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面对孩子愤怒(家长这六种行为)
家长怎么面对孩子愤怒(家长这六种行为)特别是有的父母总是在育儿过程中推卸责任,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时互相推诿埋怨,而却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升学、教育、生活习惯,当孩子的问题变为争吵的导火索时,无疑会进一步加深孩子的恐惧心理。他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犯了很大的错,是自己引起了父母的不满,陷入深深的自责。父母争吵打架,是破坏孩子安全感的最大公敌。大到买房买车,小到鸡毛蒜皮,父母总是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础。对于小孩儿来说,父母是他的全部,是他幼年时可以依靠的唯一臂膀。长期冷战,孩子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他们怕父母会分离,会抛弃自己,因此做起事情来也是畏首畏尾,小心翼翼。有的父母对此不屑一顾:“吃的饱穿的暖,这对孩子还不够吗?”须知安全感才是孩子最高的起跑线。当父母毫无保留地去爱孩子,孩子也会变得更懂事。小时候得到关注和满足更多的孩子,会更有安全感,越有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能量。许多父母批评孩子胆小怕事,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宝妈下班回来就黏在身上寸步不离,哪怕妈妈去上厕所也要跟着,父母稍稍离开视线就大哭大闹,无论爸妈干什么,都像条小尾巴似的跟着……宝宝黏人到这个地步,就要考虑他是否缺乏安全感了,他的种种表现都像在寻求安抚与慰藉,他在用肢体语言表达“我很害怕,我感到不安全”。
有的宝宝脾气暴躁,喜欢用拳头来解决问题,暴脾气的宝宝可不是天生的,或许他数次目睹了父母的争吵,或者他长期处于压抑的生活氛围中,强悍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的心,这类孩子不是坏,是缺乏安全感导致的。与之相对的则是在外人面前过于害羞,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总是躲躲藏藏。
还有的宝宝牙齿都长齐了还爱咬手指头,有的睡觉时蜷缩在一角,怀里搂着布娃娃……如果您的宝宝发出了这些动作信号,那很可能是他缺乏安全感了。
有的父母对此不屑一顾:“吃的饱穿的暖,这对孩子还不够吗?”须知安全感才是孩子最高的起跑线。当父母毫无保留地去爱孩子,孩子也会变得更懂事。小时候得到关注和满足更多的孩子,会更有安全感,越有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能量。
许多父母批评孩子胆小怕事,却不知道孩子的安全感早已被破坏殆尽。
父母的这六种行为,会对孩子的安全感构成伤害1、父母争吵不断
大到买房买车,小到鸡毛蒜皮,父母总是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础。对于小孩儿来说,父母是他的全部,是他幼年时可以依靠的唯一臂膀。长期冷战,孩子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他们怕父母会分离,会抛弃自己,因此做起事情来也是畏首畏尾,小心翼翼。
特别是有的父母总是在育儿过程中推卸责任,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时互相推诿埋怨,而却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升学、教育、生活习惯,当孩子的问题变为争吵的导火索时,无疑会进一步加深孩子的恐惧心理。他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犯了很大的错,是自己引起了父母的不满,陷入深深的自责。父母争吵打架,是破坏孩子安全感的最大公敌。
2、总爱在孩子面前哭穷
对孩子的养育,是穷养好还是富养好,这主要是说通过何种方式来抚养子女更合适,但是现在却变成了抚养的目的,这就是本末倒置了。
孩子一要学费就哭穷,顺带着再埋怨一下爱人,说挣得不多,不够养家;孩子想参加课外活动,总是在问过N多问题后,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拿出钱来;对孩子进行穷养教育,说某某家因为有钱所以才能这样,但你不行……
仓禀足而知礼节,更何况是孩子最为需要的安全感呢?在经济条件上过于和孩子讨价还价,伤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破产式教育绝不是穷养的本义。
3、不信任孩子
当孩子们出现争执,家长第一个反应就是责备自己家的娃,秉着“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原则,不问青红皂白就先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大打出手。
有的宝宝在表达出自己的愿望,比如想当画家,或者成为作家时,家长非但没有鼓励,还进行打击和嘲讽,比如她会说:“你家就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你也不会成功的,早早断了这个想法吧。”类似的举动不信任不尊重孩子,阻碍了孩子自主探索的能力,也降低了自信心和安全感。
4、父母不守信
“曾子杀猪”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现实生活中父母却常常做不到。“爸爸承诺考90分去看海却食言,12岁女孩负气离家出走”,去年这条新闻刷爆了朋友圈,大家对爸爸的行为口诛笔伐,就是因为他没守信。
成绩全部达标的女孩,本来信心满满地要去看海,却被父母一句“这么冷的天,看什么海啊”给打发了,怎能不让孩子伤心呢?还有父母带孩子编造理由偷偷溜走的,胡乱答应孩子要求不满足的,看似是小动作,却最易销蚀安全感,父母都不守信,娃能信任谁呢?
5、独裁命令式育儿
严父并不等同于独裁者,很多父母习惯用命令式的口吻和孩子对话,“你今天给我做……”、“你必须拿第一”,家长可能意识不到自己趾高气扬的态度,但在孩子看来他毫无选择和反抗的权利,只能委曲求全。
听话就是乖孩子,不听话就是不懂事,这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想做的事不敢说,有不同意见也不能提,感觉自己只是父母的牵线木偶,是附属品,因而非常伤心和难过。
6、对孩子缺少陪伴
当孩子在一个没有爱的氛围中长大,他会变得敏感多疑,自卑忧郁。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特别重要。有的父母将孩子完全交给了保姆,缺少和她的有效沟通,导致孩子不合群,不爱说话。
还接触过一个家庭,因为外出打工将女儿寄养在她大姨家。在表姐面前,女孩总是表现得低人一等,她不好意思主动去拿酸奶喝,更不敢提过分的要求。
并不是大姨、姨父对她不好,而是缺少父母陪伴的家庭,本身就让她底气不足,寄人篱下的生活何谈安全感呢?特别是对于女孩儿来说,小时候安全感的阈值高低,直接影响到择偶观、婚姻观和育儿观,不容小觑。
心理学专家陈忻说过:“只要我们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关心和尊重他们的感受,及时恰当地回应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相对来说稳定、良好的环境,就不需要时刻担心他们会缺乏安全感。”
其实让孩子多几分安全感并不难,只需我们多付出几分耐心和爱。
1、做情绪稳定的父母
婴儿时期,孩子饿了能吃到奶,情绪烦躁了能及时得到抱抱和安慰,孩子大了,父母更要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营造和谐友好的家庭氛围,不给儿女造成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孩子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情绪稳定的家长,才能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
2、给孩子更多的爱与陪伴
给他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尽量不在孩子面前起争执,遇事不慌;对待事物积极乐观,对工作和生活充满正能量;多陪孩子做做亲子游戏、亲子阅读,多交流,多陪伴,都能让孩子觉得放松。
3、亲子联系不中断
无论是离异家庭还是留守家庭,父母都应保持亲子联系不中断,最忌“丧偶式育儿”和“诈尸式育儿”。当父母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可以通过定期给孩子录音频,买礼物,甚至写信的方式来加强沟通和交流。
父母能做到的是,尽量不让孩子置身于陌生环境中,如果实在不行,也要保持对儿女的关心和爱不停滞,并且要让他们能真实地感受到。
4、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满足实际需求
孩子的想法或许还很幼稚,但千万不要打消她探索世界的积极性。家长要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了解他真实的内心世界,尽量满足孩子的实际需求。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要让孩子有“饱腹感”,如此才能建立持久的安全感。
养小孩,一定程度上就像在和一个玻璃心的女朋友谈恋爱。想想你年轻的时候,如果不信任她,说好的海誓山盟转头就变,霸道总裁般的命令她、呵斥她,甚至还一度装穷,你能给她什么安全感呢?恐怕早就跑了吧!
最后,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在父母充裕的情感账户基础上,各位父母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您在这方面对孩子的储蓄,是否余额不足呢?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