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的近况(语文老师录课的这些日子)
语文老师的近况(语文老师录课的这些日子)不得不说第三次临危受命录制《蒹葭》这一课,周五接到通知,录制下周四的课,时间上有点紧张。《蒹葭》选自诗歌总集《诗经》,另一篇《关雎》由冯娅楠老师录制,冯娅楠老师的课处处都是美,处处值得我去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么美的诗句,在我这个录制了两次试卷讲评课的脑子里面,不知如何将其美展现出来。幸运的是组长让美得如画的文艺老师担任我这节课的指导老师,帮助我完成这节课的设计和录制。文艺老师像是我心中追求的那个美丽的“伊人”,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有了第一次的试卷讲解课,第二次再次录制试卷讲解课时就从容很多。这次测试卷由刘红利老师和王景华命制,测试卷质量高,拿到试卷很快投入到备课状态。录课的逐字稿得到了名师侯蓁老师的一一订正,课件中的每一个字,侯老师也是尽心指导,到录制时出错率较低,录制很快完成。课件的完成,算是第一次录课完成了一小半,最艰难的是课程的录制
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抗战的几个月里,网络教学成为了老师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桥梁。身在其中,感慨良多,收获颇多。
在第一次接到学校录课通知时,我还在老家——陕南的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春风送暖,春芽初发,春花初绽,那里的一切就是人们所向往的世外桃源的模样。但是受限于当时手头没有录课设备,感谢语文组的体谅和理解,将《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安排其他老师录制。
真正录制的第一个视频课是试卷讲解课,需要先出试卷,再制作讲解课件,最后录制成课程视频……接到这个任务之后,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经过两个周的语文学习,要考查学生什么,试卷的题型与以往相比要不要做出调整,测试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如何在短时间内整合一份高质量试题,这些问题横在眼前。向赵娟平组长请教后,这些问题得到了一一解答,找题、组题的工作经常做,相对较轻松。一套完整的测试题经过赵娟平组长的指导,段妍君老师、刘永红老师细致地审核,终于完成。感谢他们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测试题摆在面前,有种拿着卷子冲进教室讲解的冲动,但是这次没有冲进教室,一头扎进了电脑屏幕里。每天早早打开电脑,乍暖还寒的春天,早起的电脑是冷冰冰的机器,在我的深情凝望下,一点点地热起来,热起来的电脑就慢起来。在做PPT课件的阶段,有时候因为要搜索一个图片,查找一段资料,因为网络问题,网页一直打不开;有时候需要保存一个文件,另存一份文档,热起来的电脑掉链子,需要保存好几分钟。一份自认为过关的PPT课件,在赵娟平老师、刘永红老师和李春岭老师的慧眼下,发现了很多漏洞,一一改正后,看着经过反复打磨的PPT,心中满满的暖意。
课件的完成,算是第一次录课完成了一小半,最艰难的是课程的录制。李春岭老师将最强大的录屏软件使用指南通过视频发给我们学习,由于我的电脑CPU配置太低,打开软件,电脑基本卡死,所以只能果断放弃。在各种软件的尝试下,最后决定用手机录屏来完成录制。初春的晴日里,鸟叫声、鸡鸣声、流水声……声声入耳,此时这些都成了阻碍我安静录课的噪音。晚间,一个人窝在二楼的小房子里面,一遍遍地对着空气慷慨激昂,一遍遍地对着空气慷慨陈词,因为手机录制,后期不知如何剪辑,所以,要尽量做到20分钟左右的课程,不能说错一个字,期间不能有任何噪音。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上12点,看看手机内存里面,已经有20多个录制失败的视频,视频时长是长长短短,每个视频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脑子中想着这次一定是最后一次,不能说错,不能说错,但是此时我的嘴已经不是我的嘴,不听我使唤。第一天晚上的录制以失败告终。第二天晚上从头再来,把写好的讲课稿放在旁边,录制时不时地偷瞄几眼,终于在晚上12点钟声敲响之前,成功地录制了两个完整视频。躺在床上,平复激动的心情后,带上耳机,边听边看两个视频后,此时的观看,一份激动,一份喜悦,一份紧张,总感觉有些话说得不是那么巧妙,有些知识点,答题技巧没有讲解很完善。看看时间已经凌晨两点左右,留点思考到明天吧。
心中藏着事情是睡不着的,早早起床,未下楼洗漱,未吃早餐,打开电脑,一一检查学生版试卷、教师版试卷及课件中每一个字,再次观看讲课视频,确保万无一失。新建文件夹,压缩文件,发送文件,直到马文佳老师收到文件,心中总算舒了一口气。
摸着石头行进的每一厘米,我并不孤单,有那么多老师在做着同样的努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这个特别的开学季,我们共同抗“疫”。给人生第一次“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在线实测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有了第一次的试卷讲解课,第二次再次录制试卷讲解课时就从容很多。这次测试卷由刘红利老师和王景华命制,测试卷质量高,拿到试卷很快投入到备课状态。录课的逐字稿得到了名师侯蓁老师的一一订正,课件中的每一个字,侯老师也是尽心指导,到录制时出错率较低,录制很快完成。
不得不说第三次临危受命录制《蒹葭》这一课,周五接到通知,录制下周四的课,时间上有点紧张。《蒹葭》选自诗歌总集《诗经》,另一篇《关雎》由冯娅楠老师录制,冯娅楠老师的课处处都是美,处处值得我去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么美的诗句,在我这个录制了两次试卷讲评课的脑子里面,不知如何将其美展现出来。幸运的是组长让美得如画的文艺老师担任我这节课的指导老师,帮助我完成这节课的设计和录制。文艺老师像是我心中追求的那个美丽的“伊人”,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蒹葭》的讲课稿、PPT课件总共删改七遍,历时五天,每一遍文艺老师都逐字逐句地阅读修改,提出宝贵的意见。并将自己手头上所有《蒹葭》的资料发给我,在赵老师不断地帮助和鼓励下,磕磕绊绊地完成到第七稿,终于可以录课了。夜深人静,我把想对你说的,先一遍遍预演,说给空气听。不敢出现一个错误的知识点,不敢说错一个字。越是想一次成功,越是做不到一次成功,反反复复录制了六遍,终于有一个成型的了。深夜12点左右,正在给自己录制好的课程找错,冯娅楠老师将她《关雎》讲课视频发给我,看到公众号里冯娅楠老师的讲课视频,不由觉得,我的第七稿还需要修改,已经录制好了的课需要作废重录,感谢优秀的娅楠逼着我朝优秀看齐。那晚,娅楠的课程给了我很多的灵感。再次翻看之前整理《蒹葭》的各种资料,发现漏掉很多有价值的知识点,根据自己已经成型的稿件继续修改,《蒹葭》最初的落脚点只是寻“伊人”路途的艰辛与执着不已的精神,深思熟虑后,由寻“伊人”延展到诗意的生活。
诗的灵魂是思想内容,通过分析诗意,根据诗创造出的意境,明确诗歌的主旨,读诗,读出自己,我们的生活中都存在着一个伊人,她就在那诗意的远方。它的痕迹和岁月一起,经久不衰。诗词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底色,不仅提升个人魅力,更让人净化心灵,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静下心来,找回继续前行的动力,去追寻你心中的伊人。也许那些诗词你现在读不懂,但是它像是看不懂的画面,一直存在心里。等到某一天触景生情,在那一瞬间,你会蓦然发现,这些古诗词正带着数千年的墨香穿越而来,在我们的灵魂中风云激荡。
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才读明白了诗歌。
修改成稿已经凌晨两点多,睡觉是当前的紧急任务。
早起,嗓子还没有完全打开,但是没有比此时更清醒的状态了,一气呵成,不错一个字,一遍录过,听一遍自己的课,用时一个小时。想展现这首诗的美,准备将《在水一方》这首歌的纯音乐版插入到诗歌讲解的始末,作为视频的背景音乐。剪辑音乐,插入,导出。没有比我电脑更慢的电脑了,等待一个小时,期间速速吃完早餐,回到电脑前,发现导出的视频清晰度下降,视频很模糊,视频中PPT课件的字已经时断时续了。求助我们最能干的组长李春岭老师,他无所不能,是教育界的大咖,是主播界的大咖,是视频编辑的大咖……请教大咖,大咖直接说,你把视频和音乐发给我,你的要求发给我,我来给你编辑。大咖热心地帮助,不到一个小时,就将视频发给我,看着经过大咖编辑美化的视频,简直太舒心了,想着这是我之前录制的课吗?
当天课程的播出,收到老师们的点赞,我想这些赞美之词,应该送给每一个辛苦奋斗在电脑屏幕前的老师们。
三次录课经历,带给了我什么呢?首先,应该是感谢,感谢一路上鼓励我、帮助我的语文组兄弟姐妹们;其次,是成长,由一个电脑菜鸟,变得比菜鸟强一点的小菜鸟,还需继续学习电脑网络技术;最后,应该是思考,平时语文课堂是“少教多学”的模式,提出问题,交给孩子们去探讨思考,或者有学生提出问题,组内、全班思考探讨。锻炼着每一个孩子的思维水平,表达能力。一节20分钟左右的网课,全程老师讲解,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几乎为零,还没等学生反应过来,老师已经将答案告知。如何提高语文网课学生的学习效率值得我做深度地探索与思考,李春岭老师以非常特别的动画方式带领学生学古诗,寓教于乐,网课妙趣横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吸引每位同学的眼球。优秀的语文网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一路探索,一路学习,致敬成长!
于漪老师说:教师生涯最大的事,就是“一个心眼为学生”。网课是另一种形式的抗“疫”战,为了录制一节学生们爱听、爱看的网课,老师们挑灯夜战,致敬所有在屏幕面前录制网课的老师们,学而不殆,共克难关!
2020年3月20日
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初2021届八年级语文教研组 马丹
华商全媒体记者 赵媛
来源:华商教育发布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