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聪明家长的19条育儿建议,家长最需要的4种育儿思维

聪明家长的19条育儿建议,家长最需要的4种育儿思维类似的一句话用一辈子,总是觉得自己最了解孩子。可事实也许恰恰相反,最不懂孩子的反而是父母。“我还不知道你,别想在我面前演戏。”“我们家这个孩子啊,一到大考就不行。”“是不是又躲在房间玩游戏?”在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万能理由下,所以父母做什么都是对的,如果错了就参照上一条。“这次成绩差就是因为你的学习态度有问题。”“花这么多钱给你补课怎么没有一点效果?”“上次跟你说得那么清楚为什么还是做不好?”……所有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都进行简单的线性归因。忽视事情的系统性因素,甚至忽略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把所有问题都怪罪到孩子身上。如果遇到辩论不过,就来“别人为什么可以,你就不行”,一剑封喉。

底层思维决定信念,信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结果。

我自己接触和处理的大量案例表明,家长有什么样的思维逻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育儿效果。而其中表现出来最多也是最失败的思维模式就是:

1.“应该”。

好好读书就是你应该做的事;感恩父母就是你应该具有的德行……孩子做任何事情,做好了就是“应该”,做不好就是“不应该”。“应该”成为了判断孩子好坏的重要标准。

2.“为了你好”。

“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你好吗?”“我起早贪黑都是为了你!”“打你骂你那都是为了你!”……

在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万能理由下,所以父母做什么都是对的,如果错了就参照上一条。

3.“线性思维”。

“这次成绩差就是因为你的学习态度有问题。”“花这么多钱给你补课怎么没有一点效果?”“上次跟你说得那么清楚为什么还是做不好?”……

所有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都进行简单的线性归因。忽视事情的系统性因素,甚至忽略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把所有问题都怪罪到孩子身上。如果遇到辩论不过,就来“别人为什么可以,你就不行”,一剑封喉。

4.“固定性思维”。

“我还不知道你,别想在我面前演戏。”“我们家这个孩子啊,一到大考就不行。”“是不是又躲在房间玩游戏?”

类似的一句话用一辈子,总是觉得自己最了解孩子。可事实也许恰恰相反,最不懂孩子的反而是父母。

聪明家长的19条育儿建议,家长最需要的4种育儿思维(1)

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给伙伴们推荐3种积极的育儿思维,或许能让一些焦虑的家长一些启示。

1.长线思维。

育儿是一种长期投资,不‬建议‬过多‬的计较‬短期‬的回报‬。

所以,从你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花点时间认真思考:一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父母;二是,我们想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这两个问题不想好,就相当于没有目标的瞎折腾,甚至很多家长说自己也爱学习,但还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你连自己所说的“养育好”究竟是个什么都模糊不清,你越爱学习也只能把孩子当“小白鼠”养,做着各种各样的实验而已,痛苦的只能是孩子。

要培养孩子一种好习惯,或者一种好品格,得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就拿自律来说,它是所有品格中唯一能让其它优势品格变得更强的品格,哪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自律。可是,除了孩子天生的性格优势之外,后天的培养是需要父母极大的耐心。

首先,父母得从小认真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其性格与情绪反应模式。

其次,慢慢地培养孩子的时间价值感与管理方法。

再次,要不断地帮助孩子分清楚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放在什么位置。

最后,当孩子遇到选择困难或做不出正确选择的时候,家长能够提供一些可供孩子参考的选择方法。

而不是简单地说教,告诉孩子你要自律。或者是最令孩子反感的简单比较,你看谁谁多自律。

同时,家长还得要有一些问题反复出现,屡教不改的思想准备。甚至最经常出现的小学特别自律,到了中学就无法无天了。这一方面是孩子某些认知与能力还没有跟上,需要不断地训练;另一方面,孩子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这都是正常现象,家长一定要有平静的面对,合理的处理。

孩子的成长发展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一时之事。他们有各种可能性,不是只有一种答案。父母要尽量避免过早地给自己贴标签或下定义。

我接到一位高一的孩子,父母认为没救了,除了玩手机游戏,真的是天王老子都敢干,跟自己爸爸对打,一年不与父母说话。送到我这里,用父母的话说“死马当活马医”。

可是,半个月的交流之后,回到学校就像换了一个人。孩子爸爸问到底用了什么魔法[捂脸]我说放心,什么魔法也没有用。只是耐心地与孩子交流想法,然后跟孩子分享了一下大脑的运作规律,当一个沉迷于某样东西的时候,是哪个大脑在起关键作用。所以,一个孩子执着于干什么并不是孩子本身怎么样,而是自己没有应对这种事情的能力与方法。之后,我们海阔天空,做各种交流与畅想,仅此而已。我们唯一没有聊到的话题就是手机游戏。

聪明家长的19条育儿建议,家长最需要的4种育儿思维(2)

教育孩子没有捷径

2.系统思维。

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靠单一因素来完成的,其离不开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和自己等等系统,而每个系统的因素又很多元。所以,要想养育好孩子,就得好好利用系统的力量。很多时候,当你感觉到一个人无能为力的时候,就回到系统中来,不管你有多大能耐多大名气。

养育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爸爸一个人的事,更不是爷爷奶奶的事,而是一个核心家庭的重要事情。

我们知道,社会上出现了不少“丧偶式”育儿家庭。就是夫妻双方,很多时候爸爸像潜水艇,十天半个月难得露脸一次,即使出现也不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而妈妈呢,像一架直升机,无时无刻不在孩子的头顶盘旋。这样的话,在养育孩子方面,这个家庭已经失去一半的功能与资源,很容易出问题。所以,我们提倡系统养育,就是核心家庭成员都要参与进来,不能一方缺失,一方过度参与。

不管家庭有什么样的养育目标,但让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积极阳光的合格的人,这是根本。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我们的孩子也许成为不了科学家、企业家、文学家等等,但他们一定会为人兄弟姐妹,为人朋友同事,为人父母亲戚……所以,他们不只是要有成绩,还要有与人相处的能力、情绪调节的能力、面对困难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丰富生命的能力等等。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父母要尽量支持孩子去接触不同的事物与世界,去利用社区与学校、社团等资源。

其实,现在很多地方条件越来越好,校园教育也更加灵活多元。家长们可以鼓励孩子去勇敢地探索、发现和感知,允许孩子去经验自己的创造与感悟。

聪明家长的19条育儿建议,家长最需要的4种育儿思维(3)

我们不只是为了培养学霸

3.成长型思维。

在日常教育中,家长们越是拥有成长性思维习惯,孩子就越开放、越灵活。

成长型思维理论的创始人之一Dweck教授,她就在实验中发现,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们更享受过程,更愿意尝试,更乐于付出努力,更容易做出改变。而且,他们的大脑更加的活跃,会像肌肉一样得到锻炼,从而变得更加聪明。

但是,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在后天更加趋向成长型思维呢?这就需要来自家长的智慧。

比如,当发现孩子经常说“这个太难了”、“那个太难了”等畏难情绪表达的时候,父母可以说,“这个的确不太容易,我们一起再试试”。遇到孩子说,“我太聪明了,居然又得了100分”。家长可以说:是的,我的孩子真聪明。不过妈妈还注意到,你比以前更加的努力。

又比如,一个小女孩,看到前面有一条蛇的玩具,害怕过来。大家都在鼓励女孩不要怕,勇敢一点,这只是一个玩具,过来吧!小女孩最终还是战战兢兢的过来了。家长最合适的话语是,“宝贝,妈妈刚才注意到你非常害怕,不过你还是带着害怕过来了,妈妈为你骄傲!”

再比如,有一次一位小男孩由妈妈带着来到我的办公室,然后指着我们的一幅图说,这个画的真难看。妈妈立刻解释,这幅画怎么好看。我对孩子说,是的,也许的确不是很好看。但这位同学画的很认真,老师觉得它值得挂在这里。如果,你愿意画出自己的作品,老师也会挂出来哦。孩子紧张的身体立刻就放松了。

聪明家长的19条育儿建议,家长最需要的4种育儿思维(4)

给孩子舞台与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4.园丁的思维。

著名育儿专家高普尼克教授有一本著作叫《园丁与木匠》。她在作品中描述,木匠就是把孩子当成自己手中的材料,总想按自己的设计与构想,通过劈、锯、刨、锉等等工序,打造出自己“完美的孩子”。

而园丁却是另外的方法。他们精心的照料,施肥、浇水、除草、松土等等一样不少。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设计与构想,当发现花草长得不太好时,会给它修葺、整枝、支架等等,以帮助它更好地生长。

所以,木匠和园丁都有自己的目标,不同的是木匠只有“要求”,只想打造自己的“作品”。而园丁是在培养“生命”,他们也有要求,但更会照料和支持。

聪明家长的19条育儿建议,家长最需要的4种育儿思维(5)

生命不仅有可能,还有奇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