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构建: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的思考

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构建: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的思考以上劳动的序列化划分为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内容选择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不同序列之间可以相互组合以形成更为丰富的教育内容。比如将劳动环境与劳动服务对象相组合,就可以产生多种内容:班级的自我服务劳动(自己穿衣鞋、洗漱等)和班级的公益活动(整理书包、清洁窗户等)。一般来说,劳动教育内容的选择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基础上,从自我服务劳动逐步拓展到公益劳动,从较为简单的劳动内容发展到有一定难度的劳动的螺旋上升过程。幼儿劳动生活是丰富的,我们可以对劳动内容进行序列化分类,使幼儿园劳动教育内容更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按照幼儿劳动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整理类、打扫类、盥洗类、清洗类、烹饪类等;按照幼儿劳动环境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园级劳动、班级劳动、家庭劳动和社区劳动等;按照幼儿劳动时间不同可以划分为:日常劳动、节日劳动、假期劳动等;按照幼儿劳动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新时代幼儿园劳动

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构建: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的思考(1)

杨娟

作者:杨娟,成都市大邑县潘家街幼儿园园长,中小学一级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未来名师、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理事,成都市何世红名园长工作室成员,大邑县杨娟名园长工作室领衔人。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然而,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成人对儿童的劳动教育在目标认识、内容选择、实施方法和评价方式上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基于对同志关于劳动教育的论述和幼儿园现实状况,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和建构更加科学完善的劳动课程体系,以期促进儿童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养成和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构建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化实施劳动教育,做到目标明确、内容科学、实施到位、评价有力,更能有效提升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质效。

明确的目标定位——全面性与连续性

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目标要体现“全面性”。201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明了劳动教育的功能及与其他诸育的关系,即“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可见,劳动教育不是一种孤立的教育,它是与其他诸育相互关联与补充的。让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者共同的认识和目标追求。2020年《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对劳动教育目标进行了梳理,大致分为“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突出强调劳动教育的思想性。“要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练意志、提高自己。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要启蒙幼儿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初步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亲身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尊重普通劳动者,养成热爱劳动、勤俭的品格和乐于创新的劳动精神;具备生活自理和帮助他人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目标还要体现“连续性”。连续性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阶段的特殊性、递进性与连贯性,另一方面是指幼儿教育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幼儿时期,其身心发展是迅猛快速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连贯性。要突出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的特点,结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体现小、中、大班幼儿的阶段性,注重阶段之间的递进性。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幼儿园劳动教育目标与小学劳动教育目标的连贯性。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要保持相对一致的劳动教育观念认识,确立较为统一的发展目标,使得幼儿能将在园所获得的劳动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在家庭中得以实践和强化。

科学设计内容——生活化与序列化

幼儿是以感性的直觉思维为主,其学习内容的选择大多不是以学科内容的严格划分,而是基于幼儿实际生活而产生的。"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也应遵循“生活教育”的原则,突出内容的生活化,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力所能及的劳动作为教育内容。只有幼儿经历过的,或者可以经历的劳动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与意愿,使他们具有劳动胜任力,更容易获得积极的劳动情感态度,习得良好的劳动习惯。

幼儿劳动生活是丰富的,我们可以对劳动内容进行序列化分类,使幼儿园劳动教育内容更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按照幼儿劳动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整理类、打扫类、盥洗类、清洗类、烹饪类等;按照幼儿劳动环境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园级劳动、班级劳动、家庭劳动和社区劳动等;按照幼儿劳动时间不同可以划分为:日常劳动、节日劳动、假期劳动等;按照幼儿劳动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

以上劳动的序列化划分为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内容选择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不同序列之间可以相互组合以形成更为丰富的教育内容。比如将劳动环境与劳动服务对象相组合,就可以产生多种内容:班级的自我服务劳动(自己穿衣鞋、洗漱等)和班级的公益活动(整理书包、清洁窗户等)。一般来说,劳动教育内容的选择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基础上,从自我服务劳动逐步拓展到公益劳动,从较为简单的劳动内容发展到有一定难度的劳动的螺旋上升过程。

扎实实施活动——体验感与融合感

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以幼儿一日活动为基础,整合家庭、幼儿园、班级环境资源,重视幼儿在劳动中的体验感,以综合教育为主,通过五育融合以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愿景。

幼儿因为受年龄影响,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劳动任务,需要成人的协助与引导。幼儿阶段的劳动教育要强化过程体验,让幼儿在体验、感受使用劳动工具、劳动方法、劳动结果等,不能刻意地追求其劳动成果。劳动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体验性,加之幼儿的学习特点,在实施中更应体现“以感受为主,突出体验”。同时,要将劳动教育与幼儿的生活、课程、环境等相融合,使劳动教育更加立体全面。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劳动教育:

其一,将劳动与一日活动相结合,充分保障幼儿的自由自主,为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参与劳动创造环境和条件。特别是在生活环节:盥洗、喝水、穿衣等环节,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提出相应的劳动内容和目标;充分发挥“值日生”的教育功能,师幼共同讨论值日生劳动内容和具体任务目标,促进幼儿“自我劳动”、“自主劳动”和“公益劳动”能力的提升。

其二,将劳动与主题相结合,利用节庆、重大庆祝活动、主题课程、项目活动等,将劳动内容有机渗透其中,让幼儿在自然的学习中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其三,将劳动与环境相结合,在幼儿园、家庭、社区等不同场所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充分挖掘幼儿园环境资源和本地劳动文化资源,积极创设“厨艺馆”“种植区”“饲养角”“木工坊”“布衣坊”等,以丰富的劳作活动支持幼儿参与,体验劳动的有趣和有用,传承优秀的劳动文化;积极开展家庭幼儿劳动的指导,通过发放小任务、劳动打卡、劳动微视频展播等形式,调动幼儿积极参与家庭劳动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主动劳动的愿望。充分发挥种植园、饲养场、工厂等社会劳动场所的育人功能,带领幼儿走出校园和家庭,通过参观、访问、体验等活动,了解劳动的艰辛与科技的进步,产生热爱劳动、敬畏劳动、创新劳动的意识与精神。

开展立体的评价——多主体与多形式

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进行劳动意识、劳动情感、劳动能力的启蒙。为此,该教育的评价一个注重两个方面:多主体和多形式。

多主体评价指向的是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包括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幼儿之间、幼儿本身等。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入园入班指导、组织研讨交流、量表考核等方式对园所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和家长在组织和引导幼儿劳动的过程中进行评价;幼儿之间可以相互之间的讨论和评选,进行互评;幼儿自己也可以通过绘画表现等方式对自己的劳动进行评价。

多形式评价指向的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不同的评价主体,因其身心发展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其评价的形式也是不同的。管理者更加侧重于运用科学量表、研讨座谈等方式进行评价;家长和教师更加侧重于参与式、过程式的反思性评价;幼儿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方式,以游戏、绘画、儿歌等方式进行多形式的表达与评价。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需重新审视和重视幼儿园劳动教育。在充分调查与剖析当前幼儿劳动教育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将劳动教育纳入规范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与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一件长期而有意义的工作,是学前教育实施“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基的必备前提。


选自 | 《时代教育·行知纵横》(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学术指导)2022年5月刊/栏目:话题·关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