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不该这么焦虑(深度家长们)
家长该不该这么焦虑(深度家长们)各种跟孩子有关费用成了不少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几年前就有网友专门整理了一下国内一些大城市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的成本:与二三十年前大学学费往往才会成为一个普通家庭经济压力的主要来源不同,现在养一个孩子,从备孕开始就不得不开始漫漫氪金之路:家长也是一群可怜人。中国家长整体上处于比较焦虑状态,孩子在幼儿园、小学阶段最为焦虑。 —中青网
文/笑陵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是啊,咱们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从来都不是什么新话题。
虽然咱们现在绝大部分人都不苦了,更谈不上穷,但是我们焦虑,特别的焦虑。
家长也是一群可怜人。
中国家长整体上处于比较焦虑状态,孩子在幼儿园、小学阶段最为焦虑。
—中青网
窘境:养一个孩子实在太贵了与二三十年前大学学费往往才会成为一个普通家庭经济压力的主要来源不同,现在养一个孩子,从备孕开始就不得不开始漫漫氪金之路:
各种跟孩子有关费用成了不少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而几年前就有网友专门整理了一下国内一些大城市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的成本:
9大城市养孩子成本 北京 276万 上海 247万 深圳 216.1万 广州 201.4万 杭州 183.2万 南京 170.1万 武汉 160.6万 青岛 152.6万 西安 142.5万
对于这个榜单,网友各抒己见:
惊呆派: @久违聆听:“这个数据来得太震撼了,我都不禁被数据吓住了!” @单眼皮也帅气:“我们这些工薪阶层,怎么来支付这么大的孩子生养费啊?” @安娜果冻:“这个排行榜做得很有价值,让我们看到我们以后要承担的责任有多大。” 不以为然派: @BIGMAM捷:“咱们这代不是一样没钱,也还活得好好的吗。” @为爱我学坏:“生个孩子真要那么多钱?我是坚决不信。” @偶是chen欣:“这应该是富人家的培养模式,咱们小老百姓,应该没有那么多。”
吃惊也好,淡定也罢,似乎都无法掩盖养孩子成本日趋增长的事实。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么一看来,养孩子比投资A股都还苦啊!
谎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我们很难对事物快速判断真伪或者需要长时间才能接受一些确切反馈时,我们一般习惯性地依赖一些像:国外的就是好的;大家都在用,应该错不了;“专家”都说了……等中庸逻辑。
相当一部分早教、培训、大脑开发机构、甚至私立学校等等本质上和酸碱体质理论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些商家深谙父母为儿为女的矛盾心理,贩卖焦虑,制造攀比氛围,夸大个体差异……这些看似夸张的社会情绪背后大都离不开利益机构的人为推动。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无数倔强又可怜的父母压迫孩子天性的圣经。
就像一开始所说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别人花两万报个班,我得花三万!钱花的越多,就越体现对孩子的爱,纵然孩子不能成才,好歹也求个问心无愧。
荒唐!
卖钢琴的告诉你孩子必须得会一门乐器;做培训的告诉你再晚一点学奥数就来不及了;学英语的告诉你,孩子不早点学英语都没法见人……
“老张家孩子一直在学拉丁舞,老王家孩子幼儿园就会解方程,老李家孩子钢琴又拿奖了……”
你慌了,你怕耽误了孩子,大家都在学,我不学能行吗,人嘛,不要搞什么标新立异,得跟着群众,得体面,就算孩子不喜欢甚至毫无天分也不能丢份儿嘛。
父母之爱之,则为之计深远。希望下一代有个更好的未来本无可厚非,但被焦虑和盲从麻痹的父母们,你们真的在为之计深远吗?
对于那些天赋异禀的少年,起跑线?不存在的,开局一个底层家庭,照样喜提辉煌人生;对于在学习方面力有未逮的孩子,你就是把他送到火星学习,他也照样提不起兴趣。
换言之,成长是一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事情,我们为孩子操的绝不大部分心就如同买保健品,仅仅是求一个心理安慰而已,你有的放在孩子该多上哪几个培训班上的心思,还不如想想自己该怎样多努力。
事实上,就我个人浅薄的经验来看,对于大部分孩子的发展而言,家长苦心经营的结果未必强于佛系对待,揠苗助长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要知道,哪怕孩子上了一所名牌大学,离真正成功成才都还差着四、五层楼那么高呢。所以,你焦虑什么呢?
教育焦虑是一场多数人自我麻痹的精神胜利游戏就整个社会而言,出类拔萃或者一无是处者毕竟都是少数,而绝大部分的都是像咱们这样过的不好不坏的人,就是很普通,不服也不行。
我很普通,你也普通,大家都很普通。学生时代起就是平凡的大多数,工作以后也大多遵循着朝九晚五波澜不惊的生活,我们大概也有过理想,我们或许也想过什么所谓的跨越阶级,甩开同龄人……可是我们深夜在描摹梦想极度亢奋的情绪中睡去后醒来还是中规中矩的回到自己搬砖的日常而已。
这时候,孩子的出现成了我们对抗未来不确定性的强力寄托。
因为我们是普通人,我们无法像任正非、宗庆后那样,年过不惑依然能砥砺奋进开启事业的新篇章;因为我们是普通人,我们也无法像郑渊洁那样一言不合就在家里自己教孩子……我们能做的,不过只是把那些想到但又做不到的理想潜移默化的转嫁给孩子,我们普普通通的过了半辈子,不甘心孩子也继续普普通通……我们其实和被拔了两颗葱就破口大骂的村妇无异,因为除了从孩子这里,我们大概再也看不到任何其他地方能够带来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期待与惊喜,我们连自己的人生都过的很草率,却妄图提前为孩子规划一生!
所以,有时候我们貌似为孩子焦虑,实则不过是自己寡淡人生情绪的转移和美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