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公益广告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泰国感人广告片)
泰国公益广告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泰国感人广告片)"也挺同情老师的,但这是学校呀,又不是他家。"长此以往,这引起了班上家长的不满。当巴扎在讲台上上课时,巴扎的母亲就坐在教室最后排的椅子上打瞌睡。班上的孩子们年纪小,对身边的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在上课时,他们总忍不住回头看向教室后排的巴扎母亲,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以至于连老师的讲课内容也听不进去。在食堂用餐打菜时,巴扎就将母亲托给旁边坐着的学生们短暂照看。
如何给孩子进行"孝道"教育?这部感动无数人的泰国广告片,是我见过的最好答案。
我自己的妈妈,绝不让别人代为照顾
故事的主人公叫巴扎,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
和普通的老师不同,他每天来学校上课,都一定会带上自己年迈的母亲,风雨无阻。
当巴扎在讲台上上课时,巴扎的母亲就坐在教室最后排的椅子上打瞌睡。
班上的孩子们年纪小,对身边的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在上课时,他们总忍不住回头看向教室后排的巴扎母亲,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以至于连老师的讲课内容也听不进去。
在食堂用餐打菜时,巴扎就将母亲托给旁边坐着的学生们短暂照看。
长此以往,这引起了班上家长的不满。
"也挺同情老师的,但这是学校呀,又不是他家。"
"就是呀,孩子们怎么可能集中精神学习呢?"
"听我家孩子说,有时候老师还得让学生们帮忙照看她呢!"
"天天把妈妈带来这里,我倒挺可怜这些孩子们的!"
"其实可以请个保姆帮忙照看,比每天这样好得多了。"
每一句都是对巴扎带母亲来学校的抱怨。
有的家长则更直接,提出要让孩子转校。
家长们的抱怨传入校长耳朵里,这天下午放学后,校长示意巴扎去办公室面谈。
巴扎将在教室后排昏昏欲睡的母亲叫醒,让她坐在校长办公室外的长凳上等待自己。
校长委婉地向巴扎表达了家长们的不满,并提出帮忙找人照看巴扎的母亲。
对此提议,巴扎没有多想:"万分感激,校长。但这是我自己的妈妈,我是绝对不肯让别人代替我照顾的。"
正当巴扎打算说出辞职时,回头一看,却发现原本坐在办公室外的母亲不见了!
顾不得许多,巴扎冲出办公室,焦急地在各个教室寻找着,呼喊着。
这时,巴扎班上的小男孩见状,脱下头盔就向教学楼跑去,帮助巴扎寻找母亲。接着,仿佛被什么力量吸引,越来越多的孩子纷纷自发帮忙,他们打开一间间教室的门,喊着"奶奶"。
可是将学校所有的角落都找遍了,也没有见到巴扎的妈妈 。
此时天气逐渐阴沉,巴扎的脸上充满了痛苦,他转身向校外跑去,打算继续寻找。
而家长们默默看着这一切,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
原来,校长今天召开了家长会,就是为了和家长们讨论巴扎老师的去留问题。
家长会上,校长告诉大家,巴扎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而现在,母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之前有不少学校邀请巴扎老师前去任教,但是他都拒绝了,因为他想照顾母亲。
要是有哪位家长认为巴扎老师不适宜在学校任教,就在联署单上签名。
跑出校门的巴扎一路寻找,向路人打探,跑了很久,终于在校外的一个路口找到了母亲。
原来,巴扎班上的一个男孩,在回家路上偶然瞥见了正独自行走的巴扎母亲,及时喊妈妈停车,叫住了巴扎的母亲,防止她继续乱走。
终于找回母亲的巴扎喘着粗气,几乎要哭出来,而巴扎的母亲望着儿子,似乎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你不去学校吗?"
巴扎终于忍不住哭着抱住了母亲,母亲顿了顿,也回抱住了哭泣的儿子,干瘦的手掌轻轻抚摸着儿子的背,似乎是在安慰他……
而在一旁目睹了这一切的男孩,默默地拉住了妈妈的手。男孩的妈妈看了一眼自己的孩子,又转头看向了相拥而泣的巴扎母子,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今天的家长会,有多少家长在联署单上签字,希望巴扎不再任教?巴扎最后是去是留?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我们能从巴扎身上,感受到他对母亲真挚的孝心。
这份孝心,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身边的孩子,教会他们懂得"孝"的含义。
在家长们抱怨巴扎的行为影响孩子学习、给孩子添麻烦时,孩子们却从未以异样的眼光去看待巴扎母子。他们敬重巴扎,帮助巴扎照看母亲,在巴扎的母亲走失时自发去帮忙寻找,在孩子们心里,巴扎的母亲也早已是他们的一份子。
巴扎班上的男孩,坐在副驾驶座上,对每天除了上班,还要抽空开车接送自己的妈妈说:"要是我长大了,我一定会给妈妈开车"。
其实,广告中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
在贵州某高校胡教授的课堂上,教室的后排也同样坐着一位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红帽子的老奶奶。
她是胡教授80余岁的老母亲。
胡教授的母亲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非常依恋儿子,对儿子寸步不离,几分钟看不见儿子就担惊受怕。
于是胡教授带着母亲走进了课堂,一晃就是4年光阴。
对此,校方并未反对,学生们也都表示理解,而胡教授年迈的每日只母亲安静地坐在教室一角,从未打扰过学生们上课。
古语道:身教重于言传;陶行知先生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以身立教,再好的教育,也比不上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胡教授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孝道为先。
而我们也就能明白《陈情表》里此句的深意: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好的父母,不会将孝心挂在嘴边其实,一个好老师只能影响孩子几年,而一个好父母则会影响他一辈子。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该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父母的言传身教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央视曾拍过一部纪录片《镜子》,里面有个孩子的一句自白,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孩子是父母的镜像,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懂孝道的人,家长自己首先就要做到。
就像那个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
累了一天的妈妈给孩子讲完睡前故事,还去给年迈的婆婆洗脚。儿子在门后目睹了这一切。
待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房间时,却看见儿子端着一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妈妈,洗脚。"
好的父母,不会将孝心挂在嘴边,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充满爱意的行动,就是最好的孝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