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欺凌真的会有心理障碍(悲剧命运的轮回)
童年的欺凌真的会有心理障碍(悲剧命运的轮回)朱丝婷犹如弟弟戴恩的小母亲,这情形又象是少女时期的梅吉,照料被母亲冷落的弟弟们。等到青年戴恩为救人溺水身亡后,朱丝婷的懊悔和自责几乎把自己毁掉,也使她和真心相爱的雷恩之间的关系岌岌可危。梅吉在母亲的忽略下长大,但她对自己的女儿朱丝婷,却也不自觉地冷落。等意识到女儿的好处,想和女儿亲近时,脾气古怪的女儿却不愿亲近她。十几年后,丈夫帕迪被多年没见的富婆姐姐想起来,全家人搬到了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牧场,菲的负担开始减轻。就在她恢复了一点活力时,最爱的长子弗兰克又因为身世被揭穿,和继父反目成仇,不知所踪。不久丈夫和另一个优秀的儿子斯图又死于意外,菲的性子越发沉寂和麻木。母亲菲奥娜在粗犷美丽的德罗海达,女儿梅吉长成了美丽能干的少女。菲又眼睁睁地,看着梅吉爱上了英俊的神父拉尔夫,这个男人深爱梅吉,却热衷于追逐权势。在梅吉和罗马教廷的高级神职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梅吉的一生,和他爱恨痴缠,二人的私生子戴恩,
导语:《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也让她从一个神经病理学家,成功转型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作家。小说诞生至今40多年,创造了累计达3000多万册的销量,被誉为"自《飘》之后最为成功的家世小说",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荆棘鸟
《荆棘鸟》的主线是梅吉.克利里。初出场时,梅吉还是一个4岁的小女孩,小说结束时,56岁的梅吉接到了女儿朱丝婷的结婚电报,时间已经过去了50多年。
在这半个多世纪里,克利里家的祖孙三代女人,不管性情如何,都不约而同地为情所困,甚至梅吉和母亲菲奥娜(简称菲)二人,几乎遭遇了同样的爱情悲剧。
一、 母女命运的悲情轮回梅吉的母亲菲,美丽优雅,出身贵族,却爱上有夫之妇,未婚生子弗兰克。母子俩被家族视为耻辱,逐出家门,下嫁给了贫穷的雇工帕德里克.克利里(简称帕迪)。 她沉默寡言,每天为一大家子的衣食住行操心,忙碌不休。
十几年后,丈夫帕迪被多年没见的富婆姐姐想起来,全家人搬到了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牧场,菲的负担开始减轻。就在她恢复了一点活力时,最爱的长子弗兰克又因为身世被揭穿,和继父反目成仇,不知所踪。不久丈夫和另一个优秀的儿子斯图又死于意外,菲的性子越发沉寂和麻木。
母亲菲奥娜
在粗犷美丽的德罗海达,女儿梅吉长成了美丽能干的少女。菲又眼睁睁地,看着梅吉爱上了英俊的神父拉尔夫,这个男人深爱梅吉,却热衷于追逐权势。在梅吉和罗马教廷的高级神职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梅吉的一生,和他爱恨痴缠,二人的私生子戴恩,也宿命般地把自己奉献给了教会,又在通过教会的考察之后,意外身亡。
梅吉在母亲的忽略下长大,但她对自己的女儿朱丝婷,却也不自觉地冷落。等意识到女儿的好处,想和女儿亲近时,脾气古怪的女儿却不愿亲近她。
朱丝婷犹如弟弟戴恩的小母亲,这情形又象是少女时期的梅吉,照料被母亲冷落的弟弟们。等到青年戴恩为救人溺水身亡后,朱丝婷的懊悔和自责几乎把自己毁掉,也使她和真心相爱的雷恩之间的关系岌岌可危。
命运总是太会捉弄人。克利里家的三代女人,在爱情和婚姻上,没有一个是顺利的。
荆棘鸟
二、 母亲和女儿的疏离关系开始看《荆棘鸟》时,总是对梅吉和母亲菲的关系大惑不解,甚至感到愤怒。
菲只有梅吉这一个女儿,但梅吉就象个野孩子一样长大。菲对于梅吉的一切,似乎都不在乎。她不关心梅吉穿什么衣服,心里想什么,是否被人欺负,是否有朋友,和什么人走得近。连拉尔夫在离开德罗海达前,都特意去提醒她,要她关心一下梅吉,帮她去交际,让她找到合适的男孩。她答应了,却转头就不当回事。
甚至拉尔夫离开以后,绝望的梅吉草率地嫁给酷似拉尔夫、却毫无担当的雇工卢克,她也没有什么表示。梅吉在远离家乡的异地,被守财奴丈夫剥夺财产,扔在一边自生自灭,生女儿时又难产,如果不是拉尔夫恰好到来,恐怕梅吉的命运就是惨死异乡。
拉尔夫劝告菲:带梅吉参加舞会,结识年轻人
做为一个母亲,她怎么能这样对待唯一的女儿?明明什么都知道,连戴恩是女儿和谁生的,都一眼看得出来,为什么就无动于衷,象个毫无关系的外人一样?不,连外人都比她关心梅吉。梅吉被丈夫抛在一边不管不问时,是外人——安妮夫妇照料她和朱丝婷,并谴责梅吉那个无良的丈夫。
直到后来再次阅读小说,才好象明白了,她种种不近人情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三、 被命运打击怕了的母亲菲的不伦爱情,是她一生中最华彩的记忆,也把她推入了命运的谷底。从上流社会的名门闺秀,变成一个为了糊口整天操劳,神情麻木的贫家主妇。在黯淡无望的生活中,只有长子弗兰克,能让她流露出一点正常人的情绪。
弗兰克却和继父水火不容。继父对母亲的爱,在他看来是亵渎和侮辱。因为身世被继父无意中说穿,弗兰克远走他乡,继而给自己招来了牢狱之灾。虽然最终被拉尔夫解救,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但已经被监狱生活折磨得不象个正常人了。
对于女儿梅吉,菲除了期望她能快点长大,帮自己分担家务之外,就没有任何祝福和希望了。她不但对自己的人生绝望,对女儿也早早地预言了悲剧的命运。
忧郁无助的菲
她相信,在男权为主的社会环境下,女儿不会有幸福的机会。她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就算出身高贵,一旦妨碍到家族利益,也被毫不留情地驱逐出门。哪怕是帕迪这样卑微的农夫,也能主宰她的命运。更何况出身底层,注定没有好机遇的女儿呢?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习得性无助"。试验用的狗狗被反复电击之后,即使给它自由,它也不敢逃走,而是直接表现出了被电击时的各种痛苦反应。在持续打击之下,它已经不相信自己能够躲避痛苦了,而是绝望地等待下一次暴击的来临。
这个观点充分说明了,菲面对女儿的一系列反常行为。既然女儿的不幸是命中注定的,不如从一开始就放弃为她的幸福而努力。免得在将来,女儿受到爱情或者命运的不公对待之时,她再跟着承受一次沉重的打击。
而神奇或者说不幸的是,梅吉的命运果真象她想象的那样,几乎复制了她的不幸模式:爱上不能爱的人,婚姻不幸,又在爱子成年后失去了他。这更加印证了她对于自身,以及女儿不幸命运的判断。
离开德罗海达的梅吉
即便只是"物伤其类",她也不可能不感到痛苦,但潜意识又告诉她:你帮不了她,你们无法对抗强大的命运。她选择了视而不见,把自己封闭起来,好过靠近女儿,感受双倍的痛苦。看似冷漠不近人情的背后,是一个再也承受不起命运打击的可怜灵魂。
四、 克利里家中父母的缺位在梅吉的成长过程中,无论帕迪还是菲,在情感方面,都没有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
菲不用多说了。做为母亲,除了长子弗兰克,其他的孩子,她并没有多少关注。
由于缺乏基本的生理教育,少女的初次来潮,把梅吉吓得以为得了绝症,躲在无人的角落里,准备独自面对死亡。幸亏始终关注梅吉的拉尔夫找到了她,并窘迫地向她解释了他所掌握的一点生理知识。做为神父,这也够难为他的了。
而父亲帕迪,是一个性子粗放、保守、大男子主义的传统男人,他对于家人的爱,藏在心里,却羞于表达。对于儿子,他管教的方式是严厉的打骂。只有在面对唯一的女儿梅吉时,他才难得地显露出一点温情。
帕迪在面对儿子时总是粗暴的
梅吉小的时候,还能偶尔享受一下父亲温暖的怀抱。等到梅吉一天天长大,慈父形象也不见了,父亲甚至会刻意地回避她,好像不知该如何面对长大的女儿。
父母的相处模式,对家庭的氛围和子女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克利里家的父母相处模式,实在称不上温馨。对菲来说,"帕迪的妻子"这个身份是她必须要尽的一种义务,她对帕迪没有爱情,甚至竭力避免和他单独相处。丈夫帕迪呢?妻子对于他来说,是高高在上需要仰慕的女神,他谨慎拘束地爱着她,却不知如何使她开心。
在爱情和婚姻方面,梅吉从父母那儿学不到什么象样的东西。拉尔夫是她成长路上的导师,甚至承担了许多父母应该承担的职责。梅吉对拉尔夫,由依恋转为爱情,实在是太正常的事情。
真正陪伴梅吉长大的人是神父拉尔夫
五、 母女之间最后的和解梅吉的儿子戴恩是个关键人物。菲和梅吉母女俩第一次正式的对话,或者说是交锋,就是围绕戴恩的身世展开的。
菲毫不留情地戳破梅吉"儿子的父亲是卢克"的谎言,指出她第一眼就看出他是拉尔夫的儿子。又告诉梅吉,关于拉尔夫的一切,从来就没有逃过她的眼睛。在梅吉愤怒地指责她时,她说出了弗兰克生父的故事,告诉女儿,正是因为自己的遭遇,所以对女儿的结局心知肚明。
面对梅吉尖刻的讽刺,她承认自己的不幸在于她自身的过错。虽然她不后悔自己的爱情,但对于自己因为沉溺于过去,而给丈夫和孩子带来的伤害,她也坦率地承认了。
和拉尔夫如出一辙的戴恩
从这个时候起,她麻木冷漠的形象开始有了温度。岁月催她老去,也让她从长久的幻觉中回到了现实,完成了对自我的反省、批判和拯救。
她变成了一个比较正常的女人,跟女儿的关系也得到了修复。她开始给予女儿更多地尊重和关注。人到中年的梅吉,终于找到了心理上的"母亲"。
正因如此,在几年后戴恩溺水身亡时,梅吉的悲痛和压力也多了有力的分担者。和自己母亲的关系改善,也拉近了梅吉和女儿朱丝婷的心理距离。朱丝婷认为自己对戴恩的死亡负有主要责任,情绪濒临崩溃之时,梅吉和深爱女儿的雷恩联手,把她从危险的抑郁情绪中解救了出来。女儿最后获得了属于她的幸福婚姻。
克利里家族女人的命运魔咒,至此终于被打破。
曾经叛逆的朱丝婷,最终获得了幸福
六、 作者自身家庭的悲剧考琳.麦卡洛的笔下有很多人物,在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父母形象都是缺位的。这种设定,和作者的身世有很大关系。因为她自己就有一对非常不负责任的父母。
麦卡洛的母亲,据她的描述, "人生不得意",日常的表现是"沮丧的,痛苦的"。她对待家庭和孩子的方式,和梅吉的母亲如出一辙。
而母亲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亲。麦卡洛的父亲是个不负责任的混蛋,对子女无视,人们在他死后才发现,他竟同时拥有四个"家庭"。做为女儿,麦卡洛从他这里得不到父爱,还被迫继承了他留下的大笔债务,所幸的是《荆棘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才使她摆脱了这笔巨债。
作者考琳.麦卡洛
她的笔下,即使是充满爱心的父亲角色,表现出来的都是脱离现实的别扭。因为她也不知道正常的父爱是个什么样子。
生长在这样一个缺乏温暖的家庭里,尽管本人才华横溢,追求上进,但麦卡洛的内心,始终对自己不太自信。她直到四十七岁才结婚,不能不说受到早年父母失败的婚姻的影响。
七、对于孩子来说,从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抚育者的作为,就左右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判断。 弗洛伊德说:"早期的童年经验,在决定成年后的人格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从小被关爱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不幸,他的心底都会有一片不会消失的光明和温暖。
同样,难以想象一个从小生长在暴力和谎言中的孩子,成年之后会拥有正确的三观。
儿童从早期经验中学会的一切知识,就是他们以后面对人生时的全部武器。对此,我的一位老师曾经有过形象的比喻:"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
所以为人父母者,不能不慎重。
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亲情的关爱。愿每个不幸的灵魂,都能得到救赎与自我救赎。
童年的梅吉
参考文献:
《荆棘鸟》 考琳.麦卡洛 澳大利亚
《畸形父爱引发的畸形人生——考琳.麦卡洛对父爱的阐释》 徐梅 第18卷第5期 2016年10月 安顺学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