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家长写给孩子的一封信(弟子规家长版)
弟子规家长写给孩子的一封信(弟子规家长版)称赞别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 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译文】: 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自己有事儿去打搅。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他。
弟子规(家长版)第二十八讲 让孩子做一个善良而温暖的人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译文】:
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自己有事儿去打搅。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他。
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
称赞别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
宣扬别人恶性,本身就是一种恶行。如果由于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就会招来祸害。
人和人之间最好的情感是什么?是爱,爱从哪里来?善良,没错,善良是全世界通用的为人标准,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善良,不仅会让周围的人受益,也是这个人自己幸福的源泉。
当你看到别人正忙的脚不沾地的时候,你会上前去让他为你提供帮助吗?如果你会,请你自省,自己是不是很自私。
当你看到别人正经历情绪的低谷,你会再去和他讲你的烦心事吗?如果你会,请你自省,你的心里只有你自己,你丝毫不懂得爱别人。
当别人的短处或者自私之处被你发现,你是不是难忍内心的澎湃情绪,直接指出别人的欠缺之处,或者鄙夷的陈述给其他人?如果有,你一定是一个胸怀狭隘之人。能鼓励就鼓励,能引导就引导,不要故意去伤害别人,这才是正道。
很多人会说,我累不累啊,我总考虑别人,我自己怎么办,谁心疼我啊?
我来告诉你,如果你做这些感觉累,说明,你不是心甘情愿做这些与人为善之举,你是刻意为之,这样当然觉得累,如果你能发自内心潜意识的做这些,你不但不会累,而且你会觉得满足而欣慰。
你的孩子是一张白纸,你是教会他发自内心的善良,还是让他心存是非,矫揉造作?
孩子小的时候,你能做的,就是教给他受益终生的潜意识,善良,是他人生幸福的基础,善良的根源在哪里呢?就在“弟子规”这一段里面,学会体谅他人,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什么我们要“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被温柔对待,当自己繁忙不安时,不想被人打搅,更不想被人揭短中伤。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急于发脾气,耐心的等待双方情绪平稳,再告诉他,他错在哪里,如果他抵抗,根本就不听你道理,你试试带领孩子“换位思考”,孩子所犯的错误,把错误的主体和客体反过来描述,让他去体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许孩子会立刻柔软下来,作为父母,当看到孩子能够“明理”了,更够“体谅别人”了,一定要好好拥抱自己的孩子,鼓励他,为他加油!
记得我家孩子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老师曾经跟我告状,说我家孩子玩滑梯在梯子上排队的时候,用脚故意踩后面小朋友的手。我听了非常气愤,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这么顽劣呢?当时真想揍他,带着孩子给老师和小朋友道歉后,一路无话,回到家。
我问孩子:“你为什么这样做?”
他说:“我只是觉得好玩!我想试试会怎么样。”
我问他:“你现在知道是怎么样了吗?”
他说:“知道了,会很疼!”
我义正言辞的告诉他:“以后,如果你想尝试某些事情的时候,先不用真的去试,你只需要想想,这件事情发生在你自己的身上,你会感觉怎么样?如果你自己觉得好,你才可以去做给别人,如果你自己觉得不好,千万不能做给别人,记住了吗?”
他说:“记住了。”
当一个孩子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这个孩子基本就是个好孩子,做父母的一定要引导这份“善良”根植于孩子潜意识里,尽早的告诉自己孩子这个道理。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