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体育运动课内容(体育向主课看齐)
中考体育运动课内容(体育向主课看齐)而关于美育,王登峰表示,和体育一样,美育中考要在试点基础上尽快推广。他介绍,目前全国已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云南省从今年开始要增加到40分。这个试点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下一步要把美育中考的工作做的更加扎实,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王登峰透露,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将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全国多地已开展试点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述两个文件明确界定了体育和美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价值以及由这个目标和价值所引申出来的体育和美育的教学改革的要求。从体育来讲,学校体育涉及三个大的方面,从内涵上来讲,那就是“教会、勤练、常赛”。在云南,去年底就发布新规,提出2020年秋季学期入学的初一新生,中考体育满分为一百分,与语数外三科同分值,这也意味着,云南成
学生在进行中考备考训练。图据半月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随后,2022年美育进中考,体育在中考中的比重将与语、数、外同等地位等消息,引发了社会的热切关注。
在鼓励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中考即将迎来的新变化,也引起了不少家长的担忧,提高对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的考试要求,会不会给孩子本就沉重的书包再添负担?身为家长的你,焦虑了吗?
音体美进中考
全国多地已开展试点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述两个文件明确界定了体育和美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价值以及由这个目标和价值所引申出来的体育和美育的教学改革的要求。从体育来讲,学校体育涉及三个大的方面,从内涵上来讲,那就是“教会、勤练、常赛”。
在云南,去年底就发布新规,提出2020年秋季学期入学的初一新生,中考体育满分为一百分,与语数外三科同分值,这也意味着,云南成为了全国首个在中考时把体育放置在与语数外同等位置的省份。
王登峰透露,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将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
而关于美育,王登峰表示,和体育一样,美育中考要在试点基础上尽快推广。他介绍,目前全国已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云南省从今年开始要增加到40分。这个试点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下一步要把美育中考的工作做的更加扎实,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中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图据新华网
音体美进中考,
家长们怎么看?
支持者说:音体美纳入考试,才能让学校真正重视素质教育
得知音乐、美术将纳入中考,尤其是体育中考分数占比要增高的消息,济南市民陈莹第一反应就是“终于有理由让儿子出去活动活动了”。
“孩子才上初一,但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有时候作业写到半夜。我觉得让他们多接触接触音体美这样的科目,其实也是一种调剂。而且说不定有很多孩子能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天赋,发展一门特长。”陈莹认为,把音体美也作为考试内容,才能让学校真正重视素质教育。
在大众网所做的一项关于“音体美入中考”的问卷调查中,在收回的问卷中,66.67%受访者认为音体美在教学中很重要,孩子要全面发展。对于体育中考成绩占比增高、音乐美术纳入中考,持肯定态度的受访者认为,有很多好处,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可以锻炼学生体质;提高整体素质、培养文艺特长、改变“以成绩论英雄”现状等,也都是他们支持音体美纳入中考的原因。
担忧者说:运动起来的前提是,孩子有时间、有精力
但更多的家长持既支持又忧虑的态度,他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学业负担与体育锻炼争抢时间的矛盾上。
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加强,深圳的吴女士说举双手支持,但说到未来体育中考的分数会增加,甚至高考都可能增加体育测试,她感到有些难以接受。
目前,深圳体育中考的分值是30分,明年将增加至50分。吴女士表示,体育中考分数的增加,无疑对于体育不够优秀的孩子是非常不利的。她说,中考上的一分之差,排名可能就会发生几百位的变动,体育中考分数增加后,孩子们因运动水平的差异造成的中考分数差距也将放大,孩子如果在体育中考上差了几分,很可能就会因为总成绩差了这几分而与优质高中无缘。为了弥补孩子在体育上因个人天赋和身体条件造成的差距,只能在文化课上更加努力,以尽可能通过文化课成绩追分,无形之中,孩子的学业压力就会加大。
吴女士说,在体育中考的评价指标上,是否可以更多地体现在孩子的健康水平、运动习惯、运动素质发展方面,尽量让孩子与自己比,而不是与其他孩子比。
江苏的詹女士说,体育中考增加分数,表明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这是好事,但让孩子运动起来的前提是孩子得有时间、有精力去运动。
上海的李女士则担心,学校体育从不受重视的极端会走向纯粹成为应试手段的极端。她认为,如果学校能确保学生每节体育课和每天的体育活动都能高质量的完成,体育进不进中考、进不进高考都将变得不重要。
“我们都感觉这个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会是健身房和艺术培训班。”济南市民吕燕说,“除非文化课难度、占比降低,不然这就是变相增加负担。”
小学生在体育课上跳绳。 图据新华网
体育和语数外同分,
是否会陷入应试怪圈?
考试指挥棒下,会不会催生出以应试为目的的体育教育?
近年来,“跳绳培训班”一跃成为不少家长追捧的新晋热门培训班,收费从三四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学习,花费不菲、急功近利报培训班,逼着孩子很快跳出好成绩的做法,不仅浪费金钱与精力,孩子们真能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吗?
针对人们的疑虑,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体育中考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单一的。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改革测试内容和测试方式。“关于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文件里面,也鼓励多组织过程性的评价,让学生养成一种锻炼的习惯,不是说考试前拼一把就行了,我们现在讲的体育改革是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而且要经常性训练这些东西,还要组织学生在掌握了专项运动技能之后,要参加全员参与的竞赛活动。这个是我们未来需要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在实践中,过程性评价已被写进云南体育中考新政中。今年入学的云南初一学生,将每学年进行体育考试,三次考试的分数加权计入中考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考核方式。
王登峰说,从社会的反应来看,大家还是太关注考和分,其实回头看中办、国办的这份文件,涉及到中考体育分数增加的内容只占到非常非常小的一个段落,重点还在于“以体育人”,尤其是这个“育”字,体育要让孩子们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中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图据新华网
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学校怎么看?
那么,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学校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和问题?
广东东莞市可园中学体育科组长刘志华说,近几年来,该校体育中考学生满分率超过99%,平均分超过99.5分。在他看来,只要坚持锻炼,体育中考拿高分不难。
刘老师表示,目前学校体育课初一、初二级每周3节,初三级4节体育课。除了体育课外,学校各年级还安排了2次大课间(体能素质和跑操为主);第二课堂训练(个人选项);每学期还经常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
对于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刘志华坦言,最大的问题是场地。“师资方面,可以尽快招聘专职体育教师。如果每班每天1节体育课,场地方面会有很大压力,按照我校60个班计算,每周有300节体育课,平均每节体育课有9个班级约450人参加,这么多人同时上课,场地器材会受到很大限制,还会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
老师在给学生上钢琴课。 图据新华网
美育中考如何考?
注重考察艺术欣赏辨析能力
而对于家长们关心的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进中考,考什么,如何考?王登峰说,“我们进中考的内容,前提就是你必须在学校里是教过的。绝对不可能说学校里没开这个课,中考里面要去考。”
他表示,下一步在推广扩大试点的过程中,各地将不断完善内容测试的方式和计分的方式,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具体推进还是由地方来推进,北京的艺术中考和河南的艺术中考,可能在内容、方式和计分上都有非常大的差别。比如说北京有的学校开设京剧课,而河南学的是豫剧,那人家中考可能就是考豫剧。”
目前江苏已有多个城市将美术、音乐纳入中考。2016年,淮安探索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试点之初采用笔试、用等级ABCD对考试结果进行评价,作为高中录取的参考。2018年,改革进一步深化,音乐、美术各以满分5分分值计入中考总分,共10分。考核内容主要是音乐、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考试方式由笔试调整为人机对话考核,不再局限在基本知识,而是注重考察学生对音乐和美术作品等欣赏辨析能力。
江苏省淮安市体卫艺处处长安慧娟表示,考试难度并不大,学生的平均分在9分左右,“艺术素养不能以简单的笔试进行考核,我们希望更多的专家来研究,怎样来优化考试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
中学生们在上美术课。图据新华网
家长有话说
更应重视培养兴趣和习惯
济南市民陈光波认为,大家的焦虑多数来源于对具体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的未知。“我查了很多资料,像是2017年就把美育纳入中考的南京市,其实更侧重根据学生在校参加艺术课程学习、参与艺术社团活动、发展艺术特长的情况综合评定,只考基础知识,不考吹拉弹唱,注重学生美育课程和美育活动的参与度,而不是某项技能。”陈光波说,美育入中考尚处于试点阶段,相关部门应该对家长的担忧有所考虑、有所回应。
还有家长建议,音乐、美术纳入中考,不能重复语数外等科目的老路,应降低门槛,以平时课堂讲述内容为主,避免浪费不必要的复习、补习时间;在全面推广音乐、美术入中考前,应重视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让农村学生及时补上美育这门课;美育教育不能“一考了之”,在设置考试制度的同时,教育部门、学校、家长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美育的兴趣和习惯。
封面新闻 徐亚岚 综合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新华网、大众网、东莞日报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