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天下知(才士有情撒辛泪)
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天下知(才士有情撒辛泪)我可以说从高一开始,才开始真正地接触和体味《红楼梦》与《西厢记》文化,但就算是这浅尝辄止的接触,也让我感到醍醐灌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我难忘那“无语怨东风”的惆怅与含蓄,也为那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身影而无限感慨,却无可奈何。一代批评大家金圣叹曾将《西厢记》列为“第六大才子书”,盛赞其为“神物”并称《西厢记》应“扫地读之,焚香读之,对雪读之,对花读之、尽一日一夜之力一气读之,展半月一月之功精切读之,与美人、道人并坐读之”。如今两相对照,发表了一番自己的见解后,我又不禁想通:如果金圣叹能够读到《红楼梦》,那么“六大才子书”是否也会变成“七大才子书”,残春中的东风是否也会拂去悼红轩中一把辛酸之泪,给曹公的坎坷人生以些许慰藉?但《红楼梦》之所以更高一筹,并不在它涉猎的知识文化领域之丰富,最主要应为其内涵的深刻——对生命与美的一种严肃与虔诚之心。在开卷第一回中
作者 张子阳,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文(3)班学生。指导教师:焦军
才士有情撒辛泪 佳人无语怨东风
——浅析《红楼梦》与《西厢记》之间的联系及对《红楼梦》笔法蜕变的思考
《红楼梦》可谓是一部集大成而无先河的著作。前八十回故事之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尤为感兴趣,那便是在第二十三回时,宝、黛二人共赏《西厢记》的情节。
这一回中,标题便首先点出“西厢记”““牡丹亭”两部大书的名称,而这样用书名来做标题,在前八十回中仅此一例;正文之中,先写宝玉携《会真记》葬花,再写黛玉在宝玉的力荐之下品读《西厢记》,并由曲生情,不觉潸然泪下。文中多次引用《西厢记》原文,如“多愁多病身”“倾国倾城貌””“苗而不秀,是个银祥镴枪头”等,而对于引发黛玉感慨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一句,周汝昌先生更是在他的著作中,指出此句话与宝玉将花瓣撒在溪上,任其流去的情节,共同与溪名“沁芳”二字照应,是“全书的象征,整部的主题”,寓示着园内众人“随水而去”的命运。且不论这一观点是否完全无误,这一回书至少在整部《红楼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与《西厢记》的勾连,也引发我去探索这两部书之间所共有的精神内核,体味两个不同世界中的共通之处。
由联系两本名作的“花落水流红”看去,《红楼梦》与《西厢记》共有的感情基调,是对至真至情的眷恋与追求。《红楼梦》第一回便开宗明义地写“大旨谈情”,因此讲述的是“一干情鬼下凡历世”之事,而第五回听曲时的引子开头也是“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就连书名也曾为《情僧录》;《西厢记》则始终都未脱落“情”字,由张生、莺莺二人的相互爱慕与追求为主线,通篇叙写他们的感情经历。而类似于“花落水流红”这样显露悲情之句,在《红楼梦》的篇章(尤其是后半部)中更是频繁出现,并在七十八回的《芙蓉女儿诔》中达到了顶峰。曹公饱读诗书,在文章中特意提及“花落水流红”一句,想必是要用这千古名句,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怀金悼玉,试遣愚哀”。
而在写法上来看,《红楼梦》与《西厢记》之笔法都给我了极为难忘的印象。《西厢记》脉络清晰,故事情节安排错落有致,叙写自然,伏线安排恰到好处,例如在第一本的楔子和第一折中,老夫人和张生的开场白,不仅道出了二人的性格特点,还埋下了“郑恒拆散婚事”和“杜将军两助张生”两条极其重要的伏线。《红楼梦》则更不必说,不但结构章法极其严谨(周汝昌先生有“两大扇九回一小节”之分析,同时脂批中也多有透露),伏线设置得更是极妙,谐音伏线(“祸起”“真应怜”“原应叹息”等)、诗词伏线(第五回及第十八回)、情节伏线(葬花、凤姐弄权等)甚至于标题伏线(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在书中均占一席之地,令读者拍案叫绝。除此之外,二者在语言表达上,兼具“诗化语言“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勾起脑中多少回忆;“无材补天,幻形入世”、“霁月难逢,彩云易散”、“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引发心头多少思量。读这文字,便如同赏玩金珠美玉,置身烟雨胜景,让人回味无穷,不愿释卷。
从精神主旨来看,二者更是有共通之处。《红楼梦》中明显表露的主旨,便是“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而《西厢记》在全剧的收尾部分,道出了曲家“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他们由世俗对“己欲”的追求,上升到了“想天下之人所想”的高尚境界,表达的是对众生的关切、祝愿与追思。由此看来,纵然《红楼梦》、《西厢记》相隔数百年,《红楼梦》又岂无《西厢记》之精神与风骨乎?
然《红楼梦》与《西厢记》虽有诸多共同之处,毕竟仍有轩轾,这就要论述到《红楼梦》笔法之于明清之其他小说所产生的蜕变与飞跃。“太平闲人”张新之在评点《红楼梦》时说“雪芹作书脱胎在《西游记》,借径在《金瓶梅》,摄神在《水浒传》”,这使我对《红楼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就这三部小说来看,《水浒传》有一百单八将,《红楼梦》有一百零八位脂粉英雄(采用周汝昌先生观点);在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中,《金瓶梅》与《红楼梦》同列于“人情小说”之中;《西游记》则和《红楼梦》一样,都包含着宗教思想,就《西厢记》来看,已有前面所提到的若干项相似之处。
但《红楼梦》之所以更高一筹,并不在它涉猎的知识文化领域之丰富,最主要应为其内涵的深刻——对生命与美的一种严肃与虔诚之心。在开卷第一回中,作者借青埂峰上大石之口,道出了自己对所谓“风月笔墨”的反对和对刻板、单一的故事模式的批判(这一点在脂批上也多有涉及)、兰陵笑笑生纵有超群之才,所见所写不免流入“风月”之属;王实甫虽为元曲大家,以郑恒触死,娶妻封爵为尾,又煞得过于突兀。于是曹雪芹又在第二回书中,洋洋洒洒提出了一套“正邪两赋之论”,遂成千古奇谈。其实所谓“正邪两赋”,在《西厢记》等文学作品中已有显现,比如张生,同时有着“文章士”与“傻角”的两种性格特征。然而《西厢记》还只限于主人公,到了《红楼梦》,便是大大小小各色人物,均是“正邪两赋”,各有特色——且不论宝玉与十二钗等重要角色,就连所谓“纨绔子弟”薛蟠,狠毒的赵姨娘之流,曹公都能曲笔将他们的苦衷和盘托出,力求人物在个性鲜明的同时,也具有其它小说难以比拟的真实性。无怪乎“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我可以说从高一开始,才开始真正地接触和体味《红楼梦》与《西厢记》文化,但就算是这浅尝辄止的接触,也让我感到醍醐灌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我难忘那“无语怨东风”的惆怅与含蓄,也为那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身影而无限感慨,却无可奈何。一代批评大家金圣叹曾将《西厢记》列为“第六大才子书”,盛赞其为“神物”并称《西厢记》应“扫地读之,焚香读之,对雪读之,对花读之、尽一日一夜之力一气读之,展半月一月之功精切读之,与美人、道人并坐读之”。如今两相对照,发表了一番自己的见解后,我又不禁想通:如果金圣叹能够读到《红楼梦》,那么“六大才子书”是否也会变成“七大才子书”,残春中的东风是否也会拂去悼红轩中一把辛酸之泪,给曹公的坎坷人生以些许慰藉?
订阅号推荐
媒介之变
从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剧烈媒介迭变,观察未来世界的面孔。
红楼心语
芹梦轩
传记文学
读书向暖
民国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