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的四种正确姿势(母乳喂养的5大技巧)
母乳喂养的四种正确姿势(母乳喂养的5大技巧)不要严格限制喂奶时间,尤其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周。在感觉到宝宝有吃奶的需求时,妈妈再喂奶即可。1、按需哺乳2016年中国营养学会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提出0-6月婴儿喂养指南,并强调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Pexels在断脐、擦干后不久就可以与母亲皮肤接触(Skin-to-Skin),并吸吮双侧乳头 吸吮前不需要擦拭或者消毒乳头。
每年的520,不仅是网络情人节,也是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今年母乳喂养宣传日的主题是:妈妈的奶,妈妈的爱。母乳是母爱传递的重要纽带,是母亲给宝宝的珍贵礼物。
从母亲怀孕到孩子两岁期间的1000天,是增强孩子免疫力、预防成年期疾病的关键窗口期。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宝宝的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还可以减少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给全球母亲的倡议:
- 出生后的第一小时内尽快开始母乳喂养;
- 出生至6个月纯母乳喂养(不必要喂水);
- 6个月之后添加适当辅食,持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
分娩后1小时以内是开始母乳喂养的黄金时期,越早开始母乳喂养,越有利于泌乳。母亲会在分娩后的最初几天分泌初乳。为淡黄色液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抗体,可以保护宝宝免受感染。
2016年中国营养学会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提出0-6月婴儿喂养指南,并强调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Pexels
在断脐、擦干后不久就可以与母亲皮肤接触(Skin-to-Skin),并吸吮双侧乳头 吸吮前不需要擦拭或者消毒乳头。
1、按需哺乳
不要严格限制喂奶时间,尤其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周。在感觉到宝宝有吃奶的需求时,妈妈再喂奶即可。
基本上间隔时间为2-3小时,一天约8-12次,只要宝宝有下图的饥饿表现,妈妈就能准备喂乳了。
情绪良好时↓↓
妈妈 “我要吃了!”(©网络)
其次是有些小烦躁,有更多的活动时↓↓
妈妈 “我真的要吃了!”(©网络)
最晚的就是啼哭期了↓↓
妈妈 “我很饿了!”(©网络)
按需哺乳能使妈妈的乳房及时排空,有利于乳汁的再次生成,不仅能保证宝宝有充足的乳汁,也可以增强新生儿与母亲之间的连接。同时也能避免妈妈因为分泌了过多乳汁而过于消耗体内热量哦~
初生的宝宝应不分白天黑夜按需喂养,宝宝饥饿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固定的喂奶次数和时间,要保证每天喂奶在8-10次以上。
©Pexels
出生后2-4周宝宝会逐渐建立自己的进食规律,家长应根据宝宝情况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建立规律哺喂的良好习惯。
2、正确的哺乳姿势
哺乳妈妈要记得“一边乳房喂养不要超过30分钟,在宝宝吸空一边乳房后,换边再吸另一边乳房”,不然会导致喂养并发症哦。
正确的喂乳姿势:
① 宝宝的头、身体和肩膀要在一条线;
② 宝宝的脸要面对乳房,鼻子要面对乳头;
③ 尽量让宝宝贴近你的身体;
④ 如果是新生儿,妈妈则要再托住宝宝的臀部,并使用哺乳枕;
⑤ 宝宝跟妈妈的乳房要正确衔接:宝宝要将妈妈的乳头连同乳晕都含入,如果只吸吮乳头不只是妈妈会受伤,宝宝也会因为喝不到乳汁造成营养不良。
推荐宝妈4种较舒适的喂乳姿势↓↓
©网络
3、宝宝的食量变化
有的宝妈总是想让宝宝多喝一点,但其实母乳每一次的分泌都是为了配合宝宝的独特需求而设计的哦~
©网络
从上图就能看到宝宝的食量变化,所以母乳妈妈们别太紧张宝宝吃不饱,或是乳汁分泌太少的问题,秉持着“吸吮越多,奶量越多”的原则,宝宝一天天长大,胃口也就跟着大起来了。
4、如何判断乳汁分泌是否充足?
- 如果哺喂时婴儿有节律地吸吮,并可以听见明显吞咽声;
- 出生后最初2天婴儿每天至少排尿1-2次;
- 如有红色尿酸盐结晶的尿,应在出生后3天消失;
- 出生后第3天开始,24小时排尿应达到6-8次;
- 每天有8-12次较为满足的母乳喂养,则认为是母乳充足。
5、如何预防与护理?
首先,就是要提早预防喂养并发症的可能。那要怎么做呢?
(1)正确的喂乳姿势,一边乳房哺乳不超过30分钟。
(2)用小拇指从宝宝嘴角进入,将乳房移出。
(3)用乳头霜或乳汁覆盖乳头表面。
(4)避免用肥皂去除身体表面的天然油脂。
如果发生了胸部胀痛、乳头皲裂、乳腺炎等并发症的情况。又该怎么办?
- 排空乳房;
- 哺乳前温湿敷;
- 按摩乳房;
- 哺乳后冷敷或用白菜叶冷敷。
如有哺乳相关问题,欢迎咨询嘉会助产士门诊~
版权声明:
文章内容由嘉会医疗医疗团队撰写并审核,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