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知识点整理(纯干货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知识点整理(纯干货高中历史)④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针对“马歇尔计划”,苏联和东欧国家针锋相对,在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③北约和华约: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定《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签定《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至此,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2)表现:①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它的出台,标志“冷战”正式开始。②“马歇尔计划”: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这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知识点整理(纯干货高中历史)(1)

添加关注的粉丝6月份可免费领取相关资料

第七单元

1.9.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A

二战后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关系恶化的原因及表现

(1)原因:①二战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破,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②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2)表现:

①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它的出台,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②“马歇尔计划”: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这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③北约和华约: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定《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签定《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至此,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④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针对“马歇尔计划”,苏联和东欧国家针锋相对,在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1.9.2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B

(1)北约和华约的形成、性质和影响

①形成: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定《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签定《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②性质: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③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2)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①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局面。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②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知识点整理(纯干货高中历史)(2)

1.9.3欧共体的形成 B

欧共体形成的背景、标志和意义。

(1)背景:①二战后,西欧地区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们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③西欧各国当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无法与强大的美国和苏联相比,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2)标志: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意义:

①随着实力的增强,欧共体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②在政治上,欧共体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

1.9.4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A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1)原因:

①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冷战”爆发后,美国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转而扶植日本,不但减免战争赔偿,还向日本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②在美国占领期间推行的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③日本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采取了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2)表现:

①经过恢复和调整,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了战前水平,并在1956—1972年期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面。

②在此期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3)影响:

①在成为经济大国的同时,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现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②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

1.9.5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背景、标志和影响。

(1)背景:

①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②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它们强烈要求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3)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构成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之一。

1.5.1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A

①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②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5.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内容和影响。

1.提出: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影响: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②万隆会议: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1.5.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A

1.背景:

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的斗争得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③70年代,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的成就,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没有中国的参加,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无法得到彻底解决。

2.标志: 1971年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5.4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及其影响 B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政策,双方处于对立状态;②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难以继续下去;中苏两国关系不断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2)标志: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2.中日建交的背景、标志。

(1)背景:日本在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越顶外交”中受到极大冲击。

(2)标志: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签定中日《联合声明》。它的签定,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两国关系新的一页。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的影响: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也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1.5.5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B

1.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

2.中国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9.6中国的振兴(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A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1.9.7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 B

(1)苏联解体的背景、标志。

背景:①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历数次改革未能奏效,陷入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困境;②1985年,戈尔巴乔夫由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引起思想混乱。

标志: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至此,苏联完全解体。

(2)德国的统一:

1990年德国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合并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方式,实现了统一。

(3)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1991年苏联的完全解体,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坍塌,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1.9.8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 B

(1)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起其领导的单极世界。

(2)此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3)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C

(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格局多极化受到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集团的支持,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此外,还可以补充以下内容:

(3)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4)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5)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6)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7)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

(8)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9)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如果您觉得此文有价值,也欢迎添加关注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也许您的一个转发,成就的是一整个家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