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不难难的是让他养成好习惯:越聪明的孩子越难带
带孩子不难难的是让他养成好习惯:越聪明的孩子越难带可是我们在教育中,却忽视了一件事,就是孩子的天性!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懂事,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指东他就不往西去,我们觉得这样的孩子不但省心,将来也会听父母的话,一步一步稳稳当当走下去,更有出息。因为孩子调皮,妈妈经常和我们抱怨,说自己有了这个娃,简直没了半条命,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生怕他再惹出什么祸来。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孩子上学后,数理化特别牛,竟然拿到了不少大赛的奖,中考免试被一所省重点高中要走了。为什么“越聪明的孩子,越难带”?
有人说“越聪明的孩子,越难带”,这句话是真的吗?
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就印证了这句话。这孩子从小就不好带,用孩子妈妈的话说,真的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天天要跟在他后面收拾各种烂摊子。
有一次,异想天开要吃黑色的馒头,于是5岁的孩子把画画的颜料和面粉混合在一起,整整祸祸了一袋子面粉,满屋满地面粉不说,还把颜料抹的满屋子都是。
还有一次,孩子将洗手间里所有的沐浴露和洗发水倒进洗澡水里,结果洗手间的水和泡沫把家都给淹了。
因为孩子调皮,妈妈经常和我们抱怨,说自己有了这个娃,简直没了半条命,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生怕他再惹出什么祸来。
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孩子上学后,数理化特别牛,竟然拿到了不少大赛的奖,中考免试被一所省重点高中要走了。
为什么“越聪明的孩子,越难带”?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懂事,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指东他就不往西去,我们觉得这样的孩子不但省心,将来也会听父母的话,一步一步稳稳当当走下去,更有出息。
可是我们在教育中,却忽视了一件事,就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在10岁之前,大脑将经历黄金发育期,在5岁之前,大脑神经细胞肆意生长,快速发育,孩子和环境互动阅读,神经触突发育就越多。
到了5岁之后,大脑开始对这些触突进行修剪,那些不用的触突就会慢慢退化,而那些经常被刺激的神经触突则会愈加发达。
被父母管教的听话,懂事的孩子,他们的好奇心,思考力,行动力相关的神经触突就慢慢地消失了。
孩子不敢随便触摸这个世界,他们的眼手等感官认知会慢慢削弱;
他们不敢随意提问,不敢展示自己的疑问,他们的思考力在一点点消失,分析理解能力变差;
在自主和服从中,他们选择了听大人的话,于是这些孩子的变成了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小木偶。
而那些保持住自己天性的孩子,大脑神经异常发达,他们继续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对世界的探索,反映在大人的眼里就是不听话,淘气,太难带,却不知孩子已经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循环,就是越聪明越好奇,就越淘气;越淘气,越难带;而越难带,他的大脑发育就越好,也就是越聪明。
聪明难带的孩子,往往会有以下几个特点,特别是在10岁之前,这些特点越明显,家长其实应该越高兴,不但不要打压,反而应该鼓励引导。
动手能力强曾被人民日报公开点赞的10岁男孩罗文源从小喜欢修车,周末的时间,别的娃在学习,而他却将时间都花在了修车上。
罗文源的成绩不但没有因为“不好好学习”而下降,反而一直都保持在班级前五名。
麻省理工教授,曾经用20年时间研究全球的天才科学家、工程师们,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动手能力超强。
动手能力强的人,他善于思考,善于亲自寻找答案,在求证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体系越来越完善,思考能力越来越强。
他们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在动手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勤于总结,抗挫折能力也比别的孩子强。
凡是动手能力强,喜欢拆东西,做东西的孩子,心智发育都很强,家长千万别阻拦。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鬼主意”、“小点子”多的孩子,往往思维特别灵活。而那些只知道盲目跟从,一问三不知的孩子,则往往显得比较呆滞。
“鬼主意”多的孩子,他的大脑从来不停歇。
这类孩子好奇心中,总是在不断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恰恰是一个完整地解决问题的体系。习惯这样思考的孩子,他的思维会变得越来越缜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家长常说“鬼主意”多的孩子心眼儿多,其实就是因为这些孩子愿意动脑筋,一条路走不通,就再试试另一条路。这个方法不可以,那我们就换个角度看问题。
这样的孩子,你不用担心他输不起,他们有一个很明显的优势,就是越挫越勇,不服输。
“鬼主意”多的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
平时就喜欢不停地问为什么,得到答案时,他们会牢记于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下次就用上,所以这类孩子的应用能力和实操能力非常强。
有的孩子小嘴叭叭特能说!千万不要小看这类孩子,觉得他们太聒噪。
首先小小年纪说话能力强,说明这个孩子逻辑清晰,条理清楚,表达能力非常强。这样的孩子,认知能力、情感沟通、个人社交等能力都很厉害。
其次,说话能力强的孩子,往往都是脑子的运转速度能跟上嘴巴说话速度,这是很了不起的,这说明孩子的思维敏捷,思考迅速,不但能思考,还能准确输出,这种能力,不是一般人都有的。
曾有人说“会说话的孩子,一张口就赢了”,不是没有道理的!
实际上,家长总觉得孩子难带,问题的原因根本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家长身上。
家长习惯了用固有思维去约束孩子,用陈腐的思维去管教孩子,根本就是自己跟不上孩子的成长节奏,不懂得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所以才会时常感觉无力,觉得孩子难带。
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育中,其实有一个非常不平衡的问题就是:孩子在不断成长,而家长大都是在原地踏步!家长的教育水平跟不上孩子的成长速度时,就会出现打压,遏制等教育方式,结果就耽误了孩子的聪明,毁掉了他本该拥有的潜质。
为人父母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多吸取知识,多了解孩子,用对应的方法去引导孩子。
当孩子喜欢“拆家”,我们要做的不是怒吼,打骂,而是可以提供拆家的物件儿给孩子,放心去拆,引导他思考,陪他一起找原因。
废弃的收音机,电饭锅,淘汰的小家电,都可以给孩子拿去拆;给孩子买一些手工玩具,鼓励孩子搭建,制作,充分发挥他的所长。
看到没,孩子难带,我们就要找到他难带的原因,然后顺应他的成长,用更好的方法发挥他的优势。
没有孩子不对世界好奇,没有孩子不对生活蠢蠢欲动,没有孩子不喜欢思考“为什么”,为什么有的孩子变得好带,而有的孩子变得难带了?这都是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导致的。
作为父母,我们要挖掘孩子的优点,而不是一味用听话乖巧来绑架孩子,结果只能毁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