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的精神品质和启示:北大毕业的于敏
于敏的精神品质和启示:北大毕业的于敏这项极为绝密的计划,便在简陋的科研环境下拉开了序幕,而此刻的于敏还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年轻小伙,凭借着几把桌椅、几把算尺、一块黑板和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开始了这项艰巨而又光荣的科研任务。因为留给氢弹设计时间只有5%的时长,因此通宵达旦工作便成为了必然,足足奋斗了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这是一项转变研究方向的工作,对于于敏来说,很陌生,任务可谓非常艰巨,但是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组织安排。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便从此开始,连于敏的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中国能够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切,决然与科学家的努力分不开。在这个封存的历史之中,于敏隐姓埋名28年,他不仅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而且为氢弹关键技术突破作出了卓越贡献,甚至被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朝永振一朗
现在,很多人为了出名,想尽一切办法,可谓花样百出,甚至做出一些难以让人理解的举动。相比为了扬名的这群人,却有这么一个人,他本应该家喻户晓,享誉世界,但是却隐姓埋名28年无人知晓,将本属于自己的荣誉深藏了起来,如果没有人告诉你,或许你以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然而,他却是肩负国家使命的科学家。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于敏。
不知道,是否有人记得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是否有人记得中国对外庄严宣告: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是否有人记得那激动的一刻,中国屹立在了国际舞台,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花费7年多,苏联花费4年,中国仅用2年8个月而已。
中国能够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切,决然与科学家的努力分不开。在这个封存的历史之中,于敏隐姓埋名28年,他不仅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而且为氢弹关键技术突破作出了卓越贡献,甚至被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朝永振一朗称呼为“国产土专家一号”。
为完成国家使命,隐姓埋名28载,从才俊青年到白发老者1951年,25岁的于敏,从北大毕业,便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而就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重要时期,也就是1961年,于敏又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进行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
这是一项转变研究方向的工作,对于于敏来说,很陌生,任务可谓非常艰巨,但是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组织安排。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便从此开始,连于敏的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这项极为绝密的计划,便在简陋的科研环境下拉开了序幕,而此刻的于敏还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年轻小伙,凭借着几把桌椅、几把算尺、一块黑板和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开始了这项艰巨而又光荣的科研任务。因为留给氢弹设计时间只有5%的时长,因此通宵达旦工作便成为了必然,足足奋斗了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在核试验这条道路上,美国实验1000余次,而我国只实验了45次成功而这之间的差距,虽然看似只是几个数字的变化而已,可是其背后却是我们国家科学家的默默奉献和不懈努力地结果。
对于于敏来说,取得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69年初,因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也由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的劳累,他的胃病日益加重。热试验前,当于敏被同事们拉着到小山冈上看火球时,已是头冒冷汗,脸色苍白,气喘吁吁。大家见他这样,赶紧让他就地躺下,给他喂水。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直到1971年10月,考虑到于敏的贡献和身体状况,才特许已转移到西南山区备战的妻子孙玉芹回京照顾。一天深夜,于敏感到身体很难受,就喊醒了妻子。妻子见他气喘,赶紧扶他起来,不料于敏突然休克过去,经医生抢救方转危为安。出院后,于敏顾不上身体未完全康复,又奔赴西北。由于连年都处在极度疲劳之中,1973年于敏在返回北京的列车上开始便血,回到北京后被立即送进医院检查。在急诊室输液时,于敏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
1988年,于敏与王淦昌、王大珩院士一起建议,加速发展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中国高技术发展计划,使中国的惯性聚变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之后,于敏由于身体的原因逐渐退出研究领域,而此刻的他,也已经从一个英俊的有为青年变成了一个白发老者,将人生多半的青春交给了国家,他无怨无悔。
取得卓越成就,28年后,获得诸多殊荣对于于敏来说,他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洋的人,但是他却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
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5年,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5年4月,于敏获颁“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8年12月18日,于敏荣获“改革先锋称号”,被授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2019年9月17日,于敏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这些荣誉只是他获得荣誉之中,极少的一部分,28年来的隐姓埋名,或许有人认为不值得,可是对于敏来说,并不后悔。
于敏将青春奉献给了国家,他无愧与民族,更无愧于国家,为中国崛起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2019年1月16日,于敏溘然长逝,享年93岁,但是于敏的精神必将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继续努力,攻坚克难,奋勇向前,为中国崛起努力。
中国崛起,需要更多有才华的青年投身国家的事业之中,于敏不是第一,也绝非最后一个“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当下,中国要崛起,必然离不开人才,而人才要发展也必然离不开舞台,对于中国充满了机遇,同样对于人才也是。还有很多科学家如于敏一样,为国家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有些是我们知道的,但是有些却是我们还不能知道的,但是他们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学习,祝福他们身体健康,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