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展辉实验学校奖学金(让每一个生命展辉)
武冈展辉实验学校奖学金(让每一个生命展辉)光靠成绩好,以后能适应这个社会吗?身为一名“80后”家长,李云一直问自己。直到有一天,她听说了身边的展辉学校——一所正在实践课改的学校。尽管女儿在公办学校不用交任何费用,乐乐成绩也不错,但在李云心中,总有一丝隐忧——天生腼腆的邓乐乐不爱说话,在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邓乐乐发言的机会少得可怜,表达能力更是欠缺。不过,这所学校令人刮目相看的地方,还绝不止“升学率”那么简单。教学改革,让孩子学到“真本领”经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李云(化名)还是决定让女儿邓乐乐转学。
185个班级,涵盖小学到高中12个年级;一万多名学生,其中寄宿生近7000人;800多名教职员工,每年招聘新教师数十人……仅从这样一组数据来看,湖南省武冈市展辉学校称得上当地的一所“超级”民办学校。
对任何人而言,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县级市执掌这样的一所“大学校”,无疑都是挑战。更何况,展辉学校还是当地的名校,教学质量长期名列前茅。
3年前,展辉集团董事长段世辉经过一番考量之后,任命“80后”周民昕为这所学校的校长。这是一个令人多少有些“诧异”的决定,惊奇的背后,也有许多疑惑:年轻的周民昕,将带领展辉学校走向何方?
3年后,周民昕交出了自己答卷,一系列改革之后,展辉学校教师的待遇大幅度提高,学校升学率一路攀升。就在去年,展辉学校高考一本上线率高达53%,创下了当地教育圈的一个奇迹。
不过,这所学校令人刮目相看的地方,还绝不止“升学率”那么简单。
教学改革,让孩子学到“真本领”
经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李云(化名)还是决定让女儿邓乐乐转学。
尽管女儿在公办学校不用交任何费用,乐乐成绩也不错,但在李云心中,总有一丝隐忧——天生腼腆的邓乐乐不爱说话,在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邓乐乐发言的机会少得可怜,表达能力更是欠缺。
光靠成绩好,以后能适应这个社会吗?身为一名“80后”家长,李云一直问自己。直到有一天,她听说了身边的展辉学校——一所正在实践课改的学校。
课改到底是什么?李云并不了解。但她注意到,在展辉学校新的课堂形态下,学生在课堂上当上主角,开始畅所欲言。学生脸上洋溢着的那份自信与从容,让李云抱着“让孩子拥有勇气比成绩提升更重要”的理念,最终把女儿送进了展辉学校。
李云没有想到,这一次选择让女儿发生了质的变化。
“上小学时,老师不点我的名我不会主动举手,因为感觉如果举手了没答对会很尴尬。但是,现在的我可以上台滔滔不绝地说。”几天前,记者见到了邓乐乐。除了不再胆怯,邓乐乐告诉记者,现在她的自学能力明显提高,能够很快完成那些老师不讲的内容。
如今的展辉学校,有一大批这样的“邓乐乐”们。初一学生周书豪说,自己做那些主观题比如写作文时,总感觉有“写不完的话”;初三学生梁安迪则表示,最大的收获在于“学习一个知识点时能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去考虑,而不是被动接纳”。
这样的转变,源于学校2013开启的一场课堂教学改革。其时,展辉学校办学已经9年,新课改的理念“先学后教”“自主合作探究”都很明确,但到底如何课改?武冈市乃至邵阳市有所动作的学校并不多。时任展辉学校初中部主任周民昕敏锐地意识到,课改是一步“必行之棋”,几次向董事会提议后,他主动带领初中部率先扛起了学校的课改大旗。
与许多学校的课改故事一样,在一系列“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学习与模仿之后,展辉学校初中部摸索出“141”课堂教学模式。
领衔的那个“1”即“一个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新课堂除了关注、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外,也注重学生的演讲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书写力、自信度、集体荣誉感等综合素养。‘把学习的过程讲给他人听’是比较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新课堂还让学生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民主、平等的氛围里成长。”学校校长助理、初中部主任周建方解释道。
这样一种理念,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导入-交流·提升-梳理·总结-反馈·检测”这4个基础环节之中。让学生感到惊喜的是,4个环节保证了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表达和展示,也让他们不再感到恐惧与压抑,在课堂上如鱼得水。
一位学生家长说:“关于课改我是门外汉,但我知道一个常识:用一个小时讲清楚一个问题并不难,难的是用几分钟讲清一个问题。新的教学模式下要求尊重孩子的差异,对教师们来说挑战更大、要求更高。”
唯其艰难,探索才更有价值。
“我不知道我的孩子最终能达到怎样的高度,但我坚信,展辉正在探索的课改必将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能力和生活态度,这是任何书本上学不到的真本领。”家长在写给学校的《关于课改的理解与建议》中如是说。
突破自我,让教师拔节成长
对民办学校而言,教师素养是学校生命线的保障,如何提升教师素质、如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也是学校领导层考虑最多的问题。
几年前,一些老教师流失,展辉学校新教师骤然多了起来,一些人开始惶恐:学校发展会不会面临危机?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张兴倒觉得,危机有时也是契机——新教师相比老教师思想更加灵活,更易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对学校长远发展反而有利。
但新教师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怎么办?有一天,周民昕悄悄把已经在学校工作十多年的优秀教师刘桂芳叫到办公室,向她透露了自己琢磨已久的“名师周”计划。
这项计划旨在重点宣传、打造本校名师,让年轻教师看到学校的标杆人物,激励他们成长。一周之内,学校将通过展板、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全方面展示名师风采,接下来,名师将在一周内完成三节不同类型的展示课,同时还要做一场个人报告,新教师全程观摩学习。
曾多次在当地公开课中斩获头名的刘桂芳被要求第一个上场。
“带上‘名师’这顶帽子,压力实在太大了。”刘桂芳起初内心是拒绝的,搞砸了怎么办?但通过学校领导连番劝说,最终,刘桂芳扛旗上阵,打响了“名师周”的第一炮。没想到,这项举措带来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名师周”从此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活动。
去年8月入职的新教师罗洋洋坦言,听了名师的讲座,观摩名师上课之后,他对于“课堂上如何应对学生提问,如何深入浅出讲解知识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体会尤多。语文教师陈杰伟参加了英语名师杨瑶的“名师周”系列活动,虽然所教学科不同,但杨瑶导入新课的方式让她很受启发。
更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成长的还不只是新教师。“学无止境,我不会想着要停下来。真正拥有了名师的头衔,让我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刘桂芳说。
初中数学学科组主任刘剑回忆起当时准备“名师周”课程内容时,更是用了“殚精竭虑”四个字来形容,“睡到半夜想到一个好的点子,赶紧爬起来写下,床头就放着纸和笔”。现在刘剑不仅对学科教学认识更深,还意外收获了制作优质课件的新本事。
“现在我去招生时不用多讲,把‘名师周’期间学校为我制作的微信文章发给家长,他们就知道我还不赖。”刘剑笑着说。
“部分老教师会产生职业倦怠,听多了赞美之后,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也会受到质疑。通过‘名师周’活动鼓励他们停下来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会带来名师的二次成长。”学校校长助理陆仰豪说。
名师如此有魅力,你想成为名师吗?青年教师肖丽充满期待地表示,“我也想成为一名名师,也想着将来自己的照片、简历会被贴在学校的橱窗里。”“名师周”的辐射作用可见一斑。
为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因循“名师周”的思路,学校还启动了“教坛新秀”这一项目,树立一批青年教师典型,调动了新教师的积极性。除了“名师周”“教坛新秀”活动,日常教学过程中,新老教师的结对帮扶更成为教师培训的常态。
在这样一个“人人争着进步”的大环境里,教师成长不再成为难题。多年来,在武冈市乃至邵阳市,一个常见现象是,各地举办的各种教学比武,往往最终拿大奖的名单中总会有展辉学校教师的名字。
教师成长永无止境,正如周民昕在一次教师大会上所说,“我们的对手不是比自己更强大的同行,而是我们自己”。
制度变革,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对新教师而言,培训上的加码固然给他们莫大的激励,而一系列“制度利好”,更加速了他们成长的步伐。一个显见的变化是,以往一名新教师从入职开始到成为骨干教师,可能需要7年时间甚至更长,而现在只需要3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工资方案与人事制度的变革。
“只要你能干事,愿意干事,三年就能拿到相当于过去入职十年的薪水待遇。只要你教学成绩突出,就会被重用。”展辉学校高中部教学主任陈武华告诉记者,任人唯贤,不论资排辈,展辉学校这一步迈得很大。
出生于1990年的青年教师吴生宏就是受重用的代表之一。这个从甘肃过来的小伙子从吉首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来到了展辉学校,初来时他给自己定下了小目标:三年之内一定要干出一定的成绩。
尽管吴生宏起初所教班级学生基础较弱,但他踏实肯干、不怕吃苦,在潜心研究带班与教学的实践中,他的班级在24个班级中一直名列前茅;在教学中,吴生宏更是敢于打破套路,出新招、出奇招,深受学生喜欢。
2018年暑假,周民昕找到吴生宏,问他“有没有兴趣调整一下,提高个人的管理能力”。就在吴生宏一脸茫然的时候,周民昕告诉他,想让他担任初中部教学副主任一职。
“当时我很震惊,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晋升机会。”吴生宏说。初中部教学副主任属于学校的中层领导,让一个刚来学校没几年的“90后”担任,确实没有先例。但正是这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做法,让不少教师看到了希望。
与此同时,为了打造更为高效的团队,熟谙华为集团、新东方集团等大公司管理法则的周民昕,还对过去的一些管理制度进行革新。
以小学为例,过去的管理系统虽然很完备,但部分职位权责并不十分明晰。比如,李叶当时负责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既要管语文学科,又要管数学、英语等学科。“管的科目太多,无暇兼顾,只好把重心放在自己熟悉的语文学科,其他学科既不擅长,也没有精力去管,只能看教师在岗不在岗。”李叶说。
2016年,新的领导班子开始在各个学部推行“学科组长 年级组长”这一管理模式,年级组长侧重于班级管理与班主任管理,学科组长则一心管理自己的学科。李叶被任命为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文组组长,只用管语文学科的事儿。
“我的分工更加明确了,也更明白往哪儿使劲,这样有利于把个人的优点发挥出来。”李叶说,现在她会抽出大量的时间去指导新教师,一个学期下来听语文课达到四五十节,往往能发现许多过去难以发现的细节问题,也能够及时想办法解决。
“形成了更为科学的管理模式,出台了具体的管理细则,学校领导不用再大会小会天天开,只用将要求传达给各个年级,定下考核目标,马上会有人去落实。”校长助理王传胜表示,改革之后,学校领导不再被烦琐的事务牵扯,反而轻松了许多。
这样的变革触及学校的方方面面,以学校后勤工作为例,近年来学校食堂、物业、安保等多项后勤工作都“焕然一新”。学校后勤部主任周昭军向记者介绍,学校食堂近年来“大升级”,工作间真正实现了功能分明、流程清晰、人货分区、专间操作,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和教师的用餐体验。同时,食堂还通过举行“机械设备操作理论与实践操作暨食品安全知识大赛”等活动,提升食堂员工的服务意识与水平。“一系列改革举措,让学校食堂面貌一新。”周昭军说。
管理模式变了,工资机制也跟着变。学校管理层极力争取董事会的支持,在整体提升教师工资水平的基础上,以“优劳优酬,多劳多得”为基本原则,同时在奖励中既考虑个人成绩,也考虑团队成绩,受到了教师的热烈欢迎。
其实,在这样一所大规模的民办学校,每一次细微的变动都会很艰难。但周民昕说,既然坐在校长这个位置上,就得为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民办学校的生存并不容易,每一步都得走在别人前面。
生命展辉,因为我是“展辉人”
一所学校留住人才的方法不外乎这三类:待遇、平台,还有情感。在展辉学校通过制度保障教师的职业待遇和发展平台之后,曾经在多所民办学校折腾过的教师刘柱才觉得,展辉学校的融洽氛围,或许是更吸引他的地方。
“工作十年来,感觉在这里是最开心的。同事之间没有压力、没有拘束、没有隔阂。”刘柱才说,下班之后他常常会和同事们去跳跳舞、打打球,或者相约到某个同事家里聊一聊。尽管聊来聊去最终还是要回到学校里的那些事儿,但刘柱才觉得在这里工作与生活,幸福指数一路走高。
“展辉学校从建校之初就养成了良好的校园风气,教师几乎没有沾染不良习气,许多事情都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这些风气如今也遗留下来了。”校长助理王传胜说。
而“有事找同事帮忙、找领导解决”成为展辉学校教师的共识,大家谁也不用担心会“麻烦别人”。
陈武华在学校工作多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展辉学校,彼此之间“不搞小名堂、氛围融洽”,他认为这一点与管理者个人品格关系很大。
包括校长周民昕、副校长张兴等人在内,学校大部分领导都是从一线提拔上任的,比如周民昕就曾经当过6年的班主任,陈武华也当过多年一线教师。“经历多了就会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先把自己当老师来看待,从教师的立场出发来看问题,许多问题就不复杂了。”张兴说。
曾当过4年班主任的周建方,担任校领导后仍给自己定下规矩:不能比班主任来得晚、走得早。如今他每周至少有4天6点10分起床到校,晚上就住在学校,方便处理各种事务。
看到领导身先士卒,教师更是不甘懈怠。陆仰豪告诉记者,往往一学期下来,不少教师每个早上、晚上都按时到学校来,从不缺席,而学校并没有这样强制性要求。
还有5年就要退休的工会主席邓集光,跟随学校一路走过了十几年,感觉很温暖。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发起了针对老教师的“幸福基金”,让他感触尤多。学校规定,为年龄在55岁以上的老教师成立专门的基金,每个月单独给予1500元的补贴,以感谢他们为学校的付出。
“一般学校的教师临近退休时不太受重视,感觉自己‘不再是背犁的牛’,心里会有失落,但在展辉不一样,我们感觉很荣幸。” 邓集光说,许多教师如今走在大街上,都以自己是“展辉人”为荣。
“在教育进入现代化、国际化的新纪元,我们需要有经营大学校、大人才的理念和能力。”这是展辉学校董事长段世辉为学校发展提出的寄语,他还提醒所有教职员工,“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集体”。如今在展辉,“尊重人才,不拘一格”“依靠集体、维护集体”已成为所有展辉人的共识。也正是这一点,让周民昕感觉踏实,尽管学校发展仍有许多现实的困难,但他有信心,只要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心,让每一个人都能“展辉”,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因为他们坚信,“人对了,事儿就错不了”。
作者:本报记者 黄 浩
《中国教师报》2019年03月06日第7版 版名:课改研究
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