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梁实秋散文作品介绍(散文第4册第11课梁实秋雪)

梁实秋散文作品介绍(散文第4册第11课梁实秋雪)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用典,一针见血)。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道,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吋。大如席,岂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灾。雨(yù下)雪霏霏,像空中撒盐,像柳絮飞舞(用典,中华第一才女谢道韫yùn、薛宝钗),缓缓然下,真是有趣,没有人不喜欢。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听说谁厌恶雪。就是在冰天雪地的地方,爱斯基摩人也还利用雪块砌成圆顶小屋,住进去暖和得很。梁实秋梁实秋不仅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而且是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二、原文阅读欣赏《雪》(且看一个字的标题怎么写?且看老掉牙的题名怎么写出新意?)

梁实秋散文作品介绍(散文第4册第11课梁实秋雪)(1)

窦跃生

一、作家介绍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浙江省杭县(今杭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国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并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国立青岛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大学共同前身 )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主任、所长、文学院院长。1987年11月3日,梁实秋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梁实秋不仅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而且是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

二、原文阅读欣赏

《雪》(且看一个字的标题怎么写?且看老掉牙的题名怎么写出新意?)

梁实秋

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用典,一针见血)。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道,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吋。大如席,岂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灾。雨(yù下)雪霏霏,像空中撒盐,像柳絮飞舞(用典,中华第一才女谢道韫yùn、薛宝钗),缓缓然下,真是有趣,没有人不喜欢。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听说谁厌恶雪。就是在冰天雪地的地方,爱斯基摩人也还利用雪块砌成圆顶小屋,住进去暖和得很。

  赏雪,须先肚中不饿。否则雪虐风号之际,饥寒交迫,就许一口气上不来,焉有闲情逸致去细数“一片一片又一片……飞入梅花都不见”?后汉有一位袁安,大雪塞门,无有行路,人谓已死,洛阳令令人除雪,发现他在屋里僵卧,问他为什么不出来,他说:‘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此公憨得可爱,自己饿,料想别人也饿,我相信袁安僵卧的时候一定吟不出“风吹雪片似花落”之类的句子。晋王子犹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忽然想起远在剡(shàn)的朋友戴安道,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假如没有那一场大雪,他固然不会发此奇兴,假如他自己饘(zhān)粥不继,他也不会风雅到夜乘小船去空走一遭。至于谢安石一门风雅,寒雪之日与儿女吟诗,更是富贵人家事。(列举大量赏雪的诗句和故事。富贵人家对雪的态度。)

梁实秋散文作品介绍(散文第4册第11课梁实秋雪)(2)

  一片雪花含有无数的结晶,一粒结晶又有好多好多的面,每个面都反射着光,所以雪才显着那样的洁白。我年轻时候听说从前有烹雪论茗的故事,一时好奇,便到院里就新降的积雪掬起表面的一层,放在瓶里融成水,煮沸,走七步,用小宜兴壶,沏大红袍(武夷山大红袍,乌龙茶,青茶),倒在小茶盅里,细细品啜之,举起喝干了的杯子就鼻端猛嗅三两下——我一点也不觉得两腋生风,反而觉得舌本闲强。我再检视那剩余的雪水,好像有用矾打的必要!空气污染,雪亦不能保持其清白。有一年,我在汴洛道上行役,途中车坏,时值大雪,前不巴村后不着店,饥肠辘辘,乃就路边草棚买食,主人飨我以挂面,我大喜过望。但是煮面无水,主人取洗脸盆,舀路旁积雪,以混沌沌的'雪水下面。虽说饥者易为食,这样的清汤挂面也不是顶容易下咽的。从此我对于雪,觉得只可远观,不可亵(xiè)玩(用典。周敦颐《爱莲说》)。苏武饥吞毡渴饮雪,那另当别论(引经据典,左右逢源。写自己独特的感悟)。

  雪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广被大地,覆盖一切,没有差别。冬夜拥被而眠,觉寒气袭人,蜷缩不敢动,凌晨张开眼皮,窗棂窗帘隙处有强光闪映大异往日,起来推窗一看,——啊!白茫茫一片银世界。竹枝松叶顶着一堆堆的白雪,杈芽老树也都镶了银边。朱门与蓬户("朱门"象征着世俗社会的富贵之地 是政治权力的象征;"蓬户"则是佛教僧徒修行的丛林寺院 是远离尘俗的宗教净地。)同样的蒙受它的沾被,雕栏玉砌与瓮牖(yǒu音有)桑枢(用瓮做窗户 草木做门上的转轴。比喻贫穷人家)没有差别待遇。地面上的坑穴洼溜,冰面上的枯枝断梗,路面上的残刍败屑,全都罩在天公抛下的一件鹤氅之下(意象的边缘化,太惊艳了。白鹤的羽绒编织的披风,多像天使的羽翼)。雪就是这样的大公无私,装点了美好的事物,也遮掩了一切的芜秽,虽然不能遮掩太久(在雪下的世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平民意识,草根情结。托物言志)。

  雪最有益于人之处是在农事方面,我们靠天吃饭,自古以来就看上天的脸色,“天上同云,雨雪雰雰(用典,《诗经》,美到极致)。……既沾既足,生我百般。”俗语所说“瑞雪兆丰年”(老百姓的民谣),即今冬积雪,明年将丰之谓。不必“天大雪,至于牛目”(《战国策·魏策二》。天上下大雪了,积雪的厚度到牛的眼睛这里(1米多厚吧,不是雪花至于和牛的眼睛一样大的意思),盈尺就可成为足够的宿泽(蓄水)。还有人说雪宜麦而辟蝗,因为蝗遗子于地,雪深一尺则入地一丈,连虫害都包治了。我自己也有过一点类似的经验,堂前有芍药两栏,书房檐下有玉簪一畦,冬日几场大雪扫积起来,堆在花栏花圃上面,不但可以使花根保暖,而且来春雪融成了天然的润溉,大地回苏的时候果然新苗怒发,长得十分茁壮,花团锦簇。我当时觉得比堆雪人更有意义(文人情趣。多读书,多背书,随手拈来)。

梁实秋散文作品介绍(散文第4册第11课梁实秋雪)(3)

  据说有一位枭雄吟过一首咏雪的诗:“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出门一啊喝,天下大一统。”俗话说“官大好吟诗”,何况一位枭雄在夤(yín)缘际会(攀附上升,连络)踌躇满志(洋洋得意)的时候?这首诗不是没有一点巧思,只是趣味粗犷得可笑,这大概和出身与气质有关。相传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写了一首三节聊韵诗,自鸣得意,征求诗人批评家布洼娄的意见,布洼娄说:“陛下无所不能,陛下欲做一首歪诗,果然做成功了。”我们这位枭雄的咏雪,也应该算是很出色的一首歪诗(雪,与诗词歌赋。文人写诗,皇帝写诗,老百姓也写诗,天下人都写咏雪诗词)。

 三、主题情怀

通过对雪引经据典的描写和感悟,凸显了在雪下的世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万物平等意识,表达了追求美好诗意生活的情怀。

四、艺术特色

1.托物言志 化平为奇

把很平淡的一个雪字,写得龙飞凤舞。把司空见惯的意象,写得拍案惊奇。厉害的作家,可以把平淡无奇写成美到极致。面上的坑穴洼溜,冰面上的枯枝断梗,路面上的残刍败屑,全都罩在天公抛下的一件鹤氅之下了。

2.引经据典 左右逢源

从《诗经》的“雨雪霏霏”到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咏雪诗词,从才女的雪到民谣中的雪,从朱门雪到蓬户雪——像打开水龙头,那妙语连珠,哗哗哗流出来。

3.首尾相接 结构新奇开头第一句,不用“开门见山”、不用“欲扬先抑”,而是另辟蹊径,一针见血,当头一棒。结尾用“一统天下”写雪。诗仙开幕,皇帝闭幕。漂亮,漂亮。

五、相关阅读欣赏

雪舞,梅笑,喜鹊唱,我吟诗

窦跃生

一亩梅花。我有一个奢侈的心愿--拥有一亩梅花。我断定,这个心愿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红梅。雪花。喜鹊。一首诗。我想画一幅画,把前面的词素全画上。然后,挂在心之墙壁上,蓬荜生辉。我且将这诗情画意,珍藏在岁月的日记中。

万里雪飘中,红梅在绽放,花喜鹊在梅花的枝头鸣唱,我把这唯美冬季朗诵成一首诗。

雪舞,梅笑,喜鹊唱,我吟诗。我把这一幅画命名为:《喜登梅梢》。

其实,我起初,是不太喜欢梅花的。梅花所拥抱的季节,那么冰冷,那么残酷。一如我的童年。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和奶奶一起在农村生活。住在别人家的灶火棚中。寄人篱下。冬天,下雪,能给奶奶和我带来温暖的,是那一只“火罐”。

梁实秋散文作品介绍(散文第4册第11课梁实秋雪)(4)

火罐,恐怕现在已经成文物了。火罐,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瓦罐,里面放进一些即将燃烧尽的草木灰。

漫长的冬夜,没有人给我讲“冬天里的童话”。没有人给我讲“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童话。

风,在枯藤老树上,拉弦,像极了“鬼哭狼嗥”。我只能想象出“鬼吹灯”的故事。

我和奶奶睡在一个被窝儿里。奶孙俩抱团取暖。那宝贝似的火罐,温暖着冬夜的寒月。

我踩着泥泞去上学,雪化成水,浸透了棉靴,脚冻成冰棍儿。生疼,生疼。放学,跑步到家,就把棉靴脱下,把那红萝卜似的,可怜的小脚丫,赶紧放到火罐上。

哇,好幸福啊。此时此刻,我是去喜欢一枝梅花呢?还是去喜欢一只火罐?

我只想,让妈妈那怀抱温暖我一下。可是,我不能,我没有。我没有“富养”的童年。躺进妈妈的怀抱,只能像奢侈一亩梅花的心愿那样虚无飘渺。

所以,在街坊邻居们窃窃私语,说我是抱养的,不是亲生的。我毫不犹豫地就相信了。

所以,在没有梅花开放的寒夜,浮想联翩的翅膀无情地拍打着,让我把自己想象成:奶奶生的孩子、外婆生的孩子、三妗婆生的孩子、狸猫换太子换来的孩子、笆茅丛里捡回家的孩子……

所以,我是不喜欢梅花的。至少,是那时,是童年。

我不喜欢梅花,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梅花的花期太短。如果,梅花代表幸福,代表温暖。我当然选择幸福绵长,温暖常伴。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才一点、一点地喜欢上了梅花。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上小学的时候,背书的能力特别棒。背诵了这首诗词后,我被梅花的品格所折服。

我读小说《红岩》,唱《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冬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唱新春来。”

我才喜欢上梅花。所以,我才希望有一亩梅花。这样,就有“昂首怒放花万朵”的阵势,就会温暖满满,幸福满满。

梁实秋散文作品介绍(散文第4册第11课梁实秋雪)(5)

我们渴望温暖,我们渴望幸福。年轻的时候,我读宋代陆游的诗词《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的孤傲,让我缴械投降,让我成为俘虏。于是,我主动去观赏梅花。寻找梅花种种的美。

梅花的美,从香开始。怎么才“只有香如故”呢?

踏雪寻梅。一首歌。“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

那时,我们听邓丽君唱这首歌。靡靡之音。心中像铃儿响叮当。

听着这首歌,唱着这首歌,心空好晴朗哦。

我在赞美梅花的诗情画意中,渐渐地,渐渐地爱上了梅花。

小说里有踏雪寻梅,诗歌中有踏雪寻梅,国画中有踏雪寻梅,歌词里有踏雪寻梅,生活中更有踏雪寻梅。

千里冰封,漫天飞雪,万里雪飘,银装素裹。有一位美少女,身上披着大红镶嵌白毛的披风大氅,站在红梅烁烁的梅花树下,手中捧着一枝灿烂的梅花。

这意境,立刻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就是经典的《踏雪寻梅》图了。这是《红楼梦》中,宝琴踏雪寻梅的场景。

到底是谁在踏雪寻梅?有说,孟浩然。一幅国画上,一介书生才子,披着大红的披风,骑着毛驴,踏着皑皑白雪,在寻找心仪的梅花。

腊梅,情窦初开的时候,恰似袖珍的金铃铛。腊梅,是金黄色的。没有绿叶的陪衬,没有春光的照顾。仿佛,风摇一摇,就会响叮当。

腊梅,半合半开的时候,如同铜器的小酒盅儿。温润、丝滑,俨然抹着一层“防冷涂的腊”,谁把喜鹊的歌谣斟满我的“梅花玉杯”?

腊梅,尽情绽放的时候,宛若定情的金扣花。扣在情人旗袍的领口处,我家院子里就有一株腊梅,每次从这里经过,就闻到一股清香。

我用怜花惜玉的手,将飘落在雪地上的腊梅捧起来,夹进唐诗宋词里 ,风干。日子一天天过去,当再次打开书页,那腊梅,只剩下风骨。那腊梅,依然幽香缕缕。梅香?书香?

我去踏雪寻梅。在白河边,惊喜地寻到二十多株红梅花。真的,一串串干枝梅,红彤彤的,跟春节新年的爆竹鞭炮一样儿一样儿的。

红梅,是新年红对联的红,是红灯笼的红。

红梅,是迎接新年第一缕春光的大红的飞吻,是美丽新娘额头上的大红的吉祥。

我去踏雪寻梅。去梅城公园。这里,是一个梅花的海子。有红梅,有绿梅,有粉红色的梅花。

我去踏雪寻梅。去莲花温泉。此处,是一个梅花的故乡。一树树铺天盖地的美人梅,让我体验到了母亲怀抱的温暖,体验到了家的温馨。

我打听到南阳郊外有一片梅园。塔子山的梅园,有几千亩呢。只可惜,我没有去过。

那里定然是一片梅花的海洋,那里定然是梅花的香雪海。

尽管,我的童年没有这样的铺张,没有如此的奢侈。但,我要让我的孩子、我的孙子,”富养“在梅花的香雪海的怀抱。

留下一个遗憾吧,这遗憾也是美丽的遗憾。一定,我的一亩梅花的心愿会实现的。一定,我一定会带着我的子子孙孙,去享受梅花的芬芳世界。

六、梁实秋散文《雪》读后感

读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丝毫读不出那与鲁迅先生论战的犀利来。在散文里先生是性情中人,是一个有痴、有愤、有忆有乐的亲和老者。在这里,他可以忘记年龄似孩童般嬉笑怒骂,也可以似孩童般天真可爱。可字里行间,我又分分明明地知道,他是一个老者,一个睿智的老者。

  先生的作品,各有不同却各有着重。原本不是很清楚的东西,刹那间变得通透且铭记于心。

  譬如《清秋琐记》。大大小小二十七篇小短文,记录了先生在不同时刻与不同书籍相遇后的反思。足见,先生是一个乐得反省的人。现在的社会太热了,从冬天到夏天,从白天到夜晚。太热了,热得人们停不下脚步去总结、去反思不是。于是,“热”就让人们越来越迷茫,迷茫得看不清、摸不到实实在在的心,最后丢了自己,甚至抛弃生命。

  所以,反思是重要的,而先生的反思让我“冷”了不少,让我可以停下步子,去找点什么。

  文中有一则是讲勤奋的,我记忆较深。先生讲述了明朝的一个儒士曹瑞。“笃志性理,躬行实践,据说其坐下著足处而转为穿,卒时州人罢巷市哭。”曾白榜一联“勤,勤,勤,不勤难为人上人;苦,苦,苦,不苦如何通今古?”横额曰:“勤苦斋”。自小老师便讲着勤奋的重要,老师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那时确是比较勤奋的,每个小孩为了老师的几句夸奖,几朵小红花就会高兴地蹦蹦跳跳。后来,初中了,老师没有小红花了,只剩下夸奖,倒也算是勤奋,每天按时上下课,交作业,只是偶尔偷个懒,打个小炒,倒也算是勤,起码“奋”是丢了,“勤”还在。过了四年高中了,老师不仅没有小红花,连夸奖也是少得可怜。这下好,就像大家常说的“勤奋”的小人,最终被身体里的那个“懒惰”小人打败了,再也看不见他了。后来,我才发现,不是“勤奋”小人死了,而是麻木了,每天呆呆地做题、做题、做题…再后来,上大学了,发现不仅没有小红花,夸奖,就连老师也没了!

  后来我才明白,一直以来起主导作用的并非是勤奋本身而是外来的刺激,连激励自己都是时断时续,更不用说像曹瑞那样努力奋进。勤为人上人,苦中通古今了。

梁实秋散文作品介绍(散文第4册第11课梁实秋雪)(6)

  关于爱情还是先生的《槐园梦忆》。先生关于爱情在《清秋琐记》里记录了《咆哮山庄》里的一段话“在一个饿人面前,放下孤单的一盘食物,他会集中全部食欲,绝不辜负这一盘食物;而另一种情况则是给他一整桌法国厨师为他安排的筵席,他也许能从整桌筵席得到一样多的享乐,但是每一项食物,在他的关切与记忆中,仅仅是极微小的一部分。”先生说:“独爱一菜远胜于大吃筵席。不是饥不择食而是情有独钟。”

  正如有人所说,一生爱一人并不是丢脸的事情。丢脸的是,你自认为爱了很多人,却没有一个是你真正爱的。遇到对的人本来就不是很容易,能一辈子对那个爱的人不离不弃,彼此相守相依,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一个人不能没有亲情、友情,同堂也不能没有爱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人生一世,若得一知己,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便是再大的困难也可迎刃而解。“好的爱情,是透过爱让你更爱这个世界;而不好的爱情,是透过爱你与这个世界对立”,这人的一番话让人彻醒。三千弱水中的一瓢,已让我明白天下何川的好,我又何不慷慨地让每一个渴望爱情的人明白,“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因为巫山之云已让天下人知晓这漫天白云的曼妙?

  先生与妻子的伉俪情深让人感动,让我忽然觉得,成功有时真的不是一个人的寂寞,而是两个人的执着。

  于爱、于名、于利、于情,先生是真洒脱。真实的人都是血肉之躯,正如真实的先生也会嬉骂如孩童。尤其是先生讲的那一段关于骂人的技巧真让我觉得先生是那么可爱。他是一个智者却又像一个孩子,一个可爱、可敬的老人。

  书与知识能让一个人成长,即使如此,能遇到一个像先生这样可爱又可敬的智者也是少有的事。难得先生的文章让人看得酣畅淋漓,不矫情做作,先生真是值得敬佩的人。

作业:以《雪》为题写一篇散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