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湖北工业大学校区规划:彰显绿色工业学科特色

湖北工业大学校区规划:彰显绿色工业学科特色主动对接湖北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湖北工业大学成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建立了芯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艺术4家产业学院。其中,芯片产业学院入选全国首批50家现代产业学院名单。一批优秀学子活跃在华为、长江存储等企业。围绕产业链打造学科链,学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全方位优化调整,深度“绿色化”转型。先后开设大数据、集成电路、生物制药、智能建造、智能制造等新工科、新文科专业9个,关停并转与绿色工业发展相关性低、办学水平不高的专业17个,学校总的本科专业数从76个减少到56个,与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100%对接。湖北工业大学工业文化长廊。新时代的十年,湖北工业大学聚焦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的需求,挖潜扬长,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交出一份高质量“答卷”。学校于2012年开始实施“135 ”学科发展战略。“1”即明确做优绿色工业、做强制造业相

湖北工业大学校区规划:彰显绿色工业学科特色(1)

历时十年科技攻关,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张晓星教授团队研发出国内首台环保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与传统设备相比,这台“中国造”环保绝缘气体开关柜,每台等效的二氧化碳减排率可达99%。眼下,这项科研成果正在襄阳转化投产。

十年砥砺奋进。湖北工业大学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高水平工业大学”这一关键问题,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绿色理念、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取得多方面创新性突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及技术支撑。

围绕产业链打造学科链

无缝对接“51020”体系

湖北工业大学校区规划:彰显绿色工业学科特色(2)

湖北工业大学工业文化长廊。

新时代的十年,湖北工业大学聚焦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的需求,挖潜扬长,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交出一份高质量“答卷”。

学校于2012年开始实施“135 ”学科发展战略。“1”即明确做优绿色工业、做强制造业相关学科这一学科建设总目标;“3”是指重点发展生物与化学制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三大优势学科群;“5”是指强化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文化创意与产品设计、区域产业生态发展、新材料与绿色加工、集成电路与微纳制造5个特色学科群建设。同时,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 ”的工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兴交叉学科。

围绕产业链打造学科链,学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全方位优化调整,深度“绿色化”转型。先后开设大数据、集成电路、生物制药、智能建造、智能制造等新工科、新文科专业9个,关停并转与绿色工业发展相关性低、办学水平不高的专业17个,学校总的本科专业数从76个减少到56个,与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100%对接。

主动对接湖北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湖北工业大学成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建立了芯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艺术4家产业学院。其中,芯片产业学院入选全国首批50家现代产业学院名单。一批优秀学子活跃在华为、长江存储等企业。

十年来,实现了博士授权单位及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博士点的突破,多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和ESI前1%学科行列,且1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和住建部评估;一流专业占比达70%;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的绿色工业学科体系。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湖北工业大学正围绕学科建设“冲一流、上层次、提水平”,加快学校从“地方队”跃升为“国家队”进程。

围绕产业链完善育人链

一批生力军涌现

湖北工业大学校区规划:彰显绿色工业学科特色(3)

师生在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实验室做实验。

“大学四年要完成20-25个真实项目的递进式训练,才能毕业,我们先在这里体验实际生产实习实践。”10月11日,湖工大又添一实践基地,集体验、学习、训练、创造于一体的元宇宙工场完成验收,现场不少同学正进行沉浸式体验。

“实验”教学注重项目化,“实训”教学注重系统化,“实习”基地无缝对接企业需求。多年来,湖北工业大学坚持真题真做的“三实”训练体系,全面增强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建有45家校企合作研发(工程技术)中心、mini工厂和中试基地;在校外与地方或企业共建40多家产学研合作基地、300多家实习基地,还从2014年开始专设暑假4周、寒假2周以上的短学期用于集中实习,并纳入学分管理。

为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还打造了“一生一赛、一院一基地、一月一赛、一院一指导团队、一揽子激励政策、一批经费”的“六个一工程”竞赛体系,融创于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让学生在高水平赛事中磨砺原创敢创、求新求异、精益求精、团结协作、不怕失败的精神品质。

该校理学院学生陈明欢深入武穴伊利牧场及周边8个村庄,和团队研制出工厂化生物治污解决方法。得益于实践的探索和思考,陈明欢于2019年成立武汉善水千行科技有限公司,在武穴建设了治污基地100亩,年治污能力逾1.3万吨,为当地畜牧污染治理贡献了力量。

在湖工大,有无数个敢闯能创会创的“陈明欢”,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17届毕业生雷赫,带领“90后”海归创业,研发出国内首个移动端实时云渲染家装设计软件,获得了千万级别Pre-A轮融资。毕业第二年申请创办武汉绘一科技有限公司,接连获评“2020光谷明日之星”和光谷“瞪羚”企业。

十年来,学校已构建“融创于教、融创于练、融创于赛、融创于践”的“四位一体”生态育人链。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一直在96%以上,深造比例超过30%,创业比例超过2%,湖北本地就业率从十年前的不足40%增长到了60%以上,2021年大学生学科竞赛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第61位,近3年有6家校友企业成功上市,为区域绿色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

科创活力迸发

聚焦绿色工业发展中的“节能、减排、降耗、提质、增效”五大主题,学校大力实施“绿色工业科技引领计划”,结合学校优势特色学科,推进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工程化平台建设,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研究—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竞相涌现。

随着科技发展,废渣废水的处理已经不再是难题,唯有废浆“顽固不化”,湖北工业大学贺行洋教授团队持续20年创新工艺,终于将废浆“收归麾下”,变成环保胶凝材料,该成果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该校刘滨磊教授团队研发的全球首款抗肿瘤I类新药OH2注射液,已在国内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获批开展美国临床试验。该产品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是全球第一款采用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溶瘤病毒产品。

先进聚合物发泡关键技术、天然纤维基可降解过滤材料、超快激光清洗技术、阵列涡流无损检测技术……湖北工业大学成为绿色工业先进前沿技术的重要策源地。

全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湖北工业大学作为湖北唯一试点单位,为科研人员大幅松绑,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所得收益90%以上归团队或个人所有。同时,将科技成果转化创造社会经济效益和实际贡献等指标纳入职称评聘和考核,有力激发创新活力和动力。

十年来,学校已建成省级中试基地5个,与襄阳、荆门等地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16家,省级校企联合研发(创新)中心67家,居省属高校第一。直接服务湖北企业超过2000家,深度合作湖北企业超过500家,大量科技成果实现了“就地就近”转化,累计为湖北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过千亿元。学校与湖北企业合作数量和技术交易额一直居省属高校首位,入围2020年度全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让百强。

(撰稿:史凡 陈凌)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