣获特别奖励。省慈善协会副会长赵浩义为其颁发了获奖证书。

2019年暑假,达德书院筹集捐款7万元,物资15箱,惠及贫困学生90名,每人每学期收到的捐款数额在600-1000元。除此之外,他们还开展了5场公益讲座,不仅从物质上,也从精神上帮扶留守贫困儿童。西北大学慈善研究院副院长王元琪对达德书院的助学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达德书院是实现了公益助人、文化育人的一支团队。”

据了解,2015年成立的达德书院(安康分院)隶属于西北大学慈善文化研究院,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慈善文化为研究方向,致力于培养宣讲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慈善文化的专门人才,同时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公益活动以及慈善文化交流活动为主的学术机构。

书院院长由西北大学教授王有红博士担任,特聘安康博物馆施昌成馆长为安康分院名誉院长,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国庆教授为首席导师。王娅莉为执行副院长,余霞、杨久成、黄志顺、胡子新为副院长。书院采取定期授课、网络教学、自学和学术沙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设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西方文化比较、中国古代哲学史、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10余门课程,共计500学时。书院招收的学员为两年制“体制外”研究生,不收取学员任何费用。2015年,书院招收第一批研究生,学员有公务员、教师、医生、企业家等。几年来,陆续招收了四批学员,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和公益活动方式。

书院以学习为主,2015-2019年,书院面授200课时以上,网络学习、自学、读书沙龙300课时。导师和学员承担了陕西境域内的传统文化、慈善文化大讲堂、社区公益、留守儿童心理、新民风、乡村教师培训等讲座。数名学员参与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文库《儿童保护问题的探索》《<论语>译注》《善的守望》《善的心语》的编写。学员中有的成为国家级作家协会成员,有的成为单位领导,有的成为省级学科带头人,省市级教学能手。书院所有学员轮流举办读书会,邀请专家讲座,与其他文化团体交流合作,不仅提升了文化水平,也促进了家庭和谐,传播了社会文明。

公益行动以助学为主。达德书院的助学活动呈现多个特色:一是受众面广,分布在各县区的书院学员承担了走访助学的任务,使多个县区学生受益;二是持续时间长,自书院成立以来,几乎每月都有公益活动;三是创新助学形式,不仅仅有助学资金的援助,也有性教育讲座、心理辅导、课程辅导、非遗文化进校园等形式;四是自主筹集捐款,助学资金全部是书院学员宣传动员所筹集的款项,为西安、江苏、深圳、北京等地爱心人士捐助;五是深度助学,书院多名学员是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之便,帮扶贫困孩子,践行慈善精神,改变教育生态。近几年书院发放助学款项达30余万元,帮扶孩子500名以上,多名孩子受捐次数在5次以上。

达德书院的文化及助学活动被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多次报道。达德书院的“模式”创新了公益活动的形式,树立了公益助学、文化育人的典范,成为慈善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