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上语文第十二课教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部编五上语文第十二课教案(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1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示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新课
1、出示课题,介绍作者陆游。
2、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课件出示古诗。
2、学生朗读,把诗读通顺。
3、将节奏划出来,反复朗读,读出古诗节奏。
4、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
5、学习生字“祭”和“乃”。识记字音字形,扩词练习。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全班齐读古诗两遍,思考回答: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告诉儿子。)
2、猜想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事呢?
3、理解第一、二句诗的意思。
(1)课件出示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抽生读诗句,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理解)
(“元”,本来;“但”,只是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
(3)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汇报这句诗的意思: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5)体会作者情感:
作者对生死看的很淡,却对一件事耿耿于怀,那就是“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4、理解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1)课件出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学生自读,提出不懂的字词,师生共同解释字义。
(3)课件出示重点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王师”,指国家的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家祭”,祭拜祖宗;“乃”,你的,“翁”,父亲。)
(4)小组合作学习。
(5)小组汇报:这句诗的意思是:国家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6)这两句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7)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情。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2、课外阅读有关爱国的古诗,并收集整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题临安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爱国名作——《题临安邸》。
2、板书课题。
二、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1、理解课题的意思:
题写在杭州一家客栈的墙壁的上的诗,是一首题壁诗。
2、齐读课题。
3、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抽生朗读,正音。
5、学习生字“熏”“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6、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7、汇报学习结果。
8、教师总结诗词大意。(课件出示)
青山之外还是青山,楼阁之外还是楼阁。西湖边上的歌舞什么时候能够停止?暖洋洋的的风吹得游人沉醉其中 简直把杭州当作是汴州了。
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体会“山外青山楼外楼”是怎样的景象。
2、体会“西湖歌舞几时休”所表达的情感。
(1)教师出示多媒体资料。(北宋如何灭亡,南宋如何建立)
(2)学习“靖康之耻”,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
(3)补充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3、教师范读。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四、总结拓展
课外阅读南宋爱国诗词《满江红》《破阵子》《过零丁洋》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己亥杂诗》
教过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简介鸦片战争,了解写作前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龚自珍。
二、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生读诗文,正音。识记生字:“亥”“恃”“哀”“拘”。
3、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4、检查学习结果。
5、课件出示部分字词意思:
九州: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风雷:变革。
恃:依靠 究:终究,毕竟。 喑: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治毫无生气。
6、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课件出示)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7、体会作者的情感。( “哀”“恨”)
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不感慨!
8、学习后两句诗的意思。
(1)课件出示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天公:老天爷,实际指皇帝。
抖擞:振作精神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2)诗句意思: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3)体会作者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力挽狂澜的心情。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三、指导背诵,感悟写作方法,拓展阅读
1、反复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他所思所想的呢?(暗喻、对比)
3、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4、课外阅读有关爱国方面的诗文。
12少年中国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背诵课文。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由"戊戌变法"过渡到梁启超以及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逐句逐句读清楚,特别是第二自然段生字及偏僻字较多,一定要反复地慢慢地把字音读正确,多读几遍。
2、抽生读课文,正音。
3、学习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抽生认读,教读,全班齐读。识记字形。
4、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5、归纳段落大意。(按自然段分成三段)
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6、结合注释弄懂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
7、试着翻译全文。
三、指导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抽生认读生字新词。
2、抽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3、全班齐背。
4、课文整体梳理:(课件出示)
这篇课文首先强调了少年的________,告诉我们,国家的强大要靠少年的强大,紧接着,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比,告诉我们中国少年前途无量,少年中国前途无量。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抽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正音。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3)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请教老师或同学解决。
(4)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
(5)作者列举了哪几种事物,想告诉我们什么?
(6)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回答:
a.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有什么关系?
b.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明确本文写作特点
1、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2、明确本文写作特点:结构完整,推理严密,以人喻国,富有鲜明的形象性。四、指导学生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13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圆明园的毁灭》。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学会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
(重点理解“不可估量”“众星拱月”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抽生回答)
2、思考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3、小组讨论:(体会辉煌)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圆明园昔日辉煌时的位置布局、建筑、历史文物?
(2)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想象画面。(出示课件)
(3)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出示课件)
(4)小结: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4、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抽生认读生字词语。
2、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圆明园的。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全班齐读课文。
2、抽生说说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3、默读课文2—4自然段,把文中最吸引你的描写画下来,并在旁边简单写写你的体会,感受文字的魅力。
5、思考回答:除了建筑宏伟,作者还写了什么?(珍贵的历史文物。)
小结: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是……也是……
6、写一写:圆明园浓缩了天南海北的精华,应有尽有,数不胜数,用上“有……也有……”试着写一写。(课件出示)
(1)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丹顶鹤,也有猴子;有__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漫步园内,___________;流连其间__________。
(2)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奇花异草,有 ,也有 ;有 ,也有 。漫步园内,___________;流连其间__________。
7、练习用“有……也有……”说一段话。
8、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1)小声朗读课文最后 一个自然段,说说哪些词语震撼了你。
(凡是 统统 任意)
(2)播放八国联军烧毁圆明园的视频,谈谈自己的感受。
昔日那么辉煌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的一把火烧光了,从此,圆明园中,没有了……也没有了……
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3)有感情地朗读让你感到愤慨、痛恨、痛惜的句子。(课件出示)
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名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3)感悟重点句子:(出示课件)
a.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b.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建筑艺术的精华 文化艺术的瑰宝 中华民族的尊严)
三、感悟写法
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而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
2、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14.木笛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考试,后来又为什么被破格录取。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教导学生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历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一个叫朱丹的木笛手到乐团去参加最后一轮考试,这是经过几轮激烈的竞争之后的终试。但是在考场上,朱丹却放弃了考试。而当晚又被破格录取,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回到12月13日这一天,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二、学习新课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朱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课文,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朱丹的爱国之情的?请边读边划细细品味。
3、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
体会出在这个悲伤的日子里抽到这个题目而难过;他知道拒绝后意味着失去这宝贵的机会,甚至永远与机会失之交臂;他可能会想到,在这不该忘却的日子里有人竟出这样的题,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4、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首木笛曲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5、你认为哪些词语是描写这段木笛声的呢?
6、就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这是为什么?
7、他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名士,但他的做法却令我们肃然起敬,此时,我们再读他与大师的对话,
8、同桌互读——指名读
9、你还能从哪儿看出朱丹强烈的爱国之情?(小组讨论)
10、朱丹的笛声不但感动着我们,感动着孩子们,更让主考的大师改变了态度,这是为什么?
11、故事的结尾让我们大家如释重负,朱丹被破格录取,如果你是那位主考官,你会对朱丹说什么?
三、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1、朱丹从抽到演奏一首快乐的乐曲闪过了一丝悲戚到取消资格后涌出苦涩的泪水是因为——
(今天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2、观看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谈感想。
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的历史,要永远做像朱丹那样有气节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