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阅读做到一年读300本书(帮助你更有效率读书)
如何高效阅读做到一年读300本书(帮助你更有效率读书)他说自己一生热爱读书,阅读量超过10000本,真正名副其实的“读书破万卷”,即使是在创立Life Net公司初期最繁忙的阶段,他也能每周阅读3-4本书,是真正的“读书家”。出口治明读书多也可能和他的履历分不开,他一直都在高校工作。他1972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法学部宪法专业,2005年就任日本东京大学校长室咨询师。2007年,就任日本早稻田大学讲师。2010年,成为庆应义塾大学讲师,2018年1月至今,就任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校长。是不是觉得这个人很厉害,肯定是个读书高手 或者他有什么不一样的读书秘籍。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书的使用法》这本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读书秘籍可以让人读这么多的书。《书的使用法》这本书是日本的出口治明写的。出口治明是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校长,学校法人,立命馆副总长董事。
说到读书,你一年可以读多少本书?
从开始读书到现在,有统计过自己一共读了多少本书吗?有100本吗?
我特意拿这个问题问了身边的人,他们的答案都差不多,除了教科书,真正阅读过的书很少,特别是离开学校以后,加起来还不够50本。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已经读了超过10000本的书,你会有什么想法?
是不是觉得这个人很厉害,肯定是个读书高手 或者他有什么不一样的读书秘籍。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书的使用法》这本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读书秘籍可以让人读这么多的书。
《书的使用法》这本书是日本的出口治明写的。出口治明是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校长,学校法人,立命馆副总长董事。
出口治明读书多也可能和他的履历分不开,他一直都在高校工作。他1972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法学部宪法专业,2005年就任日本东京大学校长室咨询师。2007年,就任日本早稻田大学讲师。2010年,成为庆应义塾大学讲师,2018年1月至今,就任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校长。
他说自己一生热爱读书,阅读量超过10000本,真正名副其实的“读书破万卷”,即使是在创立Life Net公司初期最繁忙的阶段,他也能每周阅读3-4本书,是真正的“读书家”。
在《书的使用法》中,出口治明用自己的阅读经验为我们讲述了他在如何选书、如何阅读以及如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使用书才可以更好更系统地帮助我们掌握知识;更高效的使用书来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汲取养分,提升自身的修养,最后做出创新。
01选书的原则出口治明选书的第一原则是喜欢,作者说不论什么时候,大家都应该从自己喜欢的东西开始学习。学习自己感兴趣或者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喜欢的东西才能长久。
读书也是如此,如果硬逼自己读自己不敢兴趣甚至是厌恶的书来读,那不但不能很好的获取知识,反而还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心。那读书这件事就没法长久的进行下去。因此作者建议大家选书的时候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书、有趣的书来读。
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明确的选书规则:
首先是选择自己感兴趣领域的书。
比如喜欢艺术类的书,就肯定选艺术方面的书而不是财经类的。
其次就是选“一下子就映入眼帘的书”。
这种感觉就像看到一个美女,你是否喜欢她,在第一眼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出来,其实用的是我们的第一感觉。
然后打开这本映入你眼帘的书是否真如第一感觉那样,我们只需要翻阅“最初的5页”来做判断。读完最初的5页(这里的5页是正文的前5页,不包含“前言”和“序”),如果还有兴趣或者觉得有趣就买下来继续阅读,如果觉得“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就把书放回去。
当然如果最初的5页不能判断这本书的优劣,那你完全可以读10页或者是20页。作者希望我们能选自己喜欢的书,而不是为了阅读量而阅读,那完全是在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也学不到东西。
02阅读书的方法选到书之后,要怎么阅读呢?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出口治明认为书就是人。我们读书就是在和作者交谈,如果我们能抱着真诚的态度去交流,那我们肯定就会认真地去聆听作者所说的话,也就更能集中精神阅读。
在“聆听”的时候不做笔记,这个是作者的习惯,不做笔记可以完全沉浸在倾听之中,也就更能理解作者的逻辑和思考。
另外,作者还列举了不同类型的书的阅读方法。
比如读历史书,应该多读几本同时期的历史书,这样会更立体和全面,而且读历史书记住故事就不容易遗忘。
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跟现在很多作家不一样的观点:速读不如熟读,只看目录和标题不等于读书。
出口治明从年轻的时候就拒绝速读。他认为读书就是在跟作者的交谈,必须认真仔细的听才行,如果不能真诚,那是对作者的不尊重,也是在浪费我们自己的时间。因为不能领悟作者思考过程,也就很难学到作者的精髓。
03系统的学习新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我们读书的目的,除了有趣以外,还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需要,因为有用。所以我们不停的在学习新知识,学习很多未知的领域。
要想系统地学习新知识,作者认为至少需要阅读7-8本同一领域的书,而且这7-8本的书也需要有目的地去选,先选择“厚书”,再选择“薄书”。
因为“厚书”比“薄书”准确,能写“厚书”的作者肯定比写“薄书”的要厉害,水平不够的作者是写不出厚书的。而有实力的人写出来的书,出错的概率也一定很低。
读了厚书之后,对这个领域的知识就可以掌握大概的轮廓;再去读薄的入门书,就可以一气呵成地系统性整理出之前累积的知识,打造新的知识体系。
最后就是学以致用,任何知识,只有经过自己的咀嚼和吸收才会变成自己的知识。
就像大家经常说的:没有输出的输入不算真正的输入。
新的知识体系也一样,只有经过检验,在实践中不停地修正和完善才能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不然的话也只是在旧的知识上面重复而已。
读完《书的使用法》这本书,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作者提出了很多不一样的观点,特别是关于速读的观点,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思考和体会。
在快节奏的今天,很多作者都在提倡速读,不少作者都在写关于速读的书,但真正做到的作者有几个?
很多作者只是为了迎合市场,迎合读者而已,可能作者自己都不能做到速读,却在写书教别人速读,毕竟现在出版一本书的门槛低了很多;编辑给了提纲,自己再去各种书上截取几个观点,很快就可以凑成一本自己观点的书,而至于书上的知识是否能学以致用,那就不是作者的事了,而是读者的事情,因为这是你们读者想看的内容,我只是整理出来满足你的“幻想”而已。
从这一点上来说,能让我思考的书就是一本好书,所以这本“有毒”的书我推荐你也一起来读读,因为有“毒”的书才能深深地留存在读者的心中,甚至有可能改变读者的人生。再次邀请你一起来读读出口治明《书的使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