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初中升重高升学率排行:巴中教育打质量牌
巴中初中升重高升学率排行:巴中教育打质量牌“学生‘回流潮’的出现,和巴中这些年教育事业大步发展有直接关系。”巴中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巴中不断投入巨资、出台惠民措施,全市教育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在提质增量、促进均衡发展方面强力推进,实现了巴中教育的跨越发展,办学条件有效改善、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水平有效提高、公共教育设施日益完善,学生“回流”现象日益明显。今后,随着巴中各类教育有序发展、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巴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就业岗位增多,“回流”的学生还将继续增加。 “ 起初以为成都学校条件要好些,便将他送到了成都七中,却忽略了环境变化给她带来的影响。”石蓝天父亲石先生说,孩子独自在外求学,同学和老师都是当地人,难以很快适应,加之考虑到和家人情感,便将她转了回来。石先生认为,情感建设、生活习惯、两地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也是促使学生回流的一个原因。 晚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今年,巴中回流学生明显增多
以前,外地名校吸引了不少巴中学生,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舍近求远到成都、绵阳等地求学。近年来,随着全市教育在提质增量、促进均衡发展方面强力推进,巴中教育跨越发展,办学条件有效改善,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出现了大规模的中小学生“ 回流潮”,据教育部门数据显示,这学期有近2000 名学生转回巴中读书。
曾经外出读名校如今出现“回流潮”
9 月1 日,开学第一天。下课铃响完后,巴中中学初二学生户凤琼仍坐在位置上,刚从外地转学回来的她还有些拘束。这时,热情的同桌小燕约她一起逛校园。从小学到初一,户凤琼都跟着父母在上海读书。今年,父亲打算回乡创业,她便一起回到了巴中。“ 上海的生活和教育都很好,但回到巴中后,还是感觉家乡亲切些。”到校一个上午,户凤琼就结识了新朋友,对于新学期,她满怀期待,“希望转回来后功课不落下,可以交更多的朋友。”
前些年,到外地名校读书的巴中学生不少,甚至某学校还专门开通专车接送巴中籍学生,本地生源流失严重。2015年春季学期,当时读高一的学生石蓝天离开巴中的学校,到成都某名校就读。谈起这件事,她称之为“选择失误”。“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同,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生活习惯的改变……种种原因导致成绩不升反降,随后我和爸爸商量,一期没读完就回来了。”石蓝天说,回来后,熟悉的一切让她迅速恢复了状态,如今读高三的她正在全力备战,其班主任老师预测,保持目前水准,明年高考,石蓝天能够考取一所好大学。
晚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今年,巴中回流学生明显增多。2015 年,全市“返流”学生突破千人,今年出现我市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回流潮”,教育部门数据显示,这学期回巴中学校就读的学生有近2000 人。
巴中教育跨越发展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孩子本来在绵阳读书,但近两年国家专项计划对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进一步加大,为了能更容易升学,我们便将他转了回来。”学生家长代晓告诉晚报记者。采访中,晚报记者发现,国家政策支持、民工返乡创业以及户籍管理等,是学生“ 回流潮”出现的主要原因。
“ 起初以为成都学校条件要好些,便将他送到了成都七中,却忽略了环境变化给她带来的影响。”石蓝天父亲石先生说,孩子独自在外求学,同学和老师都是当地人,难以很快适应,加之考虑到和家人情感,便将她转了回来。石先生认为,情感建设、生活习惯、两地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也是促使学生回流的一个原因。
“学生‘回流潮’的出现,和巴中这些年教育事业大步发展有直接关系。”巴中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巴中不断投入巨资、出台惠民措施,全市教育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在提质增量、促进均衡发展方面强力推进,实现了巴中教育的跨越发展,办学条件有效改善、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水平有效提高、公共教育设施日益完善,学生“回流”现象日益明显。今后,随着巴中各类教育有序发展、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巴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就业岗位增多,“回流”的学生还将继续增加。
简化“回流生”入学程序平等享受相关政策
巴中中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赵家灵告诉晚报记者,今年该校“回流”学生较多,仅他所教的班上这学期就有3 个。初一、高一还好解决,初二、初三和高二这种班级本就饱和,解决起来相对麻烦些。由于今年的“ 回流潮”格外“ 凶猛”,学校只能对“ 回流”学生进行考核,择优录取。赵家灵介绍,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看成绩,主要依据其原来的成绩单;二是约谈话,主要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人素质。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方便“回流”的学生入学,市教育局会同各县(区)教育局,制定了返乡学生入学政策,对返乡农民工子女和在外地毕业需回本地继续升学的学生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入学程序,方便其入学。按照规定,“回流”学生根据户籍按片区入学,平等享受入学机会、平等享受国家所有资助。此外,如果“回流”学生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还将有其他帮扶政策,保证其入学。
(来源 巴中晚报 记者 石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