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下的孩子(让孩子拥有未来竞争力)
通识教育下的孩子(让孩子拥有未来竞争力)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答案只有一个:亲子阅读。孩子小的时候是需要父母陪伴的,从小坚持亲子阅读,让阅读成为亲密关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方受益。我们家是小孩四个月左右开始亲子阅读的,前期可能枯燥一些,主要靠家长坚持;等到小孩能回应的时候,就会比较有意思了;再大一点,小孩开始提要求的时候,家长可能会烦躁,一本书读几十遍,真的是把书都翻烂了。但好处就是认识的字很多,他5岁左右就开始自己看了。 “年少就该广读书”, 古今中外各种题材都要看,通过阅读,和孩子一起找到学习的自驱力,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 而通识教育,便是培养T型少年及新T型人才的根本。通识教育不是大学生的专利,而是每个孩子都应接受的教育。 我们普通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接触和尝试通识教育呢?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 广读书
现在社会,为人父母压力很大,生怕哪点没做到位影响孩子未来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最近“双减”政策出来后,好多家长懵了。这也减那也减,考试的时候题目难度减不减?没了辅导班升学怎么办?考不上高中以后就毁了呀!
家长们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焦虑着,用自己固有的思维为孩子的前途焦虑。少年商学院的创始人张华老师集10年研究与实践写成了一本“未来之书”《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以下简称《世界是我们的课堂》),提供了详实的策略建议与实操路径,引导父母破解教育焦虑,培养面对未来有核心竞争力的孩子。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中说:世界名校想录取的是从小有特点、未来有更大概率赢在终点线上的人。而这类人才,张华老师称之为T型人才。培养新T型人才,其实就是培养面对未来社会复杂挑战时也永远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幸福指数高的人。
而通识教育,便是培养T型少年及新T型人才的根本。通识教育不是大学生的专利,而是每个孩子都应接受的教育。
我们普通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接触和尝试通识教育呢?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 广读书
“年少就该广读书”, 古今中外各种题材都要看,通过阅读,和孩子一起找到学习的自驱力,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答案只有一个:亲子阅读。孩子小的时候是需要父母陪伴的,从小坚持亲子阅读,让阅读成为亲密关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方受益。我们家是小孩四个月左右开始亲子阅读的,前期可能枯燥一些,主要靠家长坚持;等到小孩能回应的时候,就会比较有意思了;再大一点,小孩开始提要求的时候,家长可能会烦躁,一本书读几十遍,真的是把书都翻烂了。但好处就是认识的字很多,他5岁左右就开始自己看了。
而阅读量的增加也给他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他因此在幼儿园的一次升旗仪式上发言(全班就他一个认识发言稿上所有字);也会图文并茂地画一些绘本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不同的人交流,了解千奇百怪的想法,阅 读,可以拓宽我们的世界的半径。
阅读可以提高学业成绩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中提到了李希贵老师分享的一件事:他在山东任教期间,某年因为没招到语文老师,学生们在上语文课时到阅览室看书,或者借图书馆的书在教室阅读。结果,期末成绩也并不比其他班差。同样的事我初中也经历过,我们是镇上的公办学校,初二的语文老师是一个年轻教师,上课的时候教室经常闹哄哄的,老师没办法就开始给我们读书,各种杂志课外读物,那年学期末我们班语文考试成绩还不错,最重要的是作文写得很好,因为考试成绩好,老师也不强迫我们写作业,大家都很开心。
因为爱阅读,我体验过写作文灵感如流水潺潺一气呵成的喜悦,也感受过在新学校作文满分的自豪;也因为爱阅读,我自发地去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在某次考试中帮了我的大忙。
2. 感受美
通识教育中对美的感知尤为重要,因为美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若无法感知生活中的美,好奇心、求知欲、创新能力等等都会缺失。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中说:多带孩子去听听音乐会、看看画展、欣赏欣赏大自然吧。我们一般家庭听音乐还行,音乐会寥寥;画画也行,看画展就一头雾水;但是欣赏大自然这事可就太普通了,白天看云看雨观日落,晚上星星月亮城市灯光,周末出门踏个青,再不济小区院子遛个弯。小孩天生对自然感兴趣,摸摸小花小草,观察蚂蚁蛐蛐,上山下河,只要大人不制止,他们可以玩一天。
感受自然之美,大自然是最好的学堂
我家小孩6岁,前几天我们每天下午去楼顶看日落,有一次他竟然要求带一本书《揭秘天气》,说:妈妈,这本书有一页介绍不同的云,我去看看外面有没有一样的。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求知欲又驱使他回到书中寻找答案。学习的自驱力就是这样一点点来的。
我们今年去了一趟敦煌,欣赏了无与伦比美丽的敦煌壁画,回家以后买了一本书《敦煌》,他兴致勃勃看了好些天,结合他在敦煌的经历讲给我:妈妈,你看我们也去过这里,这个壁画的故事我也听过。绘本阅读,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敦煌壁画的了解,也更懂得敦煌壁画的珍贵。
正因为有了这些美好的事物,我们才会对这个世界抱有爱心,也是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我们才更懂得保护与创造。
3. 多表达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中提到: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实践→公共表达”,我们的孩子可以真正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探索世界和与人沟通,以及如何表达自我。所谓“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这样的获得感与成就感经过日积月累,是了不得的。
没有经过思考的阅读是没有任何营养的,最好的输入是输出,一个知识点,如果能给别人讲明白,那自己肯定是烂熟于心了。我家小孩之前报了一个线上课,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录小老师视频”,每次课后完成作业,他要挑一道题目讲一下他的解题思路。刚开始的时候一个视频要录好几遍,虽然解题的时候很快,但是讲的时候打磕巴。后面再上课他就会更注意听老师的讲解思路,表述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讲题就能做到清晰易懂了。这个讲述的过程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完全把学习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知识。
通过表达让思维更清晰
除了语言表达还有行动表达,我们也不希望孩子当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多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既能让孩子体验到父母工作之余操持家庭的不易,也能让他感受到作为家庭成员参与家庭事务的荣耀,这些也能增长他对真实社会的认知。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中说:智慧型父母都在朝着“新T型人才”的方向培养孩子。而加强通识教育,培养T型少年,做到“广读书、感受美与多表达”这3件事有一个共同点——要给孩子一定的留白时间,而不是把他的时间都填满。
少一些技巧训练、技能练习,留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由探索、独立思考。不要带着功利心去做一些事,让孩子找到他真正感乐趣的,激发孩子的潜能,自我驱动去学习、思考、研究、探索、创造,允许他犯一些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收获是多方面的。
我们的孩子是属于未来的,而未来,是我们无法预知的。我们能做的是拓宽孩子知识的广度、加深孩子思维的深度,帮助他们应对未来复杂世界的挑战,而通识教育是帮助他们走向未来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