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中考状元5科全满分(他教出了两位北京中考状元)
最牛中考状元5科全满分(他教出了两位北京中考状元)理科方面主要考察同学们的记忆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维缜密、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意识、对新知识吸收应用能力、对时间的掌控能力。2.能力层面这些原因反映在考卷上就是“对了,完全是蒙的”,“对了,含糊猜对的”,“对了,明确排除了ABC,选项D没看懂,但肯定选D”,“完全不懂,蒙错了”“排除了AB,CD里猜错了”“把动量、动能搞反了”“公式用错了”。问题和原因都说了,剩下的就是解决方法了,知识层面的问题最好解决,原则就是“缺什么补什么”。第一时间去答疑,据说现在公立学校老师答疑时间越来越少,但你也要找各种途径去解决自己的问题。通过答疑确定自己懂了,趁热打铁,赶紧找点专项练习做,看自己是不是真懂了,否则再去答疑再找专项训练。
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分析考试错题背后的原因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你是否能选择合适的解决办法,高效地解决问题。
问题很多,其背后大致有三类原因:知识层面、能力层面、习惯层面。
1.知识层面
知识没听说过、听了没懂、模糊的好像懂了、相似的知识点易搞混,这些都是知识层面的原因。
这些原因反映在考卷上就是“对了,完全是蒙的”,“对了,含糊猜对的”,“对了,明确排除了ABC,选项D没看懂,但肯定选D”,“完全不懂,蒙错了”“排除了AB,CD里猜错了”“把动量、动能搞反了”“公式用错了”。
问题和原因都说了,剩下的就是解决方法了,知识层面的问题最好解决,原则就是“缺什么补什么”。
第一时间去答疑,据说现在公立学校老师答疑时间越来越少,但你也要找各种途径去解决自己的问题。通过答疑确定自己懂了,趁热打铁,赶紧找点专项练习做,看自己是不是真懂了,否则再去答疑再找专项训练。
2.能力层面
理科方面主要考察同学们的记忆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维缜密、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意识、对新知识吸收应用能力、对时间的掌控能力。
这些方面不足反映在卷面上就是
计算犯低级错误、
计算速度慢、
推理过程马虎大意、
跳跃性强导致不严密、
很难将题干中的文字转换成脑中的物理过程、
已知条件太多,记不住,总是返工、
个别题目耽误太多时间,后来时间不够用、
做得太快,导致简单题失分,甚至漏题
....
解决问题的原则就是“缺什么练什么,能力实在不够,好习惯会来救场”。
计算能力:
如果你经常犯计算低级错误或是算得慢,不是因为你太粗心或太谨慎,而是计算能力薄弱,“下次我注意”这种事是不会发生的。只有切实提升你的计算能力才能根治,具体方法:别嫌丢人,秋季开学后我给大家印发初一口算练习册,每天定时练2篇并对答案,坚持到计算失分大幅降低为止(补充:握笔握松一点也能提高速度)。
记忆力:
记忆力无疑是高效学习的一个基础,要提高记忆力方法太多,这里不多说了,还是在百度里搜搜吧!如果记忆力短时间内来不及提升,还能用良好的做题习惯来弥补,比如正确的审题习惯,见《物理学科如何审题》。
逻辑推理能力、思维缜密:
平时喜欢玩逻辑猜谜的同学这方面一定没多大问题,但这一能力不是一两天就能提升的,靠的是天赋和平时的锻炼。如果你离大考还远,不妨多玩玩逻辑猜谜类问题;如果大考临近,那就别玩了,良好的做题习惯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具体往下看。
空间想象力、数形结合意识:
这种能力在数学和物理中尤为重要,直接影响你做题是死算还是巧算,对问题的理解是表面还是深刻。解决方法:多画图、多画图、多画图,多画图……(此处省略501字)
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信息题往往考察这种能力,不过大考中的信息题一般都是纸老虎,看似张牙舞爪,实际一碰就倒,解决方法:不用怕,相信自己。但是有些牛校为选出聪明、教着省劲、自学能力强的牛孩,会出些较难的信息题,那就得看真本事了,解决方法:平时养成自学的习惯,全面锻炼各方面能力。(比如想考匡班的同学)
对时间的掌控能力:
现在请估测一下你阅读本文开始到这里用了几分钟,如果估测的很慢或很不准,说明你对时间缺乏掌控。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做事拖沓、效率不高、复习时各科时间分配不合理、考试时时间分配不合理。解决方法:定时器加合理规划!要对自己日常做的事有个在时间上印象,如:“我吃饭一般用8~10分钟”、“从家到学校一般用30~35分钟”、“做10道简单物理题大约5~7分钟”、“做1道计算压轴题一般15~20分钟”这些时间都可以从随身携带的计时器上刻意地读取。心里对自己的时间有了概念后,可以进行下一步:规划,规划复习各科的复习时间、规划单科的复习重点、规划考试时的时间分配。在没有彻底掌控时间之前,随身携带定时器。
3.习惯层面
好习惯几乎可以全面解决你的所有问题,而你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由坏习惯长期积累造成的。习惯问题往全面了说怕我的键盘受不了,所以还是紧扣主题,说说考试中必备的好习惯以及必须杜绝的坏习惯——
01
坏习惯1:审题草率,这不是粗心问题,是个纯习惯问题,必须改!
好习惯1:严肃、认真、耐心地审题,具体见下期《物理学科如何审题》。
02
坏习惯2:演算纸随意涂写,演算纸上的公式推导、数字运算、图像东倒西歪,字体有大有小,错综复杂,想检查一下根本不知道哪些是哪道题的。这个习惯对提高你的错误率有奇效!
好习惯2:合理利用演算纸:不用太工整,但题和题要分开,可以用分界线明确哪块演算归哪道题;同一道题目中重要公式、次要公式、纯数字运算、图要分开。这样做并不会减慢你的书写速度,但会便于你检查,降低错误率。
03
坏习惯3:随性做题,做得顺了就得意的开始加速,遇到难题了就非得死磕到底,遇到会做但不喜欢的题就跳过,一会心情好了再做。性情中人没什么不好,但要想考出好成绩,至少在考试中要克制一下自己的真性情。随性做题会打乱你的考试节奏,进而失去考试状态。
好习惯3:按规划定时做题,模考主要就是训练这方面。看看哪部分题一般耗时多少,快了慢了都不好,哪部分的题该跳,哪部分题(比如万恶的物理实验题)就算你不喜欢也得按原计划去砍分。保持你的节奏,不被情绪所扰,才能保持好状态。
04
坏习惯4:“脑比手快”或“彻底想明白了再下笔”,这是个在考试中足以致命的恶习!!!必须改!!!
为什么淡定的张鹏老师突然不淡定了呢?因为太多学生屡教不改,太多学生因此而吃大亏,我在课上强调最多的也是“多画图,多动笔算算”。但毕竟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有限,改掉这个习惯除了老师课上监督,还需要学生对此深刻的自我认识,改掉恶习的决心以及家长的配合监督。“脑比手快”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1、思考不深入不细致;
2、思考不全面;
3、思维容易跳跃不严密,易犯错。当然这一条对记忆力超强、心算能力超强的天才学生是不适用的,比如霍金,但这毕竟是六十亿分之一的概率啊!
好习惯4:多画图、勤动笔。脑和笔配合关系应该是:
逐一突破型:大脑思考初步线索,启动笔,笔明确条件,反馈给大脑,大脑想出下一步思路,笔记录,明确后,反馈大脑进一步思考直至目的地。这样做至少有四个好处:
1、弥补记忆力不足;
2、减少跳步,进而减少不严谨带来的错误;
3、手牵制大脑,防止大脑跑神;
(比如上课记笔记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学生别跑神)
4、提供思路,很多题你死活想不出思路,但只要你把已知条件都按平时的训练表达在纸上,思路就会跳出来。
当然,如果你记忆力超好,心算也很严密,精神集中度也很高,那么……你可以无视这些常人的方法。最后,如何才能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这方面的文章网上有很多。主要的原则是:
1.不贪多、分阶段逐步改进!
(一次性全改了,你以为自己是神仙吗?这个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人哦!)
2.不嫌少、只要有进步就好,哪怕一点点,不可能一步到位哦!
3.自我奖励!
(看到自己的进步就给自己个小奖励,
但为了戒掉网游,三天没玩游戏了,奖励自己玩把游戏可不成。)
4.最难最难的一点:坚持下去!
(前三条都是为了这最后一条)
suzhoujzb
苏州最具影响力的家长圈
长按二维码即可识别
升学信息推荐>>>
回复101:查看近7年苏州中考分数线(含2015年)
回复102:查看2015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政策解读
回复103:查看2015苏州小学、初中各校施教区汇总
回复104:查看2015苏州各初、高中招生信息/简章
回复105:查看2015年苏州小升初、中考升学&活动信息
回复106:查看2016苏州小升初、中考、高考大事记
各类群推荐>>>
2016苏州幼升小交流群 >>>>>463619657
2016苏州小升初家长群 >>>>> 234076790
2016家长帮苏州中考群 >>>>> 181339125
2016家长帮常熟中考群 >>>>> 413942190
2016家长帮吴江中考群 >>>>>413342681
2016家长帮太仓中考群 >>>>> 283348116
2016家长帮昆山中考群 >>>>> 215832292
2016家长帮张家港中考 >>>>> 376716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