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80年代小学(那时那地那代人13)
哈尔滨80年代小学(那时那地那代人13)所有的教室,按照年级,从右手边往左手边环绕着整个操场。穿过门洞,是我们的大操场,操场偏北,居中,是旗杆,旗杆前面不远处,是个主席台。大铁门上面有铁艺的大字,内容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现在我都清楚的记得,大铁门是蓝色的,字是红色的。学校进入大门之后,左侧是一排房子,开始是做什么的不记得,后来反正是我们的澡堂子。然后再过去是公共厕所。厕所不远有一排房子,是我们校办的饮料厂。大门正对着的一个大门洞,左右两侧个一排房子是老师的办公室。
我是八岁才上小学学前班的,在我们学校,这是第一届开始有学前班。
七九年出生的我,八岁的时候已经是八七年了,同样改革开放也已经八年了。
我们的学校是本区最好的小学,教学质量高。
学校的大铁门很气派,大铁门两面延续过去是两面大白墙。左侧应该是有图画,大致内容好像是消灭四害,右面的上面好像是有一个火箭 上天的图案,主题应该是四化建设之类的吧。
大铁门上面有铁艺的大字,内容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现在我都清楚的记得,大铁门是蓝色的,字是红色的。
学校进入大门之后,左侧是一排房子,开始是做什么的不记得,后来反正是我们的澡堂子。然后再过去是公共厕所。厕所不远有一排房子,是我们校办的饮料厂。
大门正对着的一个大门洞,左右两侧个一排房子是老师的办公室。
穿过门洞,是我们的大操场,操场偏北,居中,是旗杆,旗杆前面不远处,是个主席台。
所有的教室,按照年级,从右手边往左手边环绕着整个操场。
这个学校的学习生活,占我人生记忆里“辉煌”经历的一大部分。
上了学前班的我,依然是个贪吃贪睡的胖头。
我们那时候有午睡的安排,全班同学都睡醒了,只有我一个还在留着哈喇子打呼噜。
我说说我当时的感受:具体做了什么梦不记得,但是正在美梦进行中的时候,突然感觉耳朵里面有个东西爬了进来,不痛,但是有感觉,因为还会轰隆轰隆响。
我睁开眼睛,看见前排的同学都在回头看我,还在笑。老师站在我边上温柔地看着我,手里还拿着个小纸卷,对!足够伸进 里面粗细的小纸卷。
再有一次,就是一个男同学提醒我,我鞋子的左右脚穿反了。我想,我一定不是不认识,肯定是早上太着急了。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姓赵,是个身材高挑,头发大波浪的漂亮气质老师,说话也温柔,是我非常喜欢的老师类型。她的家住在稍稍有点远的我们小镇西边,我们学校是我们小镇的东边。
不记得当初为啥要排练集体舞—采蘑菇的小姑娘,反正没有地方练习,老师就让我们去她家练习,于是,我们就熟知了老师家的具体地址。
有一次,赵老师生病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但是事实确实是我策划组织的,提前一天让每个同学都从家里带一个鸡蛋,然后第二天攒成一小筐,我带着班级的骨干力量也许是班级干部吧,应该是下午放学后就去老师家看她。
那时候没有电话,我就这样带着一波孩子,走了估计有四十分钟,才到老师家里。
现在不记得老师的表情跟感受,隐隐觉得老师好像流泪了,只是有印象老师最先问的就是,你们有没有提前都告诉家长要去她那里。我才想起来没有跟父母说。
我们这边还没往回走,家长们可是闹翻天了。老爸已经走家窜户去找我了,然后发现,平时跟我玩的比较好的几个孩子都不见了。
后面有的家长知道从家里拿了鸡蛋的事情。大家才统一有了找孩子的方向。
那个年代,也是个安全的年代,还有就是,我们的小镇也实在是不大,走走转转串一串,一个孩子都没有丢。但是再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早就大黑了,伸手不见手指了。
小学三年级,我们换了班主任,就是我最最敬爱的,陪了我们三年,却影响我们一生的语文老师安老师。
安老师,以打学生出名,当然更出名的是她的学生们的骄人成绩。
从三年级她开始接手我们班级开始,我们每个学生就必须按照自然日,每天写一篇日记。然后所有的拼音,包括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必须每天抄写一遍,无论上课还是放假。
很有幸,我成了班级的班长。于是乎,我的日记经常被老师拿出来当例文朗读。
记得有好几次,我实在不想写日记,就在家里那本短笑话台历上,抄了一则笑话。这样日记的就是:今天我看了一则笑话,然后就是,笑话的内容是......然后就是总结——同学们这个笑话多有意思啊!
有一次,安老师又抽读我的日记,她打开我的小日记本,读的很认真。
认真是因为,我从小喜欢写些抒情的东西,比如什么春天小燕子飞回来了,比如映山红象征着烈士的鲜血了,反正这种拿腔作调比较擅长。
那天安老师本能滴打开日记本,认真严肃滴读了开头,读到结尾才反应过来,我又应付作业了,但是她完全没有批评我,虽然我已经愧疚的低下了头。
安老师只是读完尴尬地合上我的日记本,假装淡定并嘟囔着说,哦!她的日记是她看了一个笑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