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推荐的书有哪些?七月好书榜发布
七月推荐的书有哪些?七月好书榜发布这是一本由苇岸生前好友冯秋子主编的纪念散文家苇岸的文集。书中收录了当下文坛创作活跃而有影响力的众多作家、诗人、评论家、学者、出版人(林贤治、林莽、王家新、黑大春、树才、高兴、周晓枫、施战军、蒋蓝等)对苇岸的深度追忆文字读来让我们能深切感受上世纪九十年代文学现场风貌。2019年是苇岸逝世20周年的日子。20年,当年出生的婴儿,或许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或许在创业的路上奔波,他们如果爱好读书,也会遇到苇岸。苇岸的思考,苇岸的忧虑,似乎更切近他们当下的精神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不多见的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和诗人之一”《未曾消失的苇岸》冯秋子 主编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薛维睿
封面好书榜
七月书单
纪念“大地之子”苇岸
“不多见的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和诗人之一”
《未曾消失的苇岸》
冯秋子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由苇岸生前好友冯秋子主编的纪念散文家苇岸的文集。书中收录了当下文坛创作活跃而有影响力的众多作家、诗人、评论家、学者、出版人(林贤治、林莽、王家新、黑大春、树才、高兴、周晓枫、施战军、蒋蓝等)对苇岸的深度追忆文字读来让我们能深切感受上世纪九十年代文学现场风貌。2019年是苇岸逝世20周年的日子。20年,当年出生的婴儿,或许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或许在创业的路上奔波,他们如果爱好读书,也会遇到苇岸。苇岸的思考,苇岸的忧虑,似乎更切近他们当下的精神世界。
苇岸1960年生于北京昌平北小营村,1999年5月19日离世,终年三十九岁。作品有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等。苇岸专注关注大地上的事情,将自然万物融入创作,其风格严谨、克制、谦卑而充满赤子深情,影响了活跃在当今文坛的很多作家、诗人。甚至有人称他“中国的梭罗”。苇案去世二十年来,仍然不断有人自发地去认识苇岸,感受苇岸,书写苇岸,传播苇岸。苇岸的作品,被认为是“以低音频、稳节奏、精准深邃的陈述力,着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整个九十年代。”
苇岸在作家同行中口碑甚高。诗人王家新说:“他是属于那种在我看来在任何时代都不多见的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和诗人之一。”诗歌翻译家高兴说:“苇岸离开人世快二十年了。但每每想到他的为人和为文,我都会想到他的朴实、本真、宁静、真挚、善良和纯粹。纪念苇岸,将是我和我们一生的事情。”
“激流三部曲”中的“婢女”是怎么生活的?
《巴金〈家〉中的历史:1920年代的成都社会》
作者: [美]司昆仑
译者: 何芳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影响广泛。不光在中国,在美国的“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里,《家》英文版常常是课程的一部分。美国布法罗大学历史学教授司昆仑,是巴金的读者。他采用社会历史方法去分析巴金“激流三部曲”(特别是第一本《家》)的社会背景———成都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发展变革。由此写了他写一本研究1920年代成都社会经济文化的学术专著:《巴金〈家〉中的历史:1920年代的成都社会》。虽然是学术专著,但是文笔流畅,并不枯燥。文学作品与历史资料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历史研究可以提升对小说的理解,而小说反过来也可以丰富对历史的认知。
司昆仑仔细审视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展示的穷人的形象。在《家》中,觉慧跟婢女鸣凤的故事,吸引到司昆仑的重点关注。他由此考察了当时“婢女”群体的生活。由此探寻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贫穷意味着什么,又会怎样变化。慈善捐助和政府的福利扶助项目是否能帮助穷人?五四时期的成都,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社会阶层特征和社会阶层流动。人们是怎么落入穷困的?穷人能住什么样的房子?寻找机会是否容易?
他以一己之力,翻译了整个托尔斯泰
《草婴译著全集》
草婴 译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一个人能够把托尔斯泰小说全部翻译过来,可能全世界只有草婴。他以一己之力,历时二十余载,翻译了托尔斯泰的煌煌十二卷作品。此外,他还翻译了莱蒙托夫、肖洛霍夫、巴甫连科、戈尔巴托夫等俄苏文学巨匠的代表作。俄罗斯人这样评价草婴的名字:这两个汉字表现出难以估计的艰苦劳动、文化上的天赋以及对俄罗斯心灵的深刻理解。因为草婴对于俄苏文学的重大贡献,他成为了获得苏联文学最高奖“高尔基文学奖”的唯一的中国人。
2019年7月,《草婴译著全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共计22卷,约1000万字。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徐振亚评价:“草婴先生是中国当代杰出翻译家,他倾毕生精力,凭着坚强的毅力、百折不饶的韧劲和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历尽艰辛和坎坷,翻译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品,为中国读者搭建了一座通往辉煌的俄罗斯文学的平坦桥梁。”
诺奖得主石黑一雄熟读到可以背出来的书
《战时灯火》
(加拿大)迈克尔·翁达杰 著
读客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
布克奖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诞生过奈保尔、石黑一雄等多位诺奖作者。而“金布克奖”则是从历年的布克奖获奖作品中最终角逐出“王中之王”,50年才颁发一次,可见其份量之重。2018年,迈克尔·翁达杰因《英国病人》获“金布克奖”。作为当下世界文坛罕见的“诗歌与小说全才”,翁达杰向来也是全球博彩公司最爱押注的诺奖热门人选。自从2017年底得知翁达杰推出新作《战时灯火》以来,中国很多知名出版社都参与了该书中文版的版权争夺,竞争十分惨烈。经过了3轮报价,8家出版方斗智斗勇,最终才花落读客文化。读客文化特意请来了《霍比特人》的译者、从事文学翻译26年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吴刚教授翻译,译本上乘。
迈克尔·翁达杰是一位极具个人风格的小说家,这与他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他血统复杂,承继荷兰人、泰米尔人等多个民族的传统,足迹踏遍亚、美、欧等地。他生于斯里兰卡的科伦坡,11岁随母亲移居英格兰,1962年移民到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因此,他的作品写作背景各异,代表作《英国病人》《遥望》分别在意大利、美国,而新作《战时灯火》则将故事背景选在了伦敦。《战时灯火》收获了诺奖得主石黑一雄、奥巴马等知名粉丝,被认为“是他自《英国病人》以来最好的一部”。《出版人周刊》盛赞“《战时灯火》这部关于秘密和失去的小说,是翁达杰最好的作品。”
不只有《洛丽塔》和蝴蝶 纳博科夫所召唤的“最优秀的读者”
《纳博科夫传》
[新西兰] 布赖恩·博伊德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读者对纳博科夫的刻板印象是,他只有《洛丽塔》和蝴蝶。这俨然是他的形象标配,还很适合小资氛围。如果这就是纳博科夫,那就一定要说“不”,纳博科夫可不只有这两样。他还有《微暗的火》《文学讲稿》《莫恩先生的悲剧》等;除了小说家、文体家、教师、蝴蝶研究专家身份外,他还是个诗人,他的诗与他的小说异曲同工,却妙不可言。在创作、教学和研究之外,他不停地辗转不同国家的各个城市,圣彼得堡、克里米亚、伦敦、柏林、蒙特勒、巴黎、纽约、坎布里奇等,他的人生是非凡而奇妙的流动之旅。
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7月出版奥克兰大学英语教授布赖恩·博伊德所著的《纳博科夫传》(四卷本)中,我们可以看到纳博科夫的人生行旅,从俄罗斯出发到英国、柏林、法国、瑞士、美国,正如他在小说《光荣》中写道:人类生命如曲线蜿蜒流动。每一次转折处,便是新的开始。纳博科夫构建的纳氏迷宫经由“最优秀的读者”布赖恩·博伊德慢条细理地步步解读,那些所精心埋藏的典雅谜题,狡黠地挑战读者的阅读,这都被这位“读者”一一破解,并与诸位分享。
诗歌里的一段移民血泪史
《枕底无花梦不香:天使岛中国移民的诗歌与历史》
[美]麦礼谦、林小琴、杨碧芳 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
天使岛(Angel Island),坐落于美国旧金山湾,现今是一座风光旖旎的州立公园。曾有50万以上的外国移民从这里入境美国,其中包括1910年至1940年间来自中国的10万华人。
天使岛上的移民拘留所留下很多华人移民的眼泪。很多人在拘留所营房的墙壁上题诗,记录下他们奔赴的苦旅、对故土家园的思恋,或者愤怒与羞辱。虽然他们受教育程度良莠不齐,但他们不少人都面壁题诗,以之排遣愁闷。壁上题刻,日积月累,林林总总,渐成规模。
“离时父母恨忽忽,饮怨涟涟也为穷”,“家人切望音信寄,鸿雁难逢恨悠悠。”亦有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叹息,如“我国图强无比样,船舶岸边直可登。”“国弱亟当齐努力,狂澜待挽仗同群。”亦不乏他年得志,誓扫匈奴的心愿,如“倘若得志成功日,定斩胡人草不留” “男儿十万横磨剑,誓斩楼兰辟草莱。”字字含悲,句句啼血。1940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天使岛移民拘留所。当初拘禁华人移民的营房在大火中幸免于难,三十年后,题于营房墙壁上的诗歌被重新发现。这些饱含华人移民复杂情感的诗歌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致力于还原天使岛华人移民历史的学者和志愿者,开始抄录、核对所有题壁及其他手稿上的诗歌,并一一翻译成英文,并寻访当年的亲历者及其后人,进行口述历史采访工作,将诗歌、口述历史和珍贵照片整理、编辑成册。1980年,天使岛移民研究项目的成果出版,之后成为美国华裔历史及文学研究、移民史研究等必读书目。该书被引进国内,收入150首动人诗歌90张珍贵照片19位亲历者口述历史,带读者走进那一段难忘的历史。
一个耶鲁人类学家博士的上东区育儿战争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美]薇妮斯蒂·马丁(Wednesday Martin) 著
中信出版集团
世界上有不焦虑的妈妈吗?不论是全职主妇还是职业女性,生活富裕或者勉强为继,妈妈们永远都有各自的烦恼。“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来自美国上东区的耶鲁大学人类学博士,作为母亲,承受的焦虑不比一般人更少。
书名中的“铂金包”,代表着每个阶层里求而不得的欲望,它可以是一个限量天价的名牌包,也可以是任何要费点气力才能够到的东西。作者以人类学的博士的方式思考,比如在探讨了权力结构、男女地位、阶级圈层时,她与灵长类动物的社交行为作对比,发现了其中的一致。
也有吐槽这本书的读者认为,这是妈妈版的《绯闻女孩》,作者只是一个想尽力融入却无法融入上东区的母亲,她极力描写其中的腥风血雨,但又无法脱身而出。而客观来说,谁又能轻易跳出所属环境的沼泽中呢?
但我们选择阅读一本书、听一个故事,正是为了通过阅读和倾听增加一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力。
“我不指望成为什么”,作为冈波斯的佩索阿
《想象一朵未来的玫瑰》
[葡]费尔南多·佩索阿 著
雅众文化/中信出版社
“永远当一个会计就是我的命运,而诗歌和文学纯粹是在我头上停落一时的蝴蝶,仅仅是用它们的非凡美丽来衬托我自己的荒谬可笑”。这是佩索阿一本诗选。佩索阿是20世纪伟大的葡萄牙诗人。他生前以商业翻译为职,终其一生是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47岁病逝时留下了两万五千页手稿,体裁遍及诗歌、散文、文学批评、哲学论文和翻译。
除了本名佩索阿,他还用了七十多个(另说一百多个)异名创作。这些异名不同于普通的笔名,每个名字背后的人生和性格迥异,思想价值和文学追求也不尽相同。《想象一朵未来的玫瑰》收录了主要名为“冈波斯”为名的作品,也是“冈波斯”的第一个汉语译本。冈波斯是最接近佩索阿本人价值态度的形象,他恣意沉浸在文学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情感狂野直接,不同于现实中那个平凡无趣的小职员。
关于生命和创作,大师们最终说了什么?
《最后的访谈》系列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等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动荡的20世纪,孕育了众多思想大师。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波拉尼奥与《2666》……这些伟大作品作为20世纪的时代精神,在21世纪依旧脉动不息。“最后的访谈”系列选取六位20世纪的文学大师,汇集《巴黎评论》《时尚先生》《纽约时报》等媒体的金牌记者对他们的访谈。这些访谈中记录了他们对于生命、创作、爱与死亡的理解,每篇访谈都是他们对世界的告白。
访谈录有趣在于,你可以看到作家在作品以外的世界。交谈是瞬间的交锋,能够窥见这些作家讥诮、迷人、真诚或者刻薄的那一面。博尔赫斯说:“对我而言,阅读是一种不亚于周游世界或是坠入情网的体验。”波拉尼奥认为,一座图书馆,就是人类的隐喻。“我们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我们停泊在某本书中。”这个系列六册,最先吸引眼球的是书封,设计时尚复古,着色鲜艳,用了美国布鲁克林插画师的手绘插画,区别于过去访谈录沉闷的封面形式,外貌协会绝对受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