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小衔接简介(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小衔接简介(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保教主任辛月说:“儿童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时期,但是这个基础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读、写、算的基础。从发展的连续性来看,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虽然属于不同的两个学段,但是客观上有着自然衔接的内在机制。因为幼儿园的教育是渗透在生活中和游戏中的,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它是基于直接经验的学习,这种学习为今后到小学的学习实际上奠定了大量感性经验。就孩子玩积木而言,从最初不择色、不择形的无意堆积,到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搭建作品,孩子通过比较、测量,感知着空间关系、数量关系,从而获得重心平衡、对称、有规律地排列等知识和能力。在搭建的时候呢,他们的手腕关节,肘关节和肩的平衡协调稳定性都会得到发展,手眼协调、注意力、手指力量等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对以后写字握笔是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说这个基础是一个人格的基础,当他的人格特别健全的时候,其实对于任何的困难和挑战,他都有
一转眼就到了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期,因为再过几个月,他们就要进入人生一个新的阶段,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
记得刚入园,从洗手、吃饭、上厕所到整理物品,从生疏到熟练,从需要帮助到独立完成,他们的小手越来越有力量,也越来越灵巧,在家园共育中,幼儿自主独立的意识也越来越强,集体生活中得到尊重和鼓励,变得更加自信。
大(四)班闫芝涵:“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搭积木、绘画、涂鸦,还学会了唱歌、跳舞。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遵守规矩、讲文明、懂礼貌,回到家我会帮爸爸妈妈干家务,老师会教我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喜欢上幼儿园。”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小朋友们要从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转变至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临河区第五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通过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良好习惯的养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设置了系统的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中,能力得到促进,信心得到提升,以便于平稳过渡两个教育阶段的转折期。
教师黄丽坤告诉记者:“我们尽量强调生活化学习、游戏化学习,强调学习和孩子本身的生活产生关联,我们发现孩子们可以自然而然地适应学习,也非常喜欢学习。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游戏,与孩子一起探索身边的环境,和他们一起讲故事、聊天,探索做有趣的事,帮助孩子初步建立入学的信心。”
大(五)班杨一一家长说:“今年九月份,我的小孩就要上一年级了,这些年我也看到了他成长的变化,这也是家园共育的体现。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顺利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科学地入学准备应该引领孩子踏踏实实走好幼儿园的每一步,丰富生活经验,养成良好习惯,涵养健康品格,才能为后继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合大班下学期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临河区第五幼儿园聚焦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学习品质等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引导幼儿通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幼儿积极主动适应小学生活。通过家园共育,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出发,将入学准备教育贯穿于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渗透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和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各方面准备。
教师邬雅楠说:“幼儿教育的任务并不是让幼儿以获取技能和知识为主,而是让他们更加侧重于学习兴趣、能动性和习惯的培养。在幼小衔接过程当中,幼儿园也没有将关注点过重的放置在知识的衔接上,幼小衔接过渡期中的鼓励者、支持者、观察者和引导者。”
保教主任辛月说:“儿童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时期,但是这个基础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读、写、算的基础。从发展的连续性来看,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虽然属于不同的两个学段,但是客观上有着自然衔接的内在机制。因为幼儿园的教育是渗透在生活中和游戏中的,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它是基于直接经验的学习,这种学习为今后到小学的学习实际上奠定了大量感性经验。就孩子玩积木而言,从最初不择色、不择形的无意堆积,到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搭建作品,孩子通过比较、测量,感知着空间关系、数量关系,从而获得重心平衡、对称、有规律地排列等知识和能力。在搭建的时候呢,他们的手腕关节,肘关节和肩的平衡协调稳定性都会得到发展,手眼协调、注意力、手指力量等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对以后写字握笔是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说这个基础是一个人格的基础,当他的人格特别健全的时候,其实对于任何的困难和挑战,他都有能力去自己面对,这也是入学准备所需要具备的心理品质。”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河区第五幼儿园将继续积极组织学习,扎实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不断更新理念、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