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晨读内容高中(高考语文晨读晚背)
语文晨读内容高中(高考语文晨读晚背)子曰:“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 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
一、名句名篇默写
1.孔子语录(5年0考)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 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孔子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强调只要善于学习 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3)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 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4)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 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 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年0考)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出了早春的细雨蒙蒙 春色若隐若现 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用比喻的修辞 生动形象 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早春的特有景色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出一切美好的事物 最美的时节就在它的萌生阶段 它正朝着极盛的方向前进 给人以希望的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年1考)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2012·全国Ⅰ卷)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本篇情景式默写集锦】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 色彩鲜明 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自然景物写凄凉寒冷景象(或描写塞外风狂雪暴)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 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姓名、称谓
1.兼称几项
如 《游褒禅山记》“四人者 庐陵萧君圭君玉 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 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 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 冏卿因之吴公 太史文起文公 孟长姚公也” 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 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兼称官职与谥号 “马副使鸣、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 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 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2.古代谦辞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 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 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 谦称自己;鄙意 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 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 谦称自己;敝姓 谦称自己的姓;敝处 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 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 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 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拙笔 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 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 谦称自己的见解。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 男性在朋友或熟人面前的谦称;小儿 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 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 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子 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 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 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店 谦称自己的商店。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 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 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等。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 称父亲;家母、家慈 称母亲;家兄 称兄长;家姐 称姐姐;家叔 称叔叔 等等。
【舍】 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 称弟弟;舍妹 称妹妹;舍侄 称侄子;舍亲 称亲戚。
【老】 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老朽、老夫、老汉、老拙:老人自谦;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衲:老和尚自称;老臣:老官员自称。
其他自谦词。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我”“我的” 从秦始皇开始专作皇帝自称)、“孤”(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 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女子自称“妾”;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犬子、犬女:称自己的儿女;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 恐怕落后 比别人先行一步;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3.古代敬辞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 也叫“尊称”。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 自古以来使用的敬辞很多。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 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 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 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跟前 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 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 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 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仁”等。令 意思是“美好的” 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称对方父亲) “令堂”(称对方母亲) “令阃”(称对方妻子) “令兄”(称对方的哥哥) “令郎”(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称对方的女儿) “令侄”(称对方的侄子)、“令亲”(称对方的亲戚)。尊 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称对方父母) “尊公” “尊君”“尊府”(称对方父亲) “尊堂“(称对方母亲) “尊亲”(称对方亲戚) “尊驾”(称对方) “尊命”(称对方的嘱咐) “尊意”(称对方的意思)。贤 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如:“贤家”(称对方) “贤郎”(称对方的儿子) “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 表示爱重 应用范围较广 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如“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 “丈”“丈人”专指妻父 又称“泰山” 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 表示已死 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 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 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 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 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 称祖父为“大(太)父” 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 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 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 也用年号代称皇帝 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 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 称玄烨为“康熙皇帝” 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于师长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 如称孔子为“圣人” 称孟子为“亚圣”。后来 “圣”多用于帝王 如“圣上、圣驾”等。
(11)常用作敬辞的还有: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 指告辞对方;拜访 指访问对方;拜服 指佩服对方;拜贺 指祝贺对方;拜识 指结识对方;拜托 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 指探望对方。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信) 告诉 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 回复;奉告 告诉;奉还 归还;奉陪 陪伴;奉劝 劝告;奉送、奉赠 赠送;逢迎 迎接;奉托 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请保存;惠临 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来临;惠允 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 指对方赠予(财物)。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 恭敬地祝贺;恭候 恭敬地等候;恭请 恭敬地邀请;恭迎 恭敬地迎接;恭喜 祝贺对方的喜事。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垂怜(都用于书信) 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 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 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 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 问人要做什么;贵庚 问人年龄;贵姓 问人姓;贵恙 称对方的病;贵子 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 称对方国家;贵校 称对方学校。
【“高”字一族】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 高明的见解;高就 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 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寿 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足 称呼别人的学生;高论 称别人的议论。
【“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 除了指伯父外 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哥 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 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 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 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 称长辈;大驾 称对方;大师傅 尊称和尚;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 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 称对方的著作;大札 称对方的书信。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 告诉;敬贺 祝贺;敬候 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 表示恭敬;敬请 请;敬佩 敬重佩服;敬谢不敏 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 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请坐 请求对方坐下;请进 请对方进来。
【“屈”字一族】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 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 委屈就任;屈居 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屈尊 降低身份俯就。
【“光”字一族】表示光荣 用于对方来临。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 称客人来到;光临 称宾客到来。
【“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 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 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 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 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如:华诞 称对方生日;华堂 称对方的房屋;华翰 称对方的书信;华宗 称人同姓。
【“老”字一族】用来尊称别人 有时特指老年人。如:老伯、老大爷、老太爷 尊称老年男子;老前辈 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老兄 尊称年龄大于自己的男性朋友;老总 现在尊称公司、企业等的领导人(多和姓连用)。
【“叨”字一族】如:叨光(受到好处 表示感谢) 沾光;叨教(受到指教 表示感谢) 领教;叨扰(受到款待 表示感谢) 打扰。
【“雅”字一族】用于称对方的情意或举动。如:雅教 称对方的指教;雅意 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 请对方指正批评。
【“玉”字一族】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如:玉体 称对方身体;玉音(多用于书信) 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玉照 称对方的照片;玉成 成全。
【“芳”字一族】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邻 称对方的邻居;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 称对方的年龄;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 称对方的名字。
(12)其他敬辞。鼎力(用于请托或感谢):大力;包涵:请人原谅;斧正:请人改文章;留步(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止步;笑纳(用于请对方收下礼物):请接纳收下;府上:称对方房屋;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 使之改正;赐教:给予指教;久仰(多用于初次见面):仰慕已久;璧还:归还物品。
4.古代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有“竖子”“小子”等称呼。《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 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 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
5.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生民、庶民、苍生、氓”等。
(2)职业的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 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 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 “丁”是名 “庖”是厨师 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 “师” 意为乐师 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 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 亦称优伶、伶人 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 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经历过忧患或灾难而且有深交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之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 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 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初度是小儿初生之时;襁褓本义指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周晬(zuì)是婴儿周岁;孩提二至三岁的儿童;龆龀(tiáochèn)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 (髫 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幼学是小孩十岁;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 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 形如两个羊角 故称“总角”);豆蔻是女子十三四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 初夏还不是盛夏 比喻人还未成年 故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 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 扎成一束);及笄是女子十五岁(笄:jī 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 表示成年了);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表示已经成人 因为还没达到壮年 故称“弱冠”);而立是三十岁(立 “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四十岁(不惑 “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半百是五十岁(知命 “知天命”之意);花甲、下寿、耳顺之年是六十岁;古稀七十岁;中寿是八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上寿指一百岁;花甲重开指一百二十岁;古稀双庆指一百四十岁。
三、易错易混成语
成语赘余(二)
51.从根本上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的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与“从根本上”重复。
52.一起并驾齐驱。
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 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 不分高下。含有“一起、一齐”之意。
53.不言而喻的潜台词。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潜台词” 含有“不用明说”之意。
54.日夜朝夕相处。
朝夕相处: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含有“日夜”之意。
55.出奇制胜获取胜利。
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 泛指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 含有“取得胜利”之意。
56.成鼎足之势对峙着。
鼎足之势:比喻三方分立 互相抗衡。含有“对峙”之意。
57.亲自耳闻目睹。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 亲眼看见。含有“亲自”之意。
58.连续不断地纷至沓来。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含有“纷纷、连续”之意。
59.相互钩心斗角。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 后来用来指各用心机 互相排挤。含有“相互”之意。
60.感到爱莫能助。
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 但是力量做不到。含有“感到”之意。
61.“突然不期而遇”“不期而遇地邂逅”。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指意外碰见。含有“突然”“遇见”之意。
62.沧海桑田的巨变。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 农田变成大海 形容世事变化很大。含有“变化大”之意。
63.“好像没听到似的充耳不闻”“有意充耳不闻”。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含有“不听”“有意”之意。
64.小小的弹丸之地。
弹丸之地: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很小的地方。含有“极小”之意。
65.名列第一 独占鳌头。
独占鳌头:借指居首位或第一名。含有“首位、第一”之意。
66.各自分道扬镳。
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 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含有“各自”之意。
67.十分丰富多彩。
丰富多彩:内容丰富 种类多样。含有“十分、非常”之意。
68.过于斤斤计较。
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含有“过分、过于”之意。
69.由于他咎由自取。
咎由自取: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指自作自受。含有“由于”之意。
70.值得可歌可泣。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 使人感动得流泪 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含有“值得”之意。
71.令人/使人/让人利令智昏。
利令智昏:贪图私利使头脑发昏 丧失理智。含有“令、使、让”之意。
72.满腹经纶的学识。
满腹经纶:形容人很有政治才能或很有才学。经纶:整理过的蚕丝 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引申为人的才学、本领。含有“学识”之意。
73.更加/十分/非常弥足珍贵。
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含有“更加、十分、非常”之意。
74.孤单的茕茕孑立。
茕茕孑立: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形容孤单 无依无靠。含有“孤单、孤独”之意。
75.忍俊不禁地笑。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含有“笑”之意。
76.名声如雷贯耳。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 形容人的名声很大。含有“名声”之意。
77.很弱不禁风。
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虚弱 连风吹都禁不住。含有“很”之意。
78.犹豫不决地首鼠两端。
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含有“犹豫不决”之意。
79.像土崩瓦解一样。
土崩瓦解:像泥土倒塌瓦片破裂。形容彻底崩溃。含有“像……一样”之意。
80.羞愧得无地自容。
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 形容十分羞惭。含有“羞愧”之意。
81.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 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含有“重要”之意。
82.迅速/立刻立竿见影。
立竿见影:在阳光下竖起竹竿 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见功效。含有“迅速、立刻”之意。
83.量力而行地去做。
量力而行:按照自己能力的大小去做 不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含有“做”之意。
84.忽然/突然/立刻茅塞顿开。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 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悟。含有“忽然、突然、顿时”之意。
85.前所未有的空前的。
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含有“空前”之意。
86.燃眉之急的紧张情况。
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非常紧急的情况。形容事情非常急迫。含有“急迫、紧张”之意。
87.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 形容进步、发展很快。含有“每天”之意。
88.“多年收藏的宝贝如数家珍”“好像如数家珍”。
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 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含有“收藏”“好像”之意。
89.说得闪烁其词。
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 不做肯定答复。含有“说”之意。
90.自然地水到渠成。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 比喻条件成熟 事情自然会成功。含有“自然”之意。
91.眼睛望穿秋水。
望穿秋水:把眼睛都望穿了 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含有“眼睛(秋水:比喻人的眼睛)”之意。
92.心里无动于衷。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 一点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含有“心里、心中”之意。
93.相互/彼此息息相关。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含有“彼此、相互”之意。
94.从此一劳永逸。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 把事情办好 以后就不再费事了。含有“从此、永远”之意。
95.过分的溢美之词。
溢美之词:过分夸赞的言词。含有“过分”之意。
96.大家有口皆碑。
有口皆碑:形容人人称赞。含有“人人、大家”之意。
97.暗地/背地里阳奉阴违。
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 暗地里违抗。含有“暗地、背地”之意。
98.让人/使人/被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让内行笑话。含有“让、使、被”之意。
99.溢于言表之外。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含有“之外”之意。
100.进行添枝加叶。
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 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含有“进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