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的教育水平:邓超拼命否定的
邓超的教育水平:邓超拼命否定的在电影里面,“中国式”教育是最大的反派。这样的鸡汤式教育,不管邓超信还是不信,反正我是不敢相信。不做作业不刷题、带着孩子翘课看航空展,然后孩子成绩就从班级垫底冲进了年级前十?对不起。这和我的真实育儿经验,实在吻合不上。朋友圈里的优秀孩子,哪个成绩不是靠真金白银砸补习班砸出来的?
抱着学习育儿方法的初衷,象象妈去看了当下最热门的电影《银河补习班》。
但整整两个小时,这部电影都让人坐立难安。
主演任素汐的台词,正好可以表达我对导演邓超的困惑:
“你是洗脑组织的吧?”
不做作业不刷题、带着孩子翘课看航空展,然后孩子成绩就从班级垫底冲进了年级前十?
对不起。这和我的真实育儿经验,实在吻合不上。
朋友圈里的优秀孩子,哪个成绩不是靠真金白银砸补习班砸出来的?
这样的鸡汤式教育,不管邓超信还是不信,反正我是不敢相信。
在电影里面,“中国式”教育是最大的反派。
它无情地压榨着学生、扭曲了亲子关系、让学校和老师变得功利,是电影里核心矛盾的源头。
正是教育体系的“腐朽”和“不可救药”,反衬出了邓超式教育的“创新”与“可贵”,并激发了观众们的强烈共鸣。
但我们国家的教育,真的如电影展示那样,糟糕到那种程度了吗?
中国教育到底什么水平?
英国曾策划了这样的教育试验:5名中国老师接受邀请,前往大洋彼岸的英国南部汉普郡的公立中学实施中国式教学。
50名英国中学生、五位中国教师、中式教学一个月。
中国老师的教育方法,曾让英国校长嗤之以鼻。
但立竿见影的教育成果,最终让大洋彼岸的英国教育者们惊掉了下巴。
这段经历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下来,制作成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
纪录片在英国播出后,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如今,这个中学依旧沿袭着部分中式教学方法。
在务实的英国人眼里,取中式应试教育的“长”,正好能补英式素质教育的“短”。
中式教育没有秘密,说穿了就两点:
严格的课堂纪律和超长的学习时间。
中国老师采取的是常规的广播式讲课,要求学生边听讲边写笔记,以最高效的方式获取知识点,然后重复做题和背诵,直到学生可以举一反三。
这个方式的前提是纪律。
所以老师会刻意要求学生在课前起立敬礼,做错了需要接受惩罚。
但是在风格散漫的英国课堂,中国老师遭遇了在国内难以想象的阻力。
有的学生故意讲话,有的学生和老师发生激烈冲突,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授课内容总是有没完没了的质疑。
他们对学习的用心程度,远远比不上中国学生。
在英国教学多年的华人老师,认为英国学生散漫的天性,根源于英国完善的福利制度。
枯燥的课堂内容,和超长的授课时间,也开始让英国的孩子崩溃。
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这些学生的课余娱乐时间几乎全被挤占。
文化和教育理念的冲突,让学生和老师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教导主任不得不介入其中,帮助老师训斥学生。中式教课才勉强维持下去。
四周后,随着考试来临,五位中国老师终于如释重负。
中式教育教出的英国学生,在数学、中文和科学三项测验中取得的成绩均比其他学生高出10分。
尽管英国的校长始终坚持自由式的英国教育,但是在分差面前,他也不得不承认中式教育的可取之处。
中式教育“战胜”了英式教育。
但是这场胜利,代价不菲。
频繁的督促、超长的学时还有严谨的学风,让学生获得了更高的学分。
但是于此同时,学生却也消磨了对学习的兴趣、减少了社交和损失了特长。
在英国的社交媒体上,这个结局引来了巨大的关注。
有教育专栏作家否定中国式教育。
他说:“中国的教育是一个考试工厂,我不理解英国为什么要学习这种方式。”
也有网友肯定了努力提高学分的价值:
他说:“以前,我的表哥就比我的成绩高出10%。后来我去做了一名邮递员,他去上了大学,他一直很努力,直到现在他在一家非常大的建筑公司做到了公司总监,而且他的收入也是我的30倍。”
还有人质疑学习的投入产出比:
他说:“所以说,孩子们花费了双倍的时间来学习,成果只提高了10%?”
而对中国式教育最尖锐的批评,来自英国学生内部。
他质疑在这样的教育中,没有办法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权威的能力。
事实上一个月的时长,很难看出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劣。
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当然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的背后,有我们国家的文化和传统等现实因素在里头。
像邓超的电影那样,在完全否认“中国式”教育的基础上,去搞什么教育创新,本质上是舍本逐末,更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进步。
带着孩子敞开心扉,去领略不同的世界、感受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体系下接受教育,或许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