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孩子说知恩感恩(孩子不说谢谢愁坏家长)
怎么对孩子说知恩感恩(孩子不说谢谢愁坏家长)第二种,羞于表达谢意。因为从小缺乏感恩教育,孩子从父母那获得的一切都太容易,所以也不知道珍惜和感激。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别人帮助他被认为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不必说“谢谢”。而面对自己的困境,不帮助自己的人反而是敌人、仇人。孩子的价值观可能因此而遭到扭曲,把责任和义务都留给了别人,而自己习惯于享受直接拿来的成果。现在很多家庭仍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并且不求回报,他们把孩子照顾的太好了,有的家长甚至觉得孩子和自己说谢谢是“见外”,如果孩子哪天和自己说谢谢家长反而有失落感和距离感。在亲子间就缺乏感恩,孩子会把这种互动模式扩展到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成为一个丧失感恩心态的人。孩子从小缺乏感恩教育,自然对别人的付出视而不见,通常会造成以下三种结果:第一种,认为别人的帮助理所当然。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个看上去有七八岁大的男孩儿被挤得摇摇晃晃,旁边一位阿姨主动站了起来,招呼男孩儿过去坐下。孩子妈妈非常感谢,让孩子和阿姨说声“谢谢”,可男孩儿仅仅看了阿姨一眼,“谢谢”两个字始终没有说出口。
妈妈为此感到焦虑不安,在几次催促无果下,开始呵斥孩子,男孩儿或许是觉得受了委屈,忍不住啜泣起来。让座的阿姨为此感到非常愧疚,一个劲儿地劝妈妈说“多大点事儿,快别为难孩子了。”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富足,家长呵护备至,学校的管教也不敢过于严厉,反而不知道该怎样感恩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多半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在下降,感恩别人付出的能力也受到了损伤。
现在很多家庭仍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并且不求回报,他们把孩子照顾的太好了,有的家长甚至觉得孩子和自己说谢谢是“见外”,如果孩子哪天和自己说谢谢家长反而有失落感和距离感。在亲子间就缺乏感恩,孩子会把这种互动模式扩展到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成为一个丧失感恩心态的人。
孩子从小缺乏感恩教育,自然对别人的付出视而不见,通常会造成以下三种结果:
第一种,认为别人的帮助理所当然。
因为从小缺乏感恩教育,孩子从父母那获得的一切都太容易,所以也不知道珍惜和感激。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别人帮助他被认为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不必说“谢谢”。而面对自己的困境,不帮助自己的人反而是敌人、仇人。孩子的价值观可能因此而遭到扭曲,把责任和义务都留给了别人,而自己习惯于享受直接拿来的成果。
第二种,羞于表达谢意。
对于别人的帮助,孩子或许也是有感激的,但在他从小的教育中并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孩子并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谢意。再或者,因为爸爸妈妈总对他说“不用谢”、“不用和父母这样客气”,让他说谢谢反而会觉得不好意思,羞于表达。要知道对别人表示感谢不仅是种态度,也是种能力。父母的疏忽无形中在剥夺孩子的这种表达和反馈的能力。
第三种,对帮助者冷漠相对。
还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孩子在得到帮助后表现得非常冷漠,很“高冷”。这种类型的娃心理想法是这样的:我并没有要求你帮助我,你帮助我是你的事,与我无关,你不帮助我我也不怪你,还是因为这与你无关。别人善意地提供帮助,孩子却认为是“多管闲事”,并且“后果自负”,这是对感恩最严重的亵渎。
教孩子学会感恩,是自己作为受惠者尊重他人的付出,是对别人善意的举动一种正向反馈。在孩子小时候,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课。那么家长要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感恩呢?
1、 先对父母学会感恩
对于孩子出生后接触到的第一个亲密关系,亲子关系是娃一生中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石。对父母都不抱有感恩心态的人,怎么能期待他对陌生人、对整个社会怀有善意?家长千万别总把对孩子的付出看做“份内事”而拒绝孩子的谢意,这其实是在误导他。
正确的做法是先要教会孩子对父母感恩,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感谢父母的不懈努力,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好的生活,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烦恼。对父母的感恩教育,特别强调仪式感。比如,和孩子在重要节日以及生日的时候互送礼物,表达感谢;家长以身作则,孝顺祖辈,常回家看看;也不要觉得“我爱你”这样的话肉麻,这些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 掌握感恩的技巧
对别人的帮助说“谢谢”,需要帮助的时候多用“请”,还有“麻烦了”、“辛苦了”等语言,这些都是宝宝需要掌握的语言表达技巧,也是必备的感恩礼节。用话语来表达感谢最直接,也很暖心。
此外,父母也可以尝试让孩子通过送礼物、分享玩具等方式,来表达对帮助者的谢意。可能孩子的方式在大人眼中很幼稚,却代表着最纯洁的感情,父母不必阻止,反而应该鼓励。
3、 让娃知道感恩的原因
小明有一次收到了爸爸朋友送的新玩具,是一架非常漂亮的遥控飞机,他勉强和叔叔说了声“谢谢”。朋友走后爸爸问其缘由,他说其实自己并不开心,因为家里有好几架这样的飞机了,有些玩够了。但爸爸引导他说:“你感谢叔叔,是因为他在关心你,不是吗?”这时小明才恍然大悟,并且开心起来。
发自内心的感恩,比形式上被强迫说“谢谢”更有意义。的确有那样的孩子,对别人的帮助都会说“谢谢”,但是却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感谢什么,而仅仅是父母要求这样做。了解他人的帮助对自己的价值,这样的感恩才是高规格的、真正的感恩。
就像原因中分析的那样,因为家长习惯于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也就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切,因而丧失了感恩的能力,幸福感也好像受损了一般,你要掏心掏肺地对他好,他才能满意,稍有不适,就会让娃觉得不高兴,幸福的底线被调得特别高。
所以,家长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合理的、基础的需求可以满足,超出家庭承受范围的要区别对待,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状况,了解父母辛苦工作的状态,知道他想得到的超标准的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难得”所以“感恩”,太易得到的就不会感恩。
5、 鼓励孩子帮助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帮助别人。虽然孩子小,但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会孩子对他人表达善意,他才会更懂的感恩的真谛,并从助人与被助中感到快乐和幸福。指责孩子“爱无能”,也要想一想平时是否给孩子创造了这样的机会。
不得不说,很多家长本身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何况教育孩子呢?家长不仅要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用实际行动来感恩,也要主动帮助他人,形成良好的感恩体验。
总之,教会孩子感恩心态,并非一句“谢谢”这样简单,敷衍了事或者干脆不会感恩,只会养出越来越多的“白眼狼”,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感恩,是家长重要的课题。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