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劳动教育课的优秀案例(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课的优秀案例(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3. 独立采购生活用品,对常见食材进行清洗和处理,安全使用餐厨刀具,熟练掌握2-3样家常菜肴或面点的制作方法。2. 拆洗床单、被套、枕套;掌握不同材质衣服的清洗方法;使用熨斗或挂烫机熨烫衣物;运用缝纫工具进行简单的衣物缝……二、任务清单(一)家庭劳动1. 参与全家大扫除,保持房间的整洁;清洗家庭交通工具,如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有关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徐委发〔2022〕31号),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领会、落实文件精神,为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与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充分挖掘劳动实践资源,深入实施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要立足地方和学校实际,结合重点任务、工作要求,参照《徐州市中小学生劳动任务建议清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制定切实可行、有学校特色的实施方案,并认真做好落实。

劳动教育课的优秀案例(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1)

一、主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和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劳动教育中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建立学校的劳动教育机制和体系。中学生正处在由青少年向成人过渡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加强思想教育是促使其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因此不可等闲视之。要加大力度加强学生的劳动思想教育,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几方面的结合,培养其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家乡、热爱家长、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刻认识劳动的意义并积极主动地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劳动教育机制和体系。

劳动教育课的优秀案例(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2)

二、任务清单

(一)家庭劳动

1. 参与全家大扫除,保持房间的整洁;清洗家庭交通工具,如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等。

2. 拆洗床单、被套、枕套;掌握不同材质衣服的清洗方法;使用熨斗或挂烫机熨烫衣物;运用缝纫工具进行简单的衣物缝……

3. 独立采购生活用品,对常见食材进行清洗和处理,安全使用餐厨刀具,熟练掌握2-3样家常菜肴或面点的制作方法。

4. 掌握基本急救方法,对划伤、烧伤、烫伤等意外伤害进行紧急处理。

5. 学会收拾旅行行李(包括证件、衣物、生活用品、常见药品等),旅途中保管好自己的行李。

6. 利用家庭废旧物品,进行创意设计。

7.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家庭旅行设计与规划整齐牧纳、存放学习资料。

(二)校园劳动

1. 遵守实验要求,认真清洗、整理实验器材。

2.协助老师管理班级设施设备,如多媒体设备等。

3. 修理简单的日常劳动工具,如扫帚、簸箕、拖把等。

4. 认真参加学校大扫除或卫生值周等活动。

5. 设置班级“植物角”、校园农场,从播种、养护到收获全程管理记录。

6. 积极参与教室文化建设。

7. 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劳动,例如:包粽子、包元宵、包饺子,制作风筝、剪窗花、写春联等。

8. 协助老师进行午餐管理,及时清理餐桌,将餐具摆放到指定回收点。

9.参与各项学校志愿服务等。

10. 保持校园整洁,做好校园垃圾分类投放。

(三)社会劳动

1. 主动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如交通指引、信息查询等。

2. 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主动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

3. 定期到养老院、福利中心等机构参与志愿服务。

4. 结合研学旅行、队(团)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农耕劳动。

劳动教育课的优秀案例(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3)

三、实施途径

1.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德育主任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确保劳动教育课时每周不少于1课时。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要将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渠道,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色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探索实施劳动实践教育,可邀请农技人员、农业种植能手等到学校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

3.在校内活动中嵌入劳动教育。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设立宿舍管理、食堂帮厨、快递收发、校园绿化等劳动活动和岗位,引导学生走进劳动一线。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把学校草地、花坛、食堂、餐厅、宿舍、文体设施等作为学生接受劳动实践的场所,明确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学校日常管理、清洁卫生事务,参与校园绿化管理、文体设施清洁、学生宿舍整理、食堂餐厅保洁、餐具清洗等。逐步实施开辟“校园农场”,设立校本劳动技能培训基地或“田园课堂”,适当开展种养劳动实践。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活动,或到“校农结合”基地开展劳动实践。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各班有劳动责任区,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到责任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责任区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4.在家庭生活中强化劳动教育。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幼儿园要引导幼儿掌握自主穿衣、吃饭、如厕、收拾玩具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协助家长完成择菜、浇花、摆放碗筷等简单的家务劳动。安排学生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保障家庭劳动实践每周不少于3小时。中学生以内务整理、洗菜、煮饭、炒菜、洗碗、洗衣、家庭卫生保洁、购物、器具修理等日常家务劳动为主。每学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5.在社会实践中拓展劳动教育。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每学年设立“千村万户”劳动实践月或劳动体验周,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劳动。充分利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团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职业体验活动等。

劳动教育课的优秀案例(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4)

四、基本要求

1.统筹课程设置。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

统筹课时安排。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一半以上时间采取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2.统筹专业融合。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实践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建构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加大对学生劳动观念和态度培养,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

3.统筹成果呈现。初中学生每学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至少2份较完整的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劳动技术作品,完成至少2次社会服务和2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进行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

劳动教育课的优秀案例(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5)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建设。学校设立劳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后勤校长任副组长,成员有教务处主任、政体处主任、团委书记、后勤主任。领导小组在学期之初要研究学校的劳动工作,制定部门劳动工作计划。学期中要认真地对工作中的具体事项进行检查,进行落实。期末要对学校的已有工作进行总结,做出成绩的个人及处室学校要进行表彰。

2.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特别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力量,为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机会和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配合支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3.加强经费投入。学校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

4.加强师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校劳动课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待遇。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等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5.加强资源开发。因地因校制宜,扎根本土,充分挖掘、运用所在区域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源,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社区建设需要,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依托“校农结合”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劳动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劳动体验教育。通过自建或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以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创新创业等为主要内容的规模适当、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技术实践教室,满足劳动教育需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确认一批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城乡社区、福利院、医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公共场所作为服务性劳动基地。

6.加强安全保障。建立完善劳动教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劳动安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安全劳动意识。强化劳动实践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防控措施。依据学生身心发育情况,科学合理安排劳动实践活动。完善校方责任险和无过失责任险,探索开发与学生劳动安全密切相关的保险产品,发挥保险在化解学校安全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

7.加强学生劳动评价导向制度,发挥评价激励机制。建立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劳动强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的学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将学生参与劳动的具体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