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图1 复叠跨临界CO2动力循环系统示意1 近年来,CO2作为热力循环工质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中高温领域,以超临界CO2为工质的循环受到重视。应用于中高温烟气余热回收,超临界状态CO2的吸热过程可良好匹配于烟气的大温降放热过程,但目前尚存以下问题:简单的跨(超)临界循环透平出口乏汽温度高、显热量大,不加以利用则造成大量热量浪费、循环效率低;回热、再压缩等循环形式虽然有效回收了乏汽携带的显热量,但会抬高吸热过程中工质在主气体加热器的入口温度,降低烟气的热利用率,总体上对净输出功率的收益不明显。本文针对于跨临界CO2动力循环在中高温烟气余热动力回收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种相对简单的复叠跨临界循环形式,在400~500 ℃烟气热源下,以单位质量烟气的系统净输出功率为目标函数,分析该循环的热力学性能,考察关键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并与简单循环和回热循环进行了优化对比分析,以考察复叠循环的热力学性能改善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1)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点击蓝字“洁净煤技术”,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3个小点,在弹出页面点击“设为星标”

工业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70%以上,工业生产在消耗大量化石能源的同时产生了大量余热资源。其中,电力、钢铁、石化等行业中,高达20%~50%的余热以不同载体携带排向或耗散至环境,以烟气为介质的余热占总余热资源的比例高达50%。品位较高的中高温工业窑炉烟气余热具有很高的动力回收价值,合理、高效地回收利用该部分余热资源是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

近年来,CO2作为热力循环工质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中高温领域,以超临界CO2为工质的循环受到重视。应用于中高温烟气余热回收,超临界状态CO2的吸热过程可良好匹配于烟气的大温降放热过程,但目前尚存以下问题:简单的跨(超)临界循环透平出口乏汽温度高、显热量大,不加以利用则造成大量热量浪费、循环效率低;回热、再压缩等循环形式虽然有效回收了乏汽携带的显热量,但会抬高吸热过程中工质在主气体加热器的入口温度,降低烟气的热利用率,总体上对净输出功率的收益不明显。

本文针对于跨临界CO2动力循环在中高温烟气余热动力回收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种相对简单的复叠跨临界循环形式,在400~500 ℃烟气热源下,以单位质量烟气的系统净输出功率为目标函数,分析该循环的热力学性能,考察关键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并与简单循环和回热循环进行了优化对比分析,以考察复叠循环的热力学性能改善程度。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2)

摘要:工业窑炉存在大量的中高温烟气余热,现有的动力循环或工质存在难以有效回收大温降烟气余热的问题。提出以CO2为工质的复叠跨临界动力循环,以单位质量烟气的循环净功率最大为优化目标,在400和500 ℃的烟气热源条件下,研究循环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规律。重点分析了工质分流质量比、吸热压力对回热过程换热匹配特性以及循环性能的影响,并对简单循环、回热循环和复叠循环进行了优化对比。结果表明,复叠循环中,上下级循环的回热匹配是影响循环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调节工质泵出口的工质分流比x以改善回热匹配性,烟气初温400和500 ℃下,最优的工质分流比0.6和0.7。吸热压力的增加有利于循环净输出功率的增加,烟气初温500 ℃下,吸热压力由20 MPa增至35 MPa时,净功率由117.4 kW增至143.8 kW,增幅为22.49%;对各部件而言,提高吸热压力可增加高、低温透平输出功率,但对回热功率的作用相反;20~35 MPa内随吸热压力的升高,低温透平输出功率占比由31.4%降至27.3%,吸热压力对高温透平的性能影响更明显。对比3种跨临界CO2循环,简单循环的热效率和净功率均最低,回热循环具有最高的热效率,复叠循环输出最高的净功率。烟气初温400 ℃下,复叠循环的净功率比简单循环和回热循环分别高22.2%和6.1%;烟气初温500 ℃下,分别高35.7%和12.5%。

1

循环介绍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3)

图1 复叠跨临界CO2动力循环系统示意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4)

图2 复叠跨临界CO2动力循环T-s

2

结果与讨论

2.1 高温透平入口工况对乏汽参数的影响

乏汽温度与膨胀初压呈现负相关关系,在透平入口温度485和385 ℃下,随着压力由20 MPa升至35 MPa,乏汽温度变化区间分别为346.6~287.8 ℃和259.9~202.0 ℃。对于简单跨临界循环,相当于200 ℃以上的余热排向环境,造成浪费,导致循环平均放热温度高、效率低。对于回热循环,过高的乏汽温度势必会引起回热器被加热侧流体温升较大,进而导致烟气排温较高。研究表明,烟气初温400和500 ℃时,烟气排温分别为159.7和186.3 ℃,循环对烟气余热源的利用率受限。对于复叠跨临界循环,高温透平乏汽温度影响底级循环的温度上限,同时也影响底级循环的吸热量及热量品质,进而影响底级循环的循环性能。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5)

图3 吸热压力对乏汽温度的影响

2.2 回热过程匹配性影响分析

低温流体(吸热流体)压力较高,平均比热容较大,在加热过程中由超临界液相变化至超临界流相,比热容变化较为明显;高温流体(放热流体)为亚临界气相,平均比热容较小,在冷却过程中比热容变化平缓。当分流比x较小时,吸热流体的平均比热容明显小于放热流体的平均比热容,因此,放热流体的温降小于吸热流体的温升,此时传热窄点位于回热器高温端,低温端传热温差较大,低温端差为154.6 ℃。在较高的分流比x下,吸热流体的平均比热容明显高于放热流体的平均比热容,放热流体的温降高于吸热流体的温升,此时传热窄点位于回热器的低温端,高温端传热温差较大,高温端差为152.6 ℃。另外,窄点位于低温端时,底级循环可充分回收高温乏汽的余热,此时回热功率保持最大值209.5 kW;随着x的减少,窄点位置逐渐移动至高温端,被加热流体所需加热量逐渐减少,不断抬高回热器放热流体出口温度,如x=0.3时,回热功率为93.4 kW。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6)

图4 回热过程两侧流体换热匹配

2.3 分流比x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随着x的增加系统净功率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最优值点在烟气初温400和500 ℃时,分别为0.6和0.7,最优值点受吸热压力的影响不明显。在既定烟气热源参数和高温透平入口参数下,顶级循环的工质质量流量及透平输出功率不受分流比x的影响,保持不变。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7)

图5 分流比x对系统净输出功率的影响

随着x的增加,回热器的换热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低温透平入口温度随x的增加不断降低,导致单位工质质量流量下的低温透平做功降低,但因工质质量流量的增加,低温透平总输出功率呈现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的变化,总体趋势与回热功率变化曲线基本一致,表明低温透平的做功主要受回热量的影响。但因工质泵耗功随x的增加单调递增,最终导致系统净输出功率存在最优值,最优值点的位置与回热功率刚好达到最大值时的位置保持一致,即此时底级循环在保证充分吸热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了较高的循环温度上限及循环热效率。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8)

图6 分流比x对系统部件功率的影响

2.4 吸热压力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随着吸热压力的升高,净输出功率和热效率均提高,但增长幅度有所降低。以x=0.6示例,吸热压力由20 MPa增至35 MPa时,净功率由117.4 kW增至143.8 kW,增幅为22.49%,热效率由25.5%增至31.2%,净增值为5.7%。在材料强度允许范围内,提高循环吸热压力有利于改善循环的热力学性能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9)

图7 吸热压力对净功率和热效率的影响

随着吸热压力的升高,超临界加热器进出口工质的比焓差值逐渐降低,导致工质的质量流量不断增加,但乏汽温度不断降低,总体来看高温乏汽在回热器内部的放热量随压力的升高而递减。高、低温透平输出功率均随吸热压力的升高而增加,提高吸热压力对高温透平性能提升效果更明显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10)

图8 吸热压力对透平输出功率和回热功率的影响

2.5 循环优化结果及对比分析

复叠循环的净输出功率分别为96.3和147.1 kW,热效率分别为28%和31.9%。

各类循环的热效率和净功率均与吸热压力成正比。简单跨临界CO2循环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均输出最低的净输出功率和热效率,主要原因在于中高温工况下透平乏汽携带的大量显热被直接外排、未加以利用。回热循环输出最高的热效率(2种热源条件下分别为32.8%和35.6%),但其净功率介于简单循环和复叠循环之间。主要由于其高温乏汽余热用以预热高压侧工质,但因换热量大造成回热器出口工质温度较高,过分抬高烟气出口温度,导致烟气热利用率下降、吸热量减少,从而减缓了系统净功率的增加。复叠循环中,下级循环可较充分地回收利用上级循环的乏汽显热,但下级循环透平乏汽依然损失部分废热(烟气初温500 ℃时,低温透平乏汽高达100 ℃),因此其热效率虽较简单循环有明显提升,但仍低于全回热循环。此外,复叠循环与烟气的换热过程与简单循环保持一致,即可充分回收烟气之显热,加之低温透平额外输出功,因此复叠循环的净输出功率为三者最高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11)

图9 各循环在不同吸热压力下的净功率和热效率对比

3

结论

1)本文针对现有跨临界CO2循环难以有效回收中高温烟气余热的问题,构建了复叠式跨临界CO2循环,以净输出功率为优化目标,开展了循环参数性能影响分析;并对充分优化后的简单跨临界循环、回热跨临界循环与复叠跨临界循环开展了对比分析。复叠循环中,上下级循环的回热匹配是影响循环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调节工质泵出口的工质分流比x以改善回热匹配性,最优工况为同时保证下级循环充分吸热和足够的温度上限;烟气初温400和500 ℃下,最优的工质分流比0.6和0.7。

2)吸热压力的增加有利于循环净输出功率的增加;对各部件而言,提高吸热压力可增加高、低温透平输出功率,但对回热功率的作用相反;低温透平输出功率占比随吸热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吸热压力对高温透平的性能影响更明显

3)对比3种跨临界CO2循环:简单循环、回热循环和复叠循环,简单循环的热效率和净功率均最低,回热循环具有最高的热效率,复叠循环输出最高的净功率。烟气初温400 ℃下,复叠循环的净功率比简单循环和回热循环分别高22.2%和6.1%;烟气初温500 ℃下,分别高35.7%和12.5%。

引用格式

李成宇 高振强 高明云 等.中高温烟气余热动力回收的复叠跨临界CO2动力循环热力学分析[J].洁净煤技术 2020 26(5):70-76.

LI Chengyu GAO Zhenqiang GAO Mingyun,et al.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cascading transcritical power cycle using CO2 for waste heat recover from medium and high temperature flue gas[J].Clean Coal Technology,2020 26(5):70-76.

推荐阅读

  • 前沿热点 | 浙江大学王智化教授团队:全面揭示臭氧与垃圾焚烧烟气中多种污染物反应的均相反应机理

  • 前沿热点 | 清华大学CFB研究团队:一种新型冲击式循环流率在线测量方法和原理样机的研究


  • 前沿热点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孙锐教授团队:不同挥发分含量煤种与热解半焦混燃效果如何?

  • 前沿热点 | 东南大学段钰锋教授团队:基于Aspen Plus的0.3 MWth CFB燃煤中试装置全流程模拟

  • 前沿热点 | 清华大学李政教授团队:超超临界CFB锅炉外置换热器启动过程模拟分析

  • 前沿热点 | 山西大学程芳琴教授团队: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组成特性及重金属熔融固化处理技术研究

  • 前沿热点 | 中科院力学所魏小林研究员团队:水泥炉窑高能效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进展

  • 前沿热点 | 北京工业大学梁文俊教授团队:工业炉窑VOCs废气吸附-脱附-催化一体化净化技术研究

  • 前沿热点 | 西安交通大学谭厚章教授团队:煤粉工业锅炉预燃式低氮燃烧器试验研究与开发

  • 前沿热点 | 中科院力学所潘利生副研究员:2种离子液体对水泥窑窑尾烟气CO2吸收特性试验研究

  • 前沿热点 | 西安交通大学王登辉副教授:如何选择煤化工VOCs治理技术

精彩回顾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12)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13)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14)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15)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16)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17)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18)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包括哪些(山东理工大学王有镗副教授)(19)

END

本平台刊登的《洁净煤技术》所有稿件均按照国家版权局有关规定支付了相应稿酬,《洁净煤技术》享有稿件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电话:010-87986452/87986451

邮箱:jjmjs@263.net

网址:www.jjmjs.com.cn

微信客服:438351866

电子期刊

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

我就知道你“在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洁净煤技术,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