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戒掉手机瘾游戏瘾(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如何让孩子戒掉手机瘾游戏瘾(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这里,家长要明确两个概念:奖励和庆祝。奖励损害内动机,庆祝激发内动机。其实,学习的本质就是激发孩子内动力,让孩子自发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从而获得成就感。这是来自孩子内在的、自身的力量,一种情感的满足。家长的督促、推动,是外在力量推动孩子被动去学习,偶尔适用。当父母撤出了督促,就会减少孩子拖延。督促本身就是拖延的一部分,越督促,越拖延。奖励还是庆祝?结果大不同作为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对孩子的学习有很高的期待。然而,现实中却发现事与愿违,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家长在教育中做法往往比较矛盾,一方面想要严管孩子,另一方面却又大包大揽,放纵孩子。这种矛盾做法会给孩子成长带来深重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孩子有强烈的心理冲突,矛盾,首施两端。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以上网课为由,沉溺电子产品中无法自拔,任凭怎么说都不听……
如何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爱上学习?
本期的橘郡国际家长课堂特邀心理学专家张铁军老师为大家现场支招,答疑解惑,提供有效的教育沟通管理方法,助您改善或修复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奖励还是庆祝?结果大不同
作为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对孩子的学习有很高的期待。然而,现实中却发现事与愿违,对孩子“恨铁不成钢”。
家长在教育中做法往往比较矛盾,一方面想要严管孩子,另一方面却又大包大揽,放纵孩子。这种矛盾做法会给孩子成长带来深重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孩子有强烈的心理冲突,矛盾,首施两端。
其实,学习的本质就是激发孩子内动力,让孩子自发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从而获得成就感。这是来自孩子内在的、自身的力量,一种情感的满足。家长的督促、推动,是外在力量推动孩子被动去学习,偶尔适用。当父母撤出了督促,就会减少孩子拖延。督促本身就是拖延的一部分,越督促,越拖延。
这里,家长要明确两个概念:奖励和庆祝。奖励损害内动机,庆祝激发内动机。
奖励:
事先跟孩子约定好,你做到A 我给你B 完成或履行我的承诺,完成一个闭环。但这种奖励在生活中持续进行,最终都会损害内动机。外部奖励推动力毕竟十分有限,而且如果一旦达不到孩子预期,很容易激起孩子逆反心理,自暴自弃。
庆祝:
让孩子明确的感知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长可以不参与,但可以提醒孩子什么时间该去做学习的事。无论是学习、运动还是其他方面,无论事情大小,只要孩子在某一方面把事情做好了,家长都要给孩子赞美和肯定,共同庆祝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激发孩子的内动机,有助于孩子养成学习的自主性。
总之,家长要做的就是营造安全感的氛围,让孩子始终感觉到会被赞美,而不是被纠错。当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时,孩子能真正感受到爱的传递,有安全感,就能构建最佳的心境,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放纵——包容——严管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一些家长往往会采用放纵和严管两种方式。
放纵:孩子只要一闹,家长就满足他,让孩子在错误行为中获益。
严管:有错必究。错了就必须批评、惩罚,跟孩子讲很多他不理解的道理。
放纵是灾难,严管出逆子。
正确的方法:既不放纵,又不严管。孩子犯错误,家长需要无条件的包容孩子。认真倾听孩子想法而不纠错,越纠错,就会越强化这个问题。孩子如果做到了,就赞美;做不到,就包容,而不是跟孩子辩论和讲道理。赞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正强化,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摆脱电子产品依赖
很多孩子以上网课为由,沉溺电子产品中无法自拔。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让孩子产生了困扰,也让孩子的社会功能、学习能力打了折扣。如何帮孩子摆脱“电子产品上瘾”呢?
孩子10岁之前,家长尽量不要给他使用电子产品。孩子上中学以后,可以尽量晚给。因为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感知的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处于虚拟的世界当中。这样会对他未来适应社会、激发潜能,都是非常不利的。
建议:
01
孩子如需使用电子产品,家长需要提前与孩子建立规则,做好约定。规定何时可以使用,使用用途(上网课还是查找资料、完成作业)以及使用时间长短等等,最好是上完网课之后能及时收回。
02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视力和注意力。因此,家长一定要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长度以及使用频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03
家长在收回电子产品时,不要强制从孩子手里夺取。首先,让孩子明白之前的约定,督促孩子履行承诺。再则,家长平时可观察孩子在不使用手机时,是否有其他感兴趣或愿意花时间精力去做的事情。如果有,家长就尽量去创造孩子做感兴趣事的环境,用赞美的方式鼓励孩子去做,激发孩子在感兴趣事情上的内动力,分散其在电子产品上的注意力,并不断强化。
如果能帮助孩子培养和激发更多的兴趣爱好,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就会相应减弱。这是解决手机控的最有效、可操作性的,可复制的一个规律。
不同阶段的孩子如何沟通
对于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也不同。
孩子在6-8岁时,是规则形成的关键期。家长给孩子制定规则,让孩子服从,并温柔的坚持,直到孩子去按照规则完成。
孩子在9-10岁时,父母的权威形象在孩子心中会有所弱化,但家长一定要坚持规则。
孩子11-12岁时,父母就要开始跟孩子协商去解决问题。协商的意义,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有价值、有智慧。
孩子13-14岁时,家长的权威在孩子那里基本荡然无存。家长要慎用权威,不要怼孩子,否则叛逆期的孩子很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没遇到孩子叛逆是侥幸,遇到叛逆是必然。其实,青春期叛逆是正常的,重要的如何有效与孩子沟通。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家长要学会示弱,并做到无条件包容孩子的叛逆。无条件包容有疗愈作用,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增强孩子的心理弹性和抗挫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
结 束 语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学校以及学生,互相配合、互相沟通,共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圈。
作为家长,在家庭中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同时与学校老师紧密合作,激发孩子学习内动力,帮助孩子处于最佳的心境,让孩子自主性地去学习,这或许才是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