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建设助力文明实践(用公民道德教育为讲诚信守信用扬帆)
信用建设助力文明实践(用公民道德教育为讲诚信守信用扬帆)广泛开展诚信实践主题活动,大力营造讲诚信、守信用的社会环境,催生美美与共的诚信之花。马克思于1845年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诚信教育作为诚信社会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要注重发挥公益宣传引领文明风尚的作用,加强选题规划和设计制作,加大在各类媒体和公共场所的刊播力度,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恪守诚信规范,并抓住“3·15”消费者权益日、“诚信兴商宣传月”、“全国质量月”、“食品安全宣传周”、“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和“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举办大型经贸活动、商品博览会等有利时机,增加宣传频率,形成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提高决策和施政透明度,重点抓好公务人员、执业人群的职业操守,建立诚信档案,对严重失信行为实行“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公民诚信教育和诚信理念灌输,社会诚信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诚信和守信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古往今来,诚信始终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运行规则,是社会进步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列宁在论述唤起工人群众觉悟时曾指出:“自发的工人运动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社会民主党人必须把这种思想和理论从外面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并强调,“必须用革命理论武装工人运动,才能使工人理解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和受奴役的根源。从而使工人从‘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把经济斗争提高到政治斗争”。按照这一原理,诚信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并不会自发从普通社会群众中产生,要真正使守诚信从一种提倡变为崇尚和秉行,成为规范社会良俗的行为方式,必须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和灌输。这也是当前党中央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不可忽视。
应当说,我们党和政府对诚信教育一直是高度重视的。从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到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17年4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无论是制定指导性意见,还是下发推进落实措施,无论是部署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还是推进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评比,都把诚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作为夯实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工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强调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公民诚信教育和诚信理念灌输,社会诚信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同时也应看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从“乡土中国”变为“流动中国”,从“熟人社会”转为“陌生人社会”,社会急剧转型,人口大量流动。这一进程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社会交往方式更便捷,社交半径在扩大,社交对象在增多,熟人社会的社交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诚信传统受到拜金主义的严重侵蚀,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现象屡有发生,诚信缺失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有人振聋发聩地指出:社会性诚信缺失,已经同环境问题、腐败问题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三大污染!这一说法尽管带有着某些偏激性,但不能否认,我们的诚信建设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与树立中华民族在全世界的形象不相匹配。加强诚信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强化诚信教育,大力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建设信用社会,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讲诚信、守诚信,这是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优势,也更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将守诚信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多形式多路径灌输,让诚信成为公众内心的自主选择和自觉行为。要将讲诚信作为集体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要将讲诚信作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与其他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引导人们将讲诚信与热爱祖国挂钩,以诚信做人、守信做事为荣,以不讲诚信,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耻;要将讲诚信作为公民社会交往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作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大力倡导以诚待人、以诚做事,强化公共服务人员群体的诚信美德,把诚信纳入公务员招录考试内容,增强公务员法律和诚信意识,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好公仆;要将诚实守信作为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贯穿于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尤其要注重对企业主群体的诚信教育和培训工作,引导把诚信守法经营理念奉为信条,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履行纳税义务、环境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等各环节建立信用管理流程,建立职工诚信考核评价制度,使诚信成为企业职工的基本规范,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诚信成为真正的立身之道,成为公众内心的自主选择和自觉行为。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功能,提升道德诚信的社会影响力,牢固树立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要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党报党刊、通讯社、广播电视要拿出重要版面时段、推出专栏专题,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题节目等形式传播诚信理念,深入宣传阐释“诚信”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使诚信价值准则深入人心。都市类、行业类媒体要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用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引导人们践行诚信价值。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要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传播手段,扩大诚信宣传覆盖面。要宣传先进典型,大力发掘、宣传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体,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既持续宣传老模范的感人事迹,也及时宣扬新模范的高尚行为;既在全社会推出具有重大影响的诚信人物,也在各地各行业和基层单位推出一诺千金的凡人善举;既宣传公民个人守信践诺之举,也宣传骨干企业、优势产业、知名品牌以诚信创一流的先进经验,塑造诚信国家形象。同时,要鞭挞失信行为。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失信败德行为进行批评揭露,使之成为“过街老鼠”。尤其对影响恶劣的重大违法案例,要进行公开曝光、有力鞭挞,形成强大舆论压力。加强对失信行为处罚结果的跟踪报道,以反面典型为教材进行德法释义,警示人们守住诚信做人“底线”、敬畏法律“高压线”;要创作弘扬诚信的影视剧、小说和戏曲等文艺作品,做好展演展示,用文化传播和滋养诚信价值理念。运用社区市民学校、公益性文化单位、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通过经典诵读、道德讲堂、论坛讲座、展览展示等形式,发动群众参与道德评议,组织大讨论等活动,培育诚信文化,形成民间舆论场,引导人们加强自我约束,让诚信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贯彻“从娃娃抓起”的教育原则,将诚信教育作为育人树人、立德育人的必修课,把校园作为诚信教育的主阵地。要强化学校是诚信教育主阵地的意识,贯穿青少年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构建各级各类学校有效衔接的诚信教育体系,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课、思政课以及道德实践中强化专题法制教育,研究建立学生诚信评价考核办法。建立和规范体现诚信内涵的礼仪制度,把诚信嵌入到成人礼、毕业典礼等仪式中。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教师的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任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老师在抓校园诚信教育中岗位光荣、任务艰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将倾注全部力量打造“文明中国”、“诚信社会”确立为工作大局,将文明自己、文明身边人,文明一个群体、一座学校作为自己的责任,要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强化诚信执教、为人师表理念,以人格魅力为学生展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将向一切不文明行为和现象作斗争作为自己的使命,依法依规严肃惩戒学术造假、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将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与社会诚信档案相连通,纳入国家统一征信平台,引导师生以诚立身、诚信做人,让校园充盈诚实守信,让主旋律高扬。
注重从社会领导层做起,发挥好诚实守信的示范作用,形成引领社会好风尚的“群雁效应”。指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这一重要论述,为今天党员干部弘扬守诚信的传统美德提供了遵循。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一个政府和个人都高度重视诚信的国度,其处于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领导层的诚信形象,既是主导又是示范,事关社会公信,也关乎诚信的管理。因此人们在呼唤信守承诺的传统回归的同时,必然把目光瞄向各级领导干部。在一些地方政府管理中,充斥着空话、大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为,充斥着避实就虚、回避矛盾的情况,往往与这些地方的领导层诚信形象不好有关。因此,倡导诚实守信、强化诚信教育说服力、感召力,关键应按照的要求,切实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确保诚信、不欺骗百姓、取信于民上见实效。要把诚实守信与讲党性、讲忠诚有机统一起来,在社会管理中恪守对公众所作的承诺,在法律法规及各项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恪守诚信准则,“言必行,行必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保公信力,绝不向群众开“空头支票”,绝不当“口惠而实不至”式的口号人物。同时,自觉防止功利思想和“作秀”现象,坚决反对虚假浮夸、弄虚作假,不亲近那些对上级阿谀奉承、无原则服从的干部,不把公共资源用于个人或者单位结“人缘”、拉关系、谋好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践行诺言、诚实守信,自觉为建设信用社会作表率、为弘扬清风正气树标杆,必将形成“头雁效应”,带起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诚信之风,并作为一种黄金资本,赢得政府权威的日益提升,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的“双丰收”。
广泛开展诚信实践主题活动,大力营造讲诚信、守信用的社会环境,催生美美与共的诚信之花。马克思于1845年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诚信教育作为诚信社会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要注重发挥公益宣传引领文明风尚的作用,加强选题规划和设计制作,加大在各类媒体和公共场所的刊播力度,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恪守诚信规范,并抓住“3·15”消费者权益日、“诚信兴商宣传月”、“全国质量月”、“食品安全宣传周”、“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和“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举办大型经贸活动、商品博览会等有利时机,增加宣传频率,形成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提高决策和施政透明度,重点抓好公务人员、执业人群的职业操守,建立诚信档案,对严重失信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引导人们把诚信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同时,在组织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要深化思想道德内涵,把诚信建设的要求贯穿到创建内容安排中、体现到工作各环节中,推进各行各业自觉结合业务和生产经营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诚信实践活动,引导人们立足岗位践行诚信规范,提供高质量服务,提升公众美誉度,培育和浇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诚信之花。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有一首电影主题歌叫《众手浇开幸福花》。诚信社会从本质上讲,就是一朵人人受益的幸福花,全社会公民人人都是受益者,也理应人人都是建设者。正如一句民谚:“诚信建设是朵花,根深叶茂靠大家。”这无疑是一个经验之谈!这一经验表明,只要教育跟上,重点突出,全社会综合用力,坚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持落细落小落实,良好的诚信生态可期,信用社会建设必成。
作者:于永军
点击↓↓“了解更多”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