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把小学成语整理(一篇作文活用6个成语)
语文老师把小学成语整理(一篇作文活用6个成语)这里说的是我们的“成语计划”和“作文计划”,其实它们两个一开始是分开的,慢慢地它们就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个方法不可复制,因为班级人数少,老师有时间、有精力,既能面对集体,又能一对一。)既然我接手了这个班级,就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也不能让他们再像以前一样没有生机和活力。我为他们制定了一年的学习、活动计划,然后细化到每周,最后再有针对性地细化到每一个人。整个计划安排的原则是先整体再个人,让大家既有集体目标(凝聚力和竞争力),又有个人目标(动力和热情)。无论是整体计划,还是个人计划我都在班级里,和同学们面对面地进行了交流,最后达到我们双方的意见一致。
2016年秋季开学,我被临时通知调到一个偏远薄弱学校支教一年。新学校分配给我的课是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体育。
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进入到班级之后,我还是有些意外。10名学生散座在三间教室里,显得很空旷,以至于我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有些“不适应”——感觉少了一种学习的氛围,不过也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课堂安静,没有那种人多时“自然”的嘈杂。
经过接触,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是有的,只是普遍成绩较差,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没法和我原来所在的学生相比。大概是因为人数少,缺少学习的竞争对手,学习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也就是缺少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家都学得比较“安逸”。
查看了上一年的竞赛考试成绩,这个班级的成绩在全乡是垫底的。经过一个星期的了解,我知道了他们的一些情况:有4名学生读课文磕磕绊绊,花费老长时间勉强能读完,有1名男生根本不会读,十有七八的字都不认识,而且爸爸妈妈离婚了,他跟着爸爸,但是他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非常典型的一个留守儿童。
既然我接手了这个班级,就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也不能让他们再像以前一样没有生机和活力。
我为他们制定了一年的学习、活动计划,然后细化到每周,最后再有针对性地细化到每一个人。整个计划安排的原则是先整体再个人,让大家既有集体目标(凝聚力和竞争力),又有个人目标(动力和热情)。
无论是整体计划,还是个人计划我都在班级里,和同学们面对面地进行了交流,最后达到我们双方的意见一致。
(这个方法不可复制,因为班级人数少,老师有时间、有精力,既能面对集体,又能一对一。)
这里说的是我们的“成语计划”和“作文计划”,其实它们两个一开始是分开的,慢慢地它们就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成语计划
一开始是每天抄写5到10个成语,背会它们,并了解它们的意思;一段时间后,是每天选择抄写成语,背诵其中3到5个的意思。以上内容,每天上语文课的第一节课,我会逐人检查、提问。
再过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成语接龙”、“你演我猜”的成语活动。活动时间仍然是每天第一节语文课,用时10到15分钟。
作文计划
这个计划不包括课本中的单元作文。此活动的内容是,每天由一名学生写一篇作文内容不限,第二天就由这位学生自己读自己的作文(一般放在学完当天的新课之后),让全班同学听、评、议,我也参与,既指出不足,也指出优秀的词句,或进步之处。遇见有和前面同学内容差不多的,再进行比较。
每天有1名同学写作文、读作文,10天一轮。上面说的那位“留守儿童”也不例外。
有了具体的安排以后,每位学生不是到了自己该写的那一天才准备材料写作文,其实他们都是早早地做好了准备,想好了要写的内容,也可能每天都在准备。写好了读,读过之后,就又开始准备了。因为人数少,他们的准备时间不多,也许这是他们进步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话题还回到那位“留守儿童”身上。他写的第一篇作文有100多字,他第一次读自己写的作文时,全班同学忍不住笑了多次,虽然有的制止,但是他们还是忍俊不禁。轮到他第二次读作文的时候,明显好了一些。
大概到了他第四次读作文的时候,他竟然恰当地用了1个成语,全班同学和我都感到很意外,我提议给他掌声鼓励。接下来他像是被“醍醐灌顶”了,每一次作文中都会出现几个成语,而且用得都很恰当。
我们成语计划和作文计划同时进行,效果在这位“留守儿童”身上得到了明显的呈现了。我清楚地记得,他后来某一次作文里恰当地使用了6个成语,大家不由自主地为他鼓掌,伸出大拇指。
但是令我遗憾的是,虽然我教了他一年,但是他写的作文,我还是不能很流畅地读出来(他自己读得很流畅),因为总有那么几个字我要细品之后才认识。
他虽然学习差,但在我教他之前的1到5年级从没有不完成过作业,但是他写的字,几乎每一个都是缺胳膊少腿,有的甚至像个字母、符号。经过我一年的熟悉和对他的纠正,虽说好了很多,但没有完全纠正。
一年的时间,我和他们相处得非常好,在我离开那所学校后,他们曾在周末和假期里去我家和我现在的学校找过我,和我聊聊天。
一年的时间,我并没有把他们的整体成绩提高到我计划中的前三名,但是他们(应该说“我们”)的名次,由20多名的两数,变成了一位数。
教无定法。我将继续奔走在教学一线,不断学习,不懈奋斗,和我的学生一起,创造属于我们的一个又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