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小学生开学第一课(重庆开学第一课)
重庆市开州小学生开学第一课(重庆开学第一课)“下面请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为新书穿上‘新衣服’吧!”班主任刘颖给学生们安排了开学的第一个“任务”。19班的教室里,51位初一新生怀揣着对新学期的期待与憧憬,整齐地端坐在课桌前,桌上摆放着新发下来的课本。打开牛皮纸,裁成比课本摊开大一点的样子,细心地包好每一个书角,写上课本的名称和自己的名字,是很多人小时候开学时美好的回忆。8月31日上午,在重庆杨家坪中学初一 19班的教室里,正在上“开学第一课”——家长与孩子一起为教科书穿上“新衣”。现场——学生给书本“穿新衣”
杨家坪中学开学第一课,家长与学生一起“包书皮”。
第一步,中缝压痕。找一张比书大两倍以上的纸张,铺平后按压出中缝的痕迹。
第二步,剪中缝。用纸将书包住后,用剪刀沿着中缝的位置剪出两条口子。
第三步,折叠。把纸的一侧翻开铺平,按照刚才的压痕折叠好,然后把另一面也用同样的方式折叠好,书皮的形状
打开牛皮纸,裁成比课本摊开大一点的样子,细心地包好每一个书角,写上课本的名称和自己的名字,是很多人小时候开学时美好的回忆。8月31日上午,在重庆杨家坪中学初一 19班的教室里,正在上“开学第一课”——家长与孩子一起为教科书穿上“新衣”。
现场——
学生给书本“穿新衣”
19班的教室里,51位初一新生怀揣着对新学期的期待与憧憬,整齐地端坐在课桌前,桌上摆放着新发下来的课本。
“下面请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为新书穿上‘新衣服’吧!”班主任刘颖给学生们安排了开学的第一个“任务”。
“不是商店卖的那种书套,怎么包?”“纸应该裁成几份啊?每份裁多大?”……教室里,学生们看着面前一张铺开的牛皮纸,有些不知所措。
一旁的家长看着孩子一筹莫展,便拿起纸张和小刀示范起来。任睿萌的妈妈刁萍,用书比对好牛皮纸的“边界”,沿着书脊压出一条清晰的轮廓线,然后对准上下书线各剪一个豁口,翻折回去,再沿线包住封面和封底。
韩皓天则在父亲的帮助下,包出了堪称完美的书皮,引起大家围观:六条线横平竖直,每个地方都严丝合缝。包好后,他还规规矩矩地在书皮上写下姓名以及“语文”“数学”等科目名称。
家长们上演“回忆杀”
在这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上,学生们成就感十足。“刚开始包得歪歪扭扭,还好妈妈耐心地教我,感觉很久没和妈妈共同完成一件事了!”学生郑钦心说。学生陈思羽也表示,以前自己动手包书很麻烦,都用现成的塑料书皮,“但今天亲手制作书皮,感觉很有成就感!”
在这堂课上,家长们也来了一波“回忆杀”。“我读书那会儿用得是挂历。”“包的方法和用牛皮纸一样,每次我都会拿一杯热水在折痕上来回烫一下,包好后,在内层用透明胶粘住,这样使用一个学期都不会坏!”
班主任包书长达31年
“我包了31年的书了!记得小学一年级时,爸爸帮我包了第一本书,每一个角尖都非常整齐!”今年37岁的刘颖,是19班的班主任,她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自己包书,坚持至今。“每带一届学生,我都是第一节课教包书;自己的孩子上学后,我也领着她包书皮。”
刘颖说,她不推荐现成的塑料书皮,因为牛皮纸、废旧的挂历纸等更加地环保,“自己创造的书皮,跟轻松套上去的相比,对书的感情不一样。同时,这也是一种精神传承,就像父辈教我们包书一样。”
刘颖认为,包书纵然没有什么太大意义,但也不是一种负担。“它就像开学前的一个收心仪式,唤醒寒假里被懒觉、玩耍、游戏包裹的孩子以及家长,告诉他们:新学期开始了!准备好了吗?”
观点——
用纸包书更环保
活动结束后,笔者来到杨家坪中学、铁马小学、九龙坡区实验二小附近的多家文具店,对店家和来往市民进行了采访。笔者发现,塑料书皮销量颇高,但仍有不少家长怀念用“牛皮纸”包书的岁月。
“塑料书皮是卖得最好的,包装纸卖得少,牛皮纸更少。”铁马小学旁一文具店老板告诉笔者,包书方法简单是学生选择塑料书皮的主要原因,而包装纸和牛皮纸因为其方法略微复杂,成为了被学生冷落的对象。
但在笔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家长中,多数人赞成用纸包装,“一个学校有那么多孩子,每个人都不用塑料膜包书,能减少好多塑料垃圾的产生,相对更环保一些。”一位张姓家长说,让学生自己动手包书皮,不仅低碳环保,还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