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数学系女学霸(牛津第一16岁上大学)
牛津数学系女学霸(牛津第一16岁上大学)自从拼多多名媛事件后,原本形容女性美好的“媛”字莫名污名化了,只要在网上晒出自己的照片,就有可能获封『佛媛』『病媛』等帽子,似乎只有蓬头垢面、面黄肌瘦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在所有的质疑声里,最刺眼的莫过于这个“学媛”的评价了。该女生也很耿直,直接甩出了官网照片。有人质疑她专业造假,出题测试她。她就直接给出答案和思路,并且指出了出题者缺失的两个关键条件。
前几天,一位女生分享自己以年级第一成绩从牛津大学毕业的视频火了。该女生在牛津大学攻读数学建模硕士,顺利毕业并拿到了200%的博士奖学金,准备继续攻读数学博士。她在发布毕业典礼视频的同时感慨,华人女性在这个学院真的少之又少,数学这条路很不好走。
随即,#中国女孩年级第一牛津毕业#话题冲上热搜,吸引了1.2 亿多次的阅读。不过,引发热议的却并不都是因为赞赏,甚至更大一部分是因为质疑——质疑她的学历造假、质疑她是微商、质疑她是卖内衣的......
有人质疑她是微商,卖皮草和内衣的,所谓证据是她微博转手的皮草和穿着丝绸睡衣的照片。
有人觉得她的牛津学历是假的,要求她把官网链接发出来。
该女生也很耿直,直接甩出了官网照片。
有人质疑她专业造假,出题测试她。
她就直接给出答案和思路,并且指出了出题者缺失的两个关键条件。
在所有的质疑声里,最刺眼的莫过于这个“学媛”的评价了。
自从拼多多名媛事件后,原本形容女性美好的“媛”字莫名污名化了,只要在网上晒出自己的照片,就有可能获封『佛媛』『病媛』等帽子,似乎只有蓬头垢面、面黄肌瘦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面对这些质疑,博主在一一回应后,也选择了反思:为什么自己会看起来那么像“微商”?其中提到自己爱炫耀爱展现,在社交媒体展现的更多是社会定义成功的样子。而在另一个采访中,博主也分享了自己被校园霸凌的经历,因为被同学嘲笑导致工作之后深陷“拜金主义”的迷思,因此在社交平台上展现出“微商”的风格。
而此次事件并不是孤例。2018年,一位华人牛津女学霸,也曾因穿着外貌而被质疑。
当时,一位名叫Cecilia Zhao的华人牛津女学生在牛津大学辩论赛中,关于辩题提出了许多强有力的观点,凭借着稳健的台风、自信和美貌获得了全场的掌声。
不过,相比较她精彩的辩论过程,网友们更多关注的还是她的穿着:“谁会穿成这样去参加辩论啊”“牛津听众都是外貌协会吗?”
在国内高校,因为样貌、年龄等引发质疑的事例不在少数。
去年12月,“90后”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胡玥在网络走红。拥有高颜值的她,28岁时就成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30岁成为博士生导师。近5年,合作发表SCI论文60余篇。
在媒体对胡玥进行报道后,一方面网友直呼“学霸天花板”,另一方面也引来一些猜测和质疑。例如猜测其外公是“院士”,并靠外公获取学术资源;质疑其5年如何发表60余篇SCI等。
而她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回应称,这些猜测均为不实,并给出了明确的回复内容。
2015年,全职归国回浙江大学工作的陆盈盈也被质疑:“一个大学本科毕业才5年、博士毕业不久的27岁年轻女孩,真的能胜任指导博士生的重任吗?”27岁的年龄反倒成为公众“怀疑”其学术能力的最大依据。
女神也免不了遭受质疑,从接收普林斯顿大学邀请被扣上“弃国归美”帽子,到一年发表5篇CNS论文被质疑论文有问题,争议和质疑一直伴随在身边。
而这一切,其实只是刻板印象在作祟,似乎只有符合人们心中特定的模样,才是真正的科研人。诚然,也有不少假借学术之名行营销之实的科研人存在,对此我们应当坚决抵制。
但在现今时代,做学术和爱打扮并不冲突,做事业和懂生活也不冲突,女性本就拥有很强的专注力和规划能力,能同时把学业、事业和生活平衡好的也比比皆是。爱分享、爱塑造平台人设并不是问题,只要有真材实料,一样值得人们尊重,而这不分男女。
前几年,袁隆平院士也曾因一张在车展上摸了下豪车的照片,被扣上生活奢靡的帽子,而这其实也是刻板的清贫印象在作祟,仿佛科研人只有醉心研究、一生清贫才能在广义上为世人所接受,才是最好的模样。
但事实上,真实的生活有无数侧面,科研学术只是其中占比较重的一个,“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希望每个人都不给学术人贴标签,不用艰苦去绑架科研人群体,毕竟,所有科研人,除了科研工作者这一身份外,首先是鲜活的人!
与此同时,希望大家能够坦然面对质疑与批评,正向的讨论会促进大家更加进步,在被人指出问题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要不是恶意的诋毁,咱们都能据理力争,平等交流。
愿本平台读者,都能善于听取所有的声音,但最终只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