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老师故事简介,数以万计的托尼老师被啪啪打脸
托尼老师故事简介,数以万计的托尼老师被啪啪打脸这难道只是个别人的忧愁?所以,科学家研究表明:别植发了,那是你“聪明绝顶”的迹象。
小影弟作为一个影评人,
不管看到任何消息都能想联想到一部电影,
这么敬业,头发怕是保不住了。
当你还在因脱发而苦恼,在植发的路上悄悄负重前行的时候,
科学家研究表明:
别植发了,
那是你“聪明绝顶”的迹象。
所以,
这难道只是个别人的忧愁?
1
今天分享的这部片子绝对不简单,
虽然时间间隔13年之久,看完保证你不后悔,
豆瓣9.1的成绩,建议所有的托尼老师都来看看这部电影,
小影弟不仅想和你们分享,更重要的是你们要分享你们背后的“毒手”--托尼老师。
出自哈斯朝鲁导演的作品--《剃头匠》。
短短的几帧图,满满的仪式感。
现在的仪式感是啥:街边推卡、拉人进店、洗剪吹一系列下来,
“天价消费”那是常事,
这样被坑过的请在留言区自行排队。
《剃头匠》里的敬大爷不一样,
每一次都是一种享受,老主顾的好评那是洒满了北京城。
“舒服啊”简单三个字,五星好评比不了。
又是一部在国外获奖无数,在国内鲜有人知上乘之作。
不仅荣获第5届印度浦那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上海电影节新闻传媒大奖以及第37届印度果阿国际电影节金孔雀奖;
而且在第14届法国维苏尔电影节一举获得最佳故事影片奖、评审团特别奖、亚洲心动奖和中学生最喜欢影片奖4项大奖,也都被收入囊中。
一位职业是剃头匠的中国老人,有着93岁的高龄,
不仅一个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更是当时百姓生活的见证,
而这部影片的主角是全世界最年长的非专业演员--靖奎靖大爷。
是电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脱发是现代年轻人的日常,
倒退13年前,剃头发那都是讲究事,
那像是灵魂发型设计师托尼老师,
作案现场简直“惨不忍睹”,
不忍直视,戳瞎双眼,自行闭目......
只想说:托尼老师您受累了。
这根本就是灾难现场,
托尼老师,
还是让敬大爷教教你,什么才是理发。
2
民国二年出生的敬大爷,
小时与王守义一起读私塾,
此处的王守义和你想的王守义是同一个人,
长大后王守义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而我们的敬大爷,去学唱戏的路上不得道转了武打,
武打也不行,
最后做了一名剃头匠。
相依为命的是一个老旧的钟表,
一个经常会慢五分钟的时间计时器,
钟表坏了两次,第一次去修的时候,店家建议换成电子表,
老人坚决不换,原封不动的用一块宽大的毛巾包住,
放在三轮车箱带回了家,
物件对年轻人来说用的是新鲜和时髦,
对于一个老人来说,却是融为自己生命的一体。
第一次是影片开始没几分钟,钟表被包住的时候,
敬大爷回来了,
第二次影片快结束的时候,等巷子口出现骑着三轮车的敬大爷...
敬大爷拨弄着发条,时间最怕停止。
敬大爷每天醒来睡着之前都是听着这“滴答”声,一下一下地敲打,
自己每数一秒,都像是时间的恩赐。
慢了五分钟的钟表,每天人工手动拨到自己应该在的时间点。
修表师傅说:“您既然知道他慢了五分钟,何必在意呢,您心里有数就行”
敬大爷一言不发,收好东西头也不回就走了。
人人都会老去,只是只有老去的才知道时间的珍贵。
在老友窝囊死去、儿子自顾不暇,一群独居老人不知道自己那天就醒不来了,
敬大爷生前料理自己了自己的身后事。
遗照的准备,证件照不合心意,叫来老友的孙子画了一幅肖像;
寿衣是在犄角旮旯的小店定做的中山装;
让一个山寨的“板寸王”给自己剪了头发,最后是联系殡仪馆,
按照殡仪馆要求录音机里录了一个500字的生平。
镜头定格在这幕的时候,
“遗像”和老表,心酸之余是心疼。
3
照理来说应该是子女来料理的事情,被父母自己准备完之后,
说不出的情绪,无以名状,
“中国式父母”在这点上,出奇的一致。
打麻将也是敬大爷的生活日常,
不图输赢,就是几个老哥们坐一起聊聊过往,消磨下时间。
每次谈论的话题都围绕着“死”,在他们眼里,
现在只剩下了“死”,哪来“生”言。
“鼓楼的爆肚刘走了”、“老米也是走的毫无音讯”,
老友相继离世,被敬大爷亲手整理容颜送走的就不下400个人,
“人呐,就要干干净净利利索索”,
走的时候也要像个样子。
老米身亡几天之后,被上门剃头的敬大爷发现的,
医护人员来了直接把人拉走了,
没给老米拾掇一下,成了敬大爷心里的遗憾,
活着的时候剃头刮脸一样没落,走的时候却不是体体面面的走。
老哥们几个早就看淡了死亡,
前面说着离世的消息还挺悲伤,下一秒一个点炮就拉回了现实。
敬大爷打牌自己记着账,输了三毛,赢了6元4角,日期几号,
规规整整的记录下来,
一辈子的讲究人,凡是都有自己的章法。
4
出门去给老伙计们剃头的时候,站在镜子前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
成了每天工作之前的仪式,
上衣口袋里永远装着一把梳子。
敬大爷的得体贯穿了他的一生。
每次剃头回来,墙上的挂历上面就会多一个勾,
几月几号给谁剃头,
挂历上面记得清清楚楚。
看到这里,小影弟突然有点明白,
为什么大多的老年人都喜欢把日历上过完的一天画个圈之类的记录,
标识时间成了寡淡的老年生活里,
唯一一项看得见时间的记录。
日历上清晰的标记着儿子回家的日子,
但是儿子出现在剧中的时间却寥寥无几,
敬大爷一生给别人剃头营生,中年的儿子从工厂退休,
下岗的孙子整天和自己怀孕的媳妇吵架,
儿子一家四个人靠着一个人的退休金,在一地的鸡毛蒜皮里抱怨着生活的不容易。
即便如此,敬大爷外出剃头的时候,
依然是收着5块钱的辛苦费,
要知道敬大爷可都是亲自上门服务,
这样的价钱,
在敬大爷眼里就知足了,
他本可以收的再多点,或者让别人来自己家里,
自己轻松一些,
谁不是半截身子进了黄土的人。
5
剧中地道的京韵京腔,听着却满是苍凉。
年过半百的隔壁大妈都不知道什么是“放睡”,
何况是我们这些后来的毛头青年们。
遇到这样的词,如果不是赵大爷解释,
那是真实不明白。
放睡堪称剃头匠的“绝活”。
其实是一套从头到腰的推拿、按摩术,讲究双手并用,捏、掐、捶、攥一起,做得好,令人如梦神仙。
假如遇到有脱臼的人,或是筋骨扭伤,理发师傅也会紧急处置,有的甚至能手到病
这哪是托尼老师办到的,
不仅是寻常百姓,
敬大爷的名声是远近皆知的。
年轻时候,傅作义,国民革命军将领,
在赵大爷等百姓眼里,那可是隔着八条街谁也瞧不上的主,
可偏偏就是敬大爷的的一手绝活,
成了傅作义的指定剃头匠。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谭鑫培,四大名旦都是被敬大爷理过发的,
敬大爷也是一个角。
在500字的回忆录里,说道自己给傅作义剃头的趣事,
自己不小心打瞌睡的时候把傅作义的眉毛剃了点,
战战兢兢了半个月,
一个月后再次见到傅作义的时候,
傅作义一句玩笑话“我的眉毛长出来了”,
至此,敬大爷学到了一点:做人要有容人之量。
并且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一生不争不抢,不图名利,
前半生不管自己有多辉煌过,往后的日子里自己只字不提,
好像说起来都是别人的事。
最揪心的一次整理头发。是敬大爷骑着车去理发的路上,
眼前一阵眩晕,停车下来靠在墙根,
拿出梳子准备梳头发的时候,整个人顺势倒了下去。
一片寂静,
瞬间泪目。
清醒过来的时候,去了街边的“板寸王”那里把头发修整了,
然而讽刺的是,自称是王的“板寸王”并不识眼前这位老人,
他才是真的王。
“头上去一指,后边去两指,两边找齐儿”
这是敬大爷对板寸王的理发要求。
爆肚刘的孙子来给敬大爷画肖像,
丰富的脸部成了小伙子的最爱,还劝敬大爷去他们学校当模特,
一小时50元,比理头发挣钱多了,还不受累。
小伙子哪会懂敬大爷一小时就能轻松赚到的50元,
为什么一直坚持一上午只挣5元。
6
爆肚刘、后海、放睡、胰子(剃头用的肥皂),
不止是老北京的记忆,哪一样不是中国人的记忆,
剃头匠的“匠人精神”又岂是现在过期的为人准则。
看过的网友对这部片子褒贬不一,
有的觉得落了俗套,
有的觉得这是一代人的情怀,而且只属于那代人。
这样一部节奏缓慢四平八稳的节奏,却是看哭了许多人。
敬大爷的钟表又坏了,
微亮的天出了巷口,黄昏来时会回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