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西湖大学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

西湖大学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澳大研发基于中药多糖的产品包括糖尿病足伤口敷料、促进骨组织再生的葡甘聚糖种植体涂层,以及不含酒精成份、抑菌的免洗护肤凝胶,正透过在澳大孵化、由澳大创科有限公司持股的金创克有限公司转化研究成果,有的项目计划临床试验,有的逐渐投入市场。研发团队利用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的研究平台,经过近10年艰苦研发后取得阶段性成果,2017年注册成立上述初创公司,同年入驻澳大创新创业中心,并获得澳大创科有限公司的首批种子轮投资。市政污泥资源回收系统郝天伟教授研究团队依托澳大区域海洋研究中心,不断改良污泥提取硫酸多糖的工艺条件,以开发达医学级别的提炼技术。郝天伟教授指出,自1987年科学家发现硫酸多糖可抑制爱滋病病毒之后,人们陆续发掘更多硫酸多糖的潜藏功能,如治疗血栓、免疫性炎症和肿瘤。 “我们证实了从污泥提取的硫酸多糖均具有抗肿瘤和抗凝血的活性功能。”“城市每日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时产生数

澳门大学积累多年的科研成果,厚积薄发,例如在环境工程、中医药、先进材料、芯片、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领域有多项具市场前景的创新技术,配合天时地利人和,正逐步透过澳大的研究创新及转化体系,转化成高新技术产品投入市场,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实现大学以研究造福社会的使命。

西湖大学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1)

澳大的芯片技术于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进行成果转化

提取污泥变高价值商品

澳大团队开发的市政污泥中高附加值资源回收系统在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主办、国家科学技术部支持的「2021年科技周暨创科成果展」首次亮相。系统以污水厂二沉池剩余的污泥为原料,提取和纯化出工业级硫酸多糖,分离出工业级海藻酸钠、卡拉胶、海藻酸钾等产品,已获两项中国发明专利,正透过澳大的研究服务及知识转移办公室与多家环境工程及创业投资公司商讨合作。

该系统技术成熟度达TRL6级别,从污泥提取的硫酸多糖经协力厂商检测,品质满足国家工业级硫酸多糖品质标准,纯度与市售海藻产品相同。全球对工业级硫酸多糖的需求快速增长,其市场在2021年达154.3亿美元。但传统医学级硫酸多糖生产复杂费时,全球严重供不应求。该研究项目负责人、区域海洋研究中心和土木及环境工程系助理教授郝天伟说:“我们的系统可广泛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若每日处理100吨污泥,每年就可生产1 300吨硫酸多糖。以工业级硫酸多糖目前的市价60%来定价,估计每年收益可逾人民币1 040万元。”

西湖大学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2)

郝天伟教授

研究团队依托澳大区域海洋研究中心,不断改良污泥提取硫酸多糖的工艺条件,以开发达医学级别的提炼技术。郝天伟教授指出,自1987年科学家发现硫酸多糖可抑制爱滋病病毒之后,人们陆续发掘更多硫酸多糖的潜藏功能,如治疗血栓、免疫性炎症和肿瘤。 “我们证实了从污泥提取的硫酸多糖均具有抗肿瘤和抗凝血的活性功能。”

“城市每日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时产生数以吨计的污泥,与其焚烧它们,何不加以利用,把废物变成高价值的产品?”郝天伟教授表示:“由于人们的刻板印象,污泥副产品仍待大众接纳,目前只有印度容许以从污泥提取的硫酸多糖作医药用途。有关研究仍需多作推广,才能逆转传统思维。”

西湖大学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3)

市政污泥资源回收系统

中医药创新产品

澳大研发基于中药多糖的产品包括糖尿病足伤口敷料、促进骨组织再生的葡甘聚糖种植体涂层,以及不含酒精成份、抑菌的免洗护肤凝胶,正透过在澳大孵化、由澳大创科有限公司持股的金创克有限公司转化研究成果,有的项目计划临床试验,有的逐渐投入市场。研发团队利用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的研究平台,经过近10年艰苦研发后取得阶段性成果,2017年注册成立上述初创公司,同年入驻澳大创新创业中心,并获得澳大创科有限公司的首批种子轮投资。

西湖大学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4)

王春明教授

从实验室样品到商品,工艺和品质控制至为关键。该研究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澳大中华医药研究院副教授王春明阐述三个产品的意义:“现时可用于糖尿病足的药物不多,我们这款敷料的原料是从杜仲提取的天然成分,在小鼠实验模型中能减轻患处供血困难的情况,如能用于人体,或可大大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截肢风险。此外,很多人衰老时会有骨质疏松这个健康难题,目前有钛钉等人工替代物替代骨质。我们研发的葡甘聚糖种植体涂层可促进钛钉和骨头整合,可望让人们恢复缺损前的生活品质。最近,我们还因应抗疫所需设计了一款不含酒精、抑菌而又呵护肌肤的免洗凝胶,获第三方研究所证明99%抑菌,而且用后皮肤不会干燥。”

西湖大学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5)

糖尿病足伤口敷料

王教授团队的这一系列研究项目获澳门科技发展基金大力支持,是粤澳两地中医药产业发展多年的一个代表性成果,也体现了澳门拓展以中医药研发制造为切入点的大健康产业。他们正把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的机遇,依托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珠研院)的产学研平台,并且借助澳门转化医学创新研究院整合资源,在糖尿病足伤口敷料、葡甘聚糖种植体涂层等项目进一步转化成果。他们更与医院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期望技术早日落地,惠及大众。他表示,团队已就这三类研究项目采购了工业化设备,正准备建厂投产。 “我们有信心,产品在市场推出后将有助减轻人口老化衍生的健康问题。”

西湖大学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6)

免洗护肤凝胶

绿色建材工艺落地珠海

澳大的纳米泡沫混凝土现浇回填配方工艺技术于2021年9月在河南完成试点工程,取得良好数据。这些技术在2022年3月于中国建筑工程(澳门)有限公司在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工程项目应用,用来对主体工程地下结构四周与基坑混凝土灌注桩围护之间的肥槽回填。该项目使用了5 000立方米泡沫混凝土。与市面工艺技术相比,澳大的纳米泡沫混凝土现浇方案能节省约30%水泥,大幅降低原料成本和碳排放。

西湖大学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7)

纳米泡沫混凝土技术应用于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实际工程

此高新技术正透过珠研院支持下成立的师生企业中山宜发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投入市场。澳大另一项绿色建材「纳米泡沫混凝土墙板」则已在江苏南通、山西太原等地建立生产线。该研究项目负责人、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副教授孙国星表示,纳米泡沫混凝土的相关产品技术经已成熟,正进入市场开拓阶段。 “材料创新是产业发展创新的基础,尤其是建筑行业。在探索产业化时,我们发现材料创新与工艺创新一起,才能推动新材料量产和产业更新换代。”

《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中国的能源消耗有46.5%来自建筑过程,其中水泥生产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孙国星教授团队研发的纳米泡沫混凝土是新型、轻质、高强的建筑材料,不仅能大大减低水泥用量,更能提高建筑物的恒温能力,减低建筑物在采暖制冷时因耗用能源而产生的碳排放。他说:“这种纳米泡沫混凝土亦适用于屋面保温、楼层垫高、空中泳池等空中建物、交通轨道,以及大型矿坑填充等泡沫混凝土现浇工程,可少用30%水泥,大幅降低原料成本,同时提升25%恒温隔热能力。”

西湖大学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8)

孙国星教授

孙教授说:“我们将按从中建(澳门)工程所得的数据,经珠研院的科研平台持续改良现浇工艺,并扩展下游应用的研究层面,从而推动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乃至中国绿色建材行业的发展。”

在横琴创业谷转化芯片研究成果

澳大的芯片研究依托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顶尖的科研实力,不断推进前沿研究,并透过澳大研究创新及转化体系的强大后盾把芯片成果商业化,建设“澳门芯”科技品牌。

西湖大学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9)

麦沛然教授

其中,VHunter核酸检测仪是基于澳大先进的数字微流控芯片技术而开发,是有关师生多年共同努力的结晶。研究团队把他们最初在实验室的成果,发展成澳大创科有限公司的孵化项目。他们在2018年成立迪奇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获澳大创科有限公司首批种子轮投资,其后在珠研院支持下到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进一步把成果商品化,已在内地市场推出。

该研究项目负责人、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代主任、微电子研究院副院长麦沛然教授说:“澳大对VHunter项目市场化给予巨大支援,支持毕业生创业,把芯片技术专利授权给初创公司并入股其中,这是澳大首次入股毕业生团队创立的公司。迪奇生物计划发挥澳门及合作伙伴的优势,将VHunter推至东南亚市场。”

西湖大学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10)

VHunter核酸检测仪

VHunter可广泛应用于传染病防治领域,能简单、快速、精准地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如新型冠状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子宫颈癌病原体、性传染病原体、肺结核耐药性等,并可连接电脑即时制作检测报告。 VHunter除了可以用来诊断疾病,还可用于健康指数检测、动植物疾病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已获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拱北海关、斗门水产检测中心等机构采购和使用。 VHunter已获医疗器械欧盟(CE)认证,正申请内地医疗器械注册证。

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引业界关注

在研究服务及知识转移办公室穿针引线下,澳大的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于2020年第七届澳门工展会首次亮相,随即引起业界关注。大学于2021年8月与澳门自来水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向在本地水塘的无人船提供无线充电,省却替换电池和使用插拔式有线充电的人手。该技术亦可用于智能物流仓库,透过在地面铺设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为仓库机器人24小时无间断充电,减少人手,实现物流仓储自动化。另一方面,在澳门特区政府积极推动电动摩托车之际,该技术可解决不同牌子充电器不一这个核心问题,也有助克服现时停车场换电池柜成本高昂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难题。研究团队已在澳门成立智澳科技有限公司,由澳大本地研究生组成,专门设计及开发无线充电系统及其他电力电子系统,希望将项目技术产业化并应用到澳门和大湾区其它地方多元化的场景,贡献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

西湖大学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11)

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充电效率高达94%

内地目前约有32万个仓库,真正属于智慧仓储的不到两万个。该研究项目负责人、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副教授林智声表示,澳大的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可以稳定地隔空传输电力,满足智慧仓储市场所需,市场潜力巨大。 “我们的系统最大卖点是充电效率高,可达94%,优于市面各类无线充电产品,而且抗偏移能力强,即使与充电位置有20%偏移,仍可高效充电。”

西湖大学首个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12)

林智声教授

澳门近年致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透过基建设施的智慧转型为居民提供更多高质素的服务,其中达成智慧交通的第一步是实现电动车辆全自动充电。林教授说:“我们可针对不同牌子或型号的电动车,设计动态无线充电的底盘,实现最高效的无线充电,当车辆驶过铺有能量线圈的路面时便可马上充电。”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高效便民的能源配置。林智声教授期望可在交通指示灯或斑马线前的马路底下加装能量线圈,时刻为驶过的电动车辆无线充电,提升其续航能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